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和几个挚友聊天,每当聊到自己对感情地认识和父母对感情认识的分歧时,便都是摇摇头,说父母的生活年代已经和我们不一样了。
同样的,在和自己的父母聊及对他们未来儿媳的肖像时,也同样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已经和父母有了很大的时代差。
我们都随意的,理所当然的把这种现象看作代沟,觉得每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五年左右一个年代。这种观点是对的,但更犀利一点地看,其实,目前的社会有几个很大的断层,“老三届”,70年代,80年代。
我的父母亲都是从事了几十年的教育,他们出生在50年代末,成长在红色时代,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国这三十年和76年前的二十年变化太大了,用一个很好的朋友的话形容,他们真的搞不懂这个社会真实的样子了,在我们看来,他们过于顽固,过于不去理解现实,而是无奈的跟着现实走。然而,在他们看来,我们生活的的确过于肤浅,同时过于浮躁,我们老是抱怨现实,却发现真实的社会或许真地向他们想象的一样,求一个温饱和居住点都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社会的高速发展已经让我们的思想在西化的同时,变得空洞乏味。
我们面临的竞争太大了。每年号称800万的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原有的知识好像是按照倍数在每日贬值。很多传统企业及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开始发现,及时最有个性的80年代的员工,只要他们逞出威风和解雇的语气,便没人不能如羔羊般顺从。
目前的社会是50,60年的人掌控的社会,70年的人学会了服从和顺从;80年的还没有开始进一步了解社会,便已经被扣上了很多帽子:超级个人为中心主义,喜欢享受,不懂付出,太有个性,不会反省,不愿加班,受役性太差,等等。
总觉得社会正步入70年代的人的世界,他们经历了更大的社会变化,他们品味过贫穷和混乱,他们看着老三届的人从逆境中爬起,他们喜欢讲孔孟,他们也喜欢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他们传承了勤奋和朴素的好风格,也继承了王权和愚民思想。
80年代的人,想成为社会的中产阶层,整体来看,还处于奋争的年代,他们不被那么看到,他们也不像老三届那样看好自己。社会教育他们,你们什么都不懂,你们没有经验,你们没有城府,你们不够成熟稳中,你们太稚嫩。这样的发展阶段,老会让我想起美国婴儿潮时代的人用莫名其妙的眼光和语气看着他们所谓的垮掉的一代将社会的权杖抢走。
最近老是听到50-70年代的人谈和谐社会,谈怎么样塑造和谐社会。其实,很简单的一个东西,让每个时代的人学会尊重后面时代的人,每个有钱人学会尊重没钱人,将个人所得税直接用于社会低保和能够让80年代的人学会自信方面,就行了。
80年代的人说,你们不要老给我说,去做什么?你们不能听听我的意见吗?
70年代的人说,你们还什么都不懂,不能像我一样,学着服从和顺从一点吗?
60年代的人说,社会的发展和方向,还是只有我们来做,下面这一带,怎么看怎么不放心啊?
50年代的人?他们已经不再有心思和欲望去了解和理解这个复杂的社会了。
跋:第一,这篇文章没有什么把断层夸大的意思,只是希望这个社会多一些包容和尊重,不只是80年代的人之间,或者是80年代的人对50-60-70年代的人,也包括50-60-70年代的人对80甚至90年代的人;
第二,这篇文章说的是可能存在的普遍现象,但是,就在我身边就有很少的一些60-70年代的人,他们愿意去融入80年代代表的未来的社会,他们是为数不多的80年代的人能够从心里面真正尊敬得人。
第三,在次强调一下,断层的出现,是因为一种一直以来很多保守的中国人的共有的想法———年长者,职位高者就是王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