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本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的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
1、日本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的特点
日本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成功的运用了以人为本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特点体现在3个方面:
(1)、灵活的职务与组织构造方式
在日本企业组织中,明确确定了责任界限的领域是有限的,而没有确定责任界限的领域是广泛的。这些没用确定责任界限的领域由谁来负责,将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加以确定。在日本人看来,员工不应当仅仅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应当互相协作,根据需要灵活地采取互补行动,使整个企业成为谁也离不开谁的统一整体。
(2)、劳动市场内部化与企业成员内聚性
在日本企业中,企业与外界之间有一道厚厚的壁,只在壁的一方开了一个很小的入口,而且这个入口只允许那些没有工作经验的劳动力(高校毕业生)从这里进入企业。在企业内部,就可以从下层晋升到中层,然后再由中层晋升到上层。因此,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明显倾向于企业内部。
(3)、人力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均衡与平等
在日本的企业组织中,人力资源的分配没有很大的等级差别。领导的权利不是压倒一切的,中下层也有很大的发言权;重要情报不是领导的独占物,而是与下级共同享有;中下层同样可以处理复杂、困难的工作;报酬的阶层等级也比较小。在能力、积极性、组织一体感等方面,上下层之间也不像欧美那样有很大差别。一般人的能力开发呈现不断深化的趋势,他们的干劲很高,对企业的一体感也很强。
2、日本以人为本管理给我们的启示
(1)、人力资源灵活的市场适应性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前提
日本企业广泛采取继续教育、岗位轮换、情报共享、职工参与管理等制度措施,不断向企业员工输送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让他们参与各种不同工作岗位的实践,不断得到锻炼,使之成为能够高度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经营需要的人才。这正是日本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迅速转变经营方向、采取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赢得市场主动权的奥秘所在。
(2)、高度的企业向心力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日本企业之所以在战后短短几十年时间内迅速崛起、壮大,在世界市场上取得巨大优势,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日本企业通过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普遍具有很强的向心力。无论从其稳定的雇佣制度、内部晋升制度、年功升薪制度、内部福利制度、等,还是从情报共享制度、经营参与制度、等,一切旨在尽力满足企业员工需求,目的在于加强企业的内部向心力。
(3)、经营民主是调动企业成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基本方式
日本企业中广泛实行的提案制度、自主管理制度以及劳资协议制度、内部工会制度等,旨在提高经营民主化,调动了企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4)、集体主义与协作精神是企业成功的根本基础
通观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诸种观念、制度和方法,会发现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保留大量不确定的责任界限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加以灵活确定责任的工作区域,是建立集体观念和强化协作精神的基本条件:终身雇佣制、企业内部福利制度、情报共享制度旨在加强企业劳动市场内部化的措施,都会极大地提高企业凝聚力,促进集体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就业人员合理晋升的内部开放晋升制度能更好地将组织成员吸引在组织内部;资源均等分配制度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为了提高集体观念和增强协作精神。
四、对我国国有企业在以人为本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
1、把握职工责任感的特点,加强对国有企业职工责任感的正确引导
职工责任感这个提法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新的含义。它既不完全等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倡导的工人阶级主人翁责任感,又不完全等同于西方企业管理中所倡导的责任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前者是前提,后者是实现途径。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国有企业职工的责任感,对于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改组和加强管理都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因此,应当注重研究和把握当前职工责任感的特点,加强对国有企业职工责任感的正确引导。首先,应鼓励职工突破传统责任感的定势。明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国家的主人首先要做企业的主人;做企业的主人首先要做自己的主人;其次,应矫正部分职工存在的个人利益至上的信条,帮助他们对自己负责、对企业负责和对国家负责结合起来,自觉履行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主力军的神圣历史使命。
2、不断提高国有企业职工的实际地位,为广大职工参与经营管理提供更多的机会
职工责任感的现实基础是职工们的实际地位,而职工的实际地位主要体现在他们在企业的政治、经济生活中所充当的角色。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始终应当确立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工人阶级是改革的动力。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实际政治经济地位。为此,应当为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和经营提供更多的机会。要帮助广大职工培养起与市场有关的观念和能力。要正确处理好少数"能人"与广大职工的关系。"能人"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他们只有坚持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才会有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发展前途。
3、增强职工责任感,不断加大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力度
改革大大激发了广大职工的责任感。从深层次分析,一方面,改革使职工明确了自身的责任,"有责可负";另一方面,改革加大了职工发挥自身作用的压力,使他们更为主动地"找责来负"。发达地区和较发达地区的企业,改制比较彻底的国有企业,职工的责任感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企业和未改制企业,就更为这一结论提供了直接的印证。因此国有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应进一步解放思想,通过加大改革的力度来增强自身的资任感,通过以人为本管理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参与精神,这是国有企业尽快步入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