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谈天说地] [转帖]《恰同学少年》编剧补记

[复制链接] 0
回复
66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6-12 20:2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恰同学少年》编剧补记

黄晖

  《恰同学少年》收视夺冠了,得到消息,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剧本出自我笔下,我知道它太过严肃,一没有三角恋、婚外情的香艳,二没有明星大牌的吸引眼球,通篇除了教书育人,便是读书成才,板起面孔一堆“理想、志向”的大道理,哪怕一样能跟“娱乐性”挂上钩的内容也找不出,谁敢期望它的收视率?

  《恰同学少年》在无声无息中开播了,开播之日,据说还创出了央视黄金段近期的收视纪录——可惜是最低纪录,不到1个点。

  在这惨淡开场里,不知不觉地口口相传中,看这片子的人居然与日俱增,收视率也每天在增长——不是波浪似的,真的是每天都高过前一天,一路上涨不回头。

  头一周开播才三天,北京地区收视已经涨到近6个点。

  第二周,收视率夺全国上星台之冠。

  第三周播了两天,全片结束,大结局可能创下了央视近年来电视剧的单日收视纪录!

  死狗缓了气,咸鱼翻了身,情况顿时改了观:中国视协要为此召开专题研讨会了。央视也考虑要重播了。甚至《新闻联播》也专门报道这部剧了——在如今,这算是一部电视剧难以奢望的超级待遇。

  我没想到,这部作品会在媒体、网络上产生这么大的反响,听制作单位告诉我,播出不久,见诸媒体的报道数以千计,网上的博客、讨论、争论发言更是铺天盖地。叫好也好,口诛笔伐也罢,其中竟有相当多的矛头,指向的是剧本和我这个编剧。所以,我决定说几句。<BR>一、创作初衷——我的教育与青春梦

  为什么写《恰同学少年》?创作之初,我也在问自己。

  答案是教育,是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关注。

  答案是青春,是对理想中的青春岁月的梦想。

  沉重的现实与梦幻的理想相结合,便有了我的《恰同学少年》剧本。

  那么,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可以这样说,今天,我们有什么样的教育,未来就会有什么样的中国、什么样的中华民族。

  兹事体大,何止重于泰山?

  而我们今天的教育现状,能令人满意吗?

  我于十多年前大学毕业,回想我自己的学生时代,在感谢母校的同时,同时也充满遗憾。我所接受的教育,无论体制还是理念,都并不十全十美,甚至存在很多问题。

  与我有同感的朋友,想必不少吧。

  十几年过去了,情况是全面改善了,还是停滞不前,甚至某些方面的问题更加严重了呢?我不是教育界人士,毕业后,跟教育也没有任何直接交道,我本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我不是聋子瞎子,没有与世隔绝,我也会看到、听到种种有关教育的事例和现象。

  听说湖北某著名中学,教室墙上挂两双鞋,一双皮鞋,一双草鞋,考得上,进城穿皮鞋,考不上,回家穿草鞋。湖南一位中学校长,全校大会上公开鼓动学生,只要考好分数上好大学,将来你就娶美女、开名车、住别墅,所以大家要努力学习!还听说有过这样的教育:著名大学花巨资修建校内高尔夫球场,因为它要培养学生当“上等人”,以后做高高在上的“社会精英”。

  ……

  利益、利益、利益,一切为了个人利益,这样的例子我们举不胜举。

  除了这些明目张胆的所谓“教育”,更普遍、更常见的是一天天涨上去的学费,是日益沉重的书包,是办这个班那个班忙于收补习费的老师,是学生越来越厚的眼镜片、日渐羸弱的身体,还有除了自己的“前途”,什么理想与志向都已忘却的大脑……

  单只是学校,单只是老师,单只是学生吗?

  家长呢?

  社会呢……

  我们为什么而办教育,老师为什么教学生,学生为什么而学习,家长为什么而节衣缩食供孩子读书?

  就是为了分数,为了上好大学,为了将来的金钱、地位、美女吗?

  那么,理想呢?责任呢?信念呢?国家呢?民族呢?社会呢?它们都太空洞,都可以不管,都可以丢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吗?

  我承认,我可能有些不合时宜,总以为人生在世,还要有一点除了自己之外的责任感,还要有一点崇高,有一点信念,我们的未来才有些希望。这希望,我以为更多地,要寄托在我们的教育、我们的青少年身上。

  这就是我写《恰同学少年》的第一初衷。除了教育的目的,还有教育的方法、教师的责任。<BR>  中华民族自古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天地君亲师,人之五伦,能与天地自然、社稷国邦、父母血亲并列的,只有教师,教师在中国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如此崇高而神圣!

  放眼世界,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民族,教师的地位能有中华民族这样神圣。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先贤给教师的职业定位,就是说,教师不光是教授知识,他还要教给学生为人的至理,立身的品格,解答学生对知识、对生活、对一切的疑惑。三者之中,传道排第一,就是说,学生人格、品行、世界观的塑造,是教师的第一责任。

  而今天,我们的教师,还承担着这些重任吗?

  我们的教师,还有着当年的神圣度吗?

