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推荐]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复制链接] 0
回复
59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7-3 08:3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2007-07-03 08:32
          三年前的6月22日至24日,中国企业界迎来一场激动人心的盛会,名震江湖的“全球第一CEO”韦尔奇前来中国布道,他与中国企业家们在北京和上海举行四场尖峰论坛,据说共收取出场费100万美元,而参与论坛的门票高达4800元,花3万元可以获得与韦尔奇共进晚餐的请柬,共有近1000位中国企业家慕名前往取经。那么,中国企业家究竟从韦尔奇的布道中获得了什么武林秘笈呢?
  
   四场论坛进行了精心设计,中国企业界共推出8位成就斐然、年富力强、聪明好学的企业家担任对话嘉宾和主持嘉宾。第一场论坛主题为:不确定环境下的战略管理。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作为对话嘉宾,连续向韦尔奇提了7个困惑他已久的问题。TCL集团当时并购重组了欧洲汤姆逊彩电业务,有意思的是汤姆逊彩电正是14年前韦尔奇出售给汤姆逊的。如今李东生作为汤姆逊彩电的新东家与最初的旧东家展开对话,颇有一番戏剧性。李东生急切地想从韦尔奇那里知道如何让汤姆逊彩电扭亏为盈,于是他循循善诱,逐步引导韦尔奇谈他的收购案,到第五次提问时,果断将这个问题抛出去,然后满怀希望地等着韦尔奇给出奇招妙法。然而韦尔奇的回答让他很失望:“我当时赚不了钱就把企业卖掉了。所以我没有任何的方法让这个业务再赚钱。”
  
   对于“不确定环境下的战略管理”这个主题,韦尔奇说:“最重要的是要拥有伟大的企业,成功的员工,而且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因为我们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准确预测未来,我们只有一点是确定的——变革是永恒的……”堂堂韦尔奇,难道认识问题就如此简单?这也不知道,那也不确定,怎么回事?显然他的回答不能让中国企业家满意。
  
   在接下的论坛中,拥有800亿资产的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宁高宁(现担任中粮集团董事长)作为对话嘉宾,向韦尔奇提了4个激情洋溢的问题。关于CEO的任务问题,韦尔奇说:“我认为CEO的任务就是一只手抓种子,另一只手拿着水和化肥,让你身边的人不断发展和创新,而不是控制你身边的人。”这个回答朴实得像中国的老农,或许宁高宁应该去田间地头向老农请教这个问题。不满足的宁高宁接着追问:“你是怎么样学到这一点的呢?我们知道你们做了什么,但是为什么这么做?”韦尔奇说:“我有一个非常好的童年,我的童年就是酷好体育活动,我总是意识到最好的队伍是能获胜的……其实这个道理不是很复杂,就是找到人才,帮他们指明一般的方向,然后让他们发展,壮大。”又是一个常识般的答案。宁高宁只得附和:“这是从体育里学到管理的理论。”
  
   北京首创集团总经理刘晓光在对话韦尔奇时问:“做人与做企业是什么关系”?韦尔奇说:“我认为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如果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家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家必须是一个好人,只有好人才能够成为成功的企业管理者。坏人可以在短期当中成功管理企业,但是不可能长期成为成功企业的管理者”。当刘晓光问韦尔奇如何看待财富时,他说财富应该跟别人分享,“我们整个企业当中所有的人都能够分享财富,也就是说做的最好的人应该拿的最多,做的最差的人也应该能够拿到一点点。”当问道关于社会责任的问题时,韦尔奇认为CEO首要的责任就是将企业做好,其次才谈得上为社会尽责。
  
   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与韦尔奇对话时,郭广昌问如何评价李嘉诚、巴菲特模式,韦尔奇认为品牌非常重要,但也不质疑李嘉诚和巴菲特的成功,“我只是尽力跟大家讲我知道的一种成功的模式。”在讲到变革与挑战时,韦尔奇强调要灵敏,以变化对付变化。在讲到GE成功模式时,韦尔奇强调要让员工去思考,而不是单纯听指令执行。他说一定要群策群力,99%的员工在思考比起99%的员工只管执行要好。
  
