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下而上,由内而外,不断变化,利润核心。 就象我们见到的树、花、草一定是由根部开始向上生长一样。根发育的越状,植物的生命力就越强;反之它就会死亡。 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管理者们做出的所有决策均应是“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否则再好的计划也只能纸上谈兵了,因为员工们会不理解、不喜欢、不承认、不接受。尤其在中国企业里,管理者必须关注到来自基层的推动力,这股力量既能通过不完善的决策推动出好的效果,也能把完善的决策推向它完全不想去的方向。有些企业家抱怨自己的员工没有自主性,其实那些消极怠工、人浮于事的现象可能正说明了员工的自主性——中国人是非常聪明的,他们会很清晰的判断出自己在某件事情当中的位置和得益,如果结果与他们想象的不相符,他们就会表现的“没有自主性”。 今天我们的一些企业中存在着决策——执行两张皮的问题,用通俗的话讲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管理者的愿望很难达成。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中自上而下的决策模式。很多时候管理者的愿望是好的,期望每位员工都能获得更大的成长、更多的收益,可是由于忽略了了解自己的员工,或者不知道应该怎么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员工,所以讲出来的话是员工们很难理解,很难与管理者达成共鸣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去要求“执行力”呢? 当今有几本书很流行:《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你在为谁工作》等等。这几本书流行的原因就在于企业内普遍缺乏执行力,从症状上看,似乎是员工们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工作缺乏主动性等等问题。事实上,如果管理者能够深入了解自己的员工我相信他一定会发现,不仅仅大部分人没有他想的那么糟糕,甚至其中还隐藏着具备一定能量的人才!埋藏深层次的病根其实是:员工的理想、目标和企业的理想、目标不一致,管理者没有主动了解,所以他们也不讲;工作中往往压力大于拉力,疲惫的员工们主动性自然逐渐减弱了。 企业中习惯的自上而下的决策模式使管理者看不到根本问题之所在,看到一些症状就病急乱投医,其结果自然事与愿违了。 由内而外则是量变产生质变的必然表现。当企业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作业流程、考核机制等等都会相应发生变化,以前所不需要的现在成为必需,以前所重视的现在可能会被放弃。而这种变化必将促使企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一点上,要求管理者们具备前瞻性,具有战略眼光,能够先于变化之前就看到趋势的发展,而及时做出调整,使企业顺利占领新高。 由内而外的变化往往是痛苦的。因为必须放弃某些过去已经证明成功的方法,必须改变已经养成的某些习惯,可这些方法、习惯往往是某些人赖以自豪的“资历”的证明。所以很多优秀的企业家非常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其实在他们强调不断获得新知的背后是更重要的因素——养成学习、接受、利用新事物的习惯。唯有如此,管理团队才不会老化,企业才能保持勃勃生机。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出一条标准:对于管理者来说,学习的能力比使用任何工具的能力更重要。 宇宙万事万物没有一时一刻不在变化之中,企业也是一样的,无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而适应变化最好的办法就是变。就象我们感冒了要吃药,如果总是吃一种药,就会渐渐发现效果没有以前那么好了,这是因为自己身体产生了抗药性。在企业管理中,即便对待同样的问题,但因为发生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解决方法自然也就不同。 在前面我们提到过,管理是服务于经营的,通过良好的管理手段在企业内部及外部建设起和谐的关系渠道,从而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无论是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也无论是哪种体制的企业,持续增强获利能力都是管理的核心任务,偏离了这一点,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就什么都谈不上了。
欢迎登陆我的网站——【龙族】 首家专业中国型管理研究及传播网站 http://www.loongzu.com/ 查看更多中国型管理信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4 0:22:3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