  我看相当多的教师,恐怕已经担当不起“传道授业解惑”这六个字,他充其量是在授业,不,连授业也算不上,那叫“灌”业,把教学大纲上的书本知识一古脑儿灌进学生的脑袋,惟一目的就是让学生考高分,为学校争升学率,至于学生理解不理解,今后能不能用于实际,有多少教师还在关心?这样的灌输,不配“授业”二字。

  先贤给教师指明的教育方法,有一条至高的原则,叫“身教重于言传”。就是说,不管你讲多少道理,授多少知识,教师自己以身作则,才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

  你在讲台上照本宣科给学生讲一万堂思想政治课,也抵不上你一次课外收取补习费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

  今天的现象和问题,大家都看在眼里。所以,我想写一群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一群真正无愧于教师称号的先生们,拿他们的所作所为,再与现实对照,哪怕因此能触动现实中一位教师的心灵,则吾愿已足。

  这也是《恰同学少年》的目的。那么学生呢?

  我写了一群学生,他们的后来很不平凡,但我希望,在我的笔下,他们至少在出场时,都普普通通,平凡得仿佛我们身边的邻家少年。

  他们的幸运,是遇上了一所好学校,一位好校长,一群好先生。

  于是,他们开始从平凡走向不凡。

  求知若渴,刻苦学习,这些是次要的,他们最可贵的,是抛弃了世俗的利益,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是短视的,仅仅盯着分数或者未来的一份工作。我要让他们相信崇高,相信理想,把“小我”视为国家、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让他们志存高远,心智广博。

  我不喜欢利欲与浮躁,不喜欢庸碌与苟且。物欲会迷失人们的眼睛,而短视会使人斤斤计较于眼前,结果不但迷失了自己,也找不到真正的快乐。

  那些短视的物欲动物,哪怕真的当了官发了财,貌似成功,我也不相信他们真的内心有快乐存在,因为他们只记得自己,于是他们生怕失去,整天不得不活在没完没了的算计中,活得那么卑微而疲劳。

  而我所写的这群学子,历史上,确实曾有过这样一段飞扬的青春岁月,后来也的确为他们的理想与信念奉献了自己的一切。“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与我同在”,他们相信崇高,因此,他们走向崇高之际,我能感觉到他们精神上的无比快乐。

  今天的学生,还能有这份精气神吗?我想不会有很多。

  那么,如果学生们看了这部剧,哪怕有一个人因此而昂扬,因此而振奋,因此而明白读书的意义,因此而选择崇高与理想,因此而得到一些精神上真正的快乐,则吾愿亦足矣。

  《恰同学少年》也是一部青春剧,这一点倒不是讨论的结果,而是我自己的主意,从创作之初,我就给自己定下了这个风格:要做一部最“酷”的青春剧。

  原因之一,当然是想有别于其他同类作品,毕竟写历史伟人的影视作品够多了,宏图大业,远虑深谋,决胜千里,安邦定国,这些内容,比我优秀、老练的编剧们早就写了无数遍,我不想重复。

  原因之二,我的主人公们当时正处于青春岁月,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激扬文字,挥斥方遒,那不是青春是什么?不写成青春剧,对不起他们曾经的这段青春绝响!

  没有人这样写过是吧?写了又不犯法,谁规定青春剧只能是时下的都市俊男靓女们专有?我偏要回到过去的时光,回到那些历史巨人们的身上,搞个历史青春剧出来又如何?

  什么是真正的青春?

  青春在于本质,不在于年代的新旧,任何时代的人们都曾经历过青春,古往今来,青春的本质都一样。

  那是阳光,是朝气,是蓬勃,是扫除了一切阴暗与猥琐的光明无瑕。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真正的青春,就该有《少年中国说》所描绘的华美,那样纯净,那样彻底,那样不可一世,冲决一切,洋溢着浩然正气,令人向往。

  对,浩然正气,这就是我为我的同学少年们找到的青春基准点。我不要什么青春的忧郁、满眼的茫然,那些萎靡与迷惘,不应该属于真正的青春岁月,我的人物们,要昂扬到极致,阳光到极致,浑身上下,正气浩然!

  时下的青春偶像剧,那些花瓶般的靓女,那些奶油般的男生,肉麻兮兮的台词对白,还有童话般不食人间烟火、只知道动辄哭哭闹闹的所谓爱情,就是青春吗?他们华丽外表下,除了告诉你这世上最重要的是金钱、地位、美貌之外,还告诉你什么了?

  真正的青春偶像,是亿万里挑一的人中龙凤,他们狂放,他们自信,他们蔑视一切,率性而为,为理想、为抱负、为整个世界的明天,活得那样精彩。他们的飞扬不羁,令人叹为观止,他们的酷,让人目眩!

  什么叫酷?这一连串响当当的名字印证了青春偶像真正的酷: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陶斯咏、向警予、杨开慧……他们传奇的青春岁月,才叫酷毙了!与他们精彩的青春相比,今天的所谓青春偶像们,值得一提吗?