   从这些对话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整个过程中,韦尔奇都在说大实话,讲常识问题,并无什么深奥的道理和华丽的理论。很多中国企业家感到失望和不解的是:这就是传说中的韦尔奇吗?他讲的那些东西我们从小就明白啊。其实他们不知道,作为伟大的企业家,韦尔奇已经达到了“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境界。众所周知,禅宗有三重境界:见山是山,见水只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仍是水。这三重境界对于企业家来说具有借鉴意义。刚出道的时候,每个职场中人都明白了愿景、使命、价值观、责任、管理知识和理论等常识性的东西,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对这些常识和道理的认知就仅仅停留在书本阶段,所谓“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在职场中跌爬滚打多年后,发现那些常识和大道理根本不管用,还必须结合经验和技术上的东西,此时你就变成一个方法论者,成天琢磨一些“奇巧淫计”,到处学习实用的技能技巧,此时你再看原来所掌握的知识,觉得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所谓“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又过了很多年,你也许成为了一位成功企业家了。重新去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和感悟,却发现最重要的还是当初那些常识和大道理,你的所作所为其实没有超出那些东西。尤其是很多朴实无华的道理,让你终身受益匪浅。于是,终有一天你豁然开朗,开始跟那些晚辈喋喋不休地传授你的人生智慧,内容居然跟你刚出道的时候所掌握的道理一模一样。这就表示你已经达到了企业家的最高经:见山还是山,见水仍是水。
  
   韦尔奇告诉我们,做企业其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采用最朴实的道理和方式,踏踏实实做人做事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没有什么灵丹妙药,也没有一夜成功的技巧。然而中国企业界却普遍笼罩着一股浮躁的氛围,大家都希望韦尔奇能传授一种点石成金之术,于是问题多得让韦尔奇应接不暇。中国很多CEO并没有将企业家和商人区分开来,没有与商人划清界线。商人的确可以指望用投机取巧的方法一夜暴富,但是企业家不能指望企业一夜成功。并且,企业家所追求的是事业和理想是商人永远无法比拟的,商人可以通过运气和技巧成为千万富翁,但是像通用电气那样拥有6000亿美元资产的企业,是永远不可能采用商人的方法实现的。
  
   即便擅长于买卖企业的李嘉诚,到了晚年也悟道了,他在演讲中是这样阐述自己的成功之道的:“在20岁前,事业上的成功百分之百是靠双手勤劳换来;20至30岁之间,事业已有些基础,那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奋得来;30岁之后,机会的比率也渐渐提高;到现在,运气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肯定有人不理解,作为华人首富,他真的主要是靠勤奋吗?难道没有成功的秘诀?起码他个人应该是个非常智慧、非常厉害的角色吧。然而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演讲时这样评价他自己:“其实我不是做生意的材料。因为第一,我这个人怕应酬;第二,我不懂得逢迎;第三,诚信的事,我答应人家,就一点也不失信,我是守信用的。但是人家答应我的,就不是很守信用。但是我想通了,就一直做下去吧。所以生意虽然困难,但是因为我肯求取新的知识,所以我的困难只是非常短的时间。”
  
   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每天层出不穷,但是德鲁克在半个世纪前写的书《管理的实践》却仍旧被很多经理人奉为圭臬。因为德鲁克用非常朴实的道理讲清了管理的本质,而现在的所谓新思想、新理论并没有超出德鲁克的思维范畴。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说:“当我带着许多问题求教于本书(《管理的实践》)后,所获得的心得可归纳为一、二、三、四,即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只有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管理的三项任务;企业规模的四个阶段。这四点让你能跳出企业、站在创造市场需求的外部来审视和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管理,从而在驾驭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阶段中能够从成长走向成功。”显然,只有高明的企业家可以抛开那些华丽的新理论,从德鲁克那里获得最有用的智慧。德鲁克谈管理,其实也是到了禅宗的最高境界,道理越讲越简单,内容越来越朴实,他苦口婆心谈管理者的任务、责任和企业家精神,只有真正的企业家可以领悟他的思想。
  
   大道至简至易,一个道理如果不能用几十个字讲清楚,就不会是普遍意义上的真理,因此,真理都是朴素的。到了企业家这个层面,需要的是概念上的能力,在常识与基本道理的基础上明辨方向。再有就是态度上的踏实,当他不再去探寻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时,就表示他已经成熟了。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