  我想给出这样一段青春,让今天的青年们也看看,青春可以是这样的,这样的青春更动人。

  以我的水平,事实上当然达不到这么高的目标,但求上得中,求中得下,目标定得高一些,至少有助于我创作上更努力一点。《恰同学少年》,这部我的青春梦,如果能让哪怕一位青年觉得那是值得追求与效法的,我也足够安慰了。<BR>二、《恰同学少年》不是伟人传记

  很多人把《恰同学少年》当成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传记,但这不是我创作的初衷。我从来没有打算众星捧月,只为一个人写剧本,更不是为了树碑立传。

  今天打开《恰同学少年》最早的故事大纲,上面还有我动笔之初写在最前面的几句话:

  那个年代

  那个中国

  有过那样一些先生

  培养了那么一群学生

  所以,《恰》剧写的,是几位育人的教师,一群求学的学子,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崇高,是追求知识、树立志向的不懈,是今天难以寻觅的那种师生关系,是特定历史时代下,一所学校奇迹般辉煌的教育成果,和由此给我们带来的教育启迪。它从来写的就是一群,而不是某一个,即使经过严格的审查与修改后使它的侧重性加大,它仍然不是单为某一个人物树碑立传之作。至少,看过该剧的观众,我相信都不会得出一枝压群芳的感觉,都会发现,除了毛泽东这个第一主人公,蔡和森、杨昌济、孔昭绶、萧子升、向警予、陶斯咏……他们同样是各有特色、并不依附于毛泽东而独立存在的人物。

  就算是毛泽东这样一位历史巨人(巨人这个词,可能比“伟人”更中性一点吧),在创作之时,我也始终是把他当作一个普通学生来写,来为我的主题服务的,我极力使自己忘掉他后来的光芒万丈,极力找寻当年的感觉,我希望跟我的电脑键盘同呼吸的,是一个有个性、有天分、有缺点、有活力的活生生的青年,他只是名叫“毛泽东”而已,从艺术创作上来说,我的艺术形象“毛泽东”,和后来真实的巨人毛泽东,没有关系。

  我从来没有把《恰》剧当成伟人传记来写。

  有一些评论者出于对毛泽东本人后来的历史功过不同的看法,而指责这部《恰同学少年》,这里我要说,恕不接受。因为这只是部电视剧,它的主旨是教育,是青春,我笔下青年学生毛泽东,只是我的艺术形象,他不能与真实的毛泽东划等号,当然更不承担评价真实的毛泽东后来功过的功能。<BR>三、娱乐之外,市场也要一点严肃

  无论是肯定者还是反对者,《恰》剧有一点,是大家基本的共识,那就是风格有些独特,与目前流行的影视作品略有不同。

  它青春惟美,却有严肃的主题;它讲述历史往事,却始终围绕强烈的现实生活。它里头,找不到什么时兴的、流行的娱乐元素,却居然也吸引了一些观众。

  我是不反对娱乐的,搞笑、戏说、三角恋、婚外情、宫廷阴谋、勾心斗角、凶杀大案、武林怪杰、警察抓贼、小媳妇跟婆婆斗心眼……这些都是有市场的娱乐元素,我不反对拍这些东西、看这些东西。

  纯娱乐有什么不好呢?《恰》剧的制作方湖南电视台,就拍过《还珠格格》,做过《超级女声》,好不好?很多人说不好,我却觉得很好,多元社会,百花齐放嘛!我虽然不爱看那些,但只要不是不健康的、低级下流的、直接有害社会的,都可以做,都应该做,我都赞成。

  但这不意味着影视行业只有纯娱乐,娱乐之外,市场之外,我们也还要有理想、道德、信念、崇高,我们也还肩负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所以,湖南台也拍严肃的《恰同学少年》,这就是多元化。

  当然,娱乐过了头,戏说过了分,我也不赞成。

  比方一部《贞观长歌》,唐太宗、房玄龄等等,这些历史上的明君名臣,怎么都在忙于利益算计、内部倾轧、到处是耍心眼使奸计打小算盘呢,这就是开创过盛世大唐的历史豪杰们吗?

  我才不信!

  我们有了太多诸如此类的影视作品,的确,我们不必排斥这些,但不能全是这些东西吧?

  如果是我,那我要多一些阳光、多一些朝气,要崇高要理想、要浩然正气,要让滚滚世俗中不免身不由己的自己,坐在屏幕前时,能得到一点净化,而不是看到满眼消极,看到生活中本来就躲不开的阴暗还要从屏幕上扑面而来,使自己明天越发地俗不可耐。

  所以,我恐怕是写不来也不想写纯为娱乐而娱乐的作品,尽管这种作品容易写、来钱快,至少到目前,我还要求自己每写一部作品,都要花一点心思,有一点点思想意义,有一点点文化意义,有一点点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独特之处。就算这些都没有,至少也得明亮阳刚,积极向上。

  我水平有限,可能写不好作品,但“积极向上”这四个字,我尚不敢忘。

  而如今,我更有了信心——市场并不那么庸俗,《恰同学少年》是严肃了一点,不也有人看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2 20:24:08编辑过]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