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节旨在说明管理理论与实际管理工作的差异,为管理专业毕业的“菜鸟”鉴ffice ffice" />
在第一个东家家干活的日子虽然不长,只有半年多,但现实和理论的巨大差异却促成了了我在思想上的一系列蜕变。
上了四年的学,学了两年的专业,对于管理这个概念仍然是懵懵懂懂,在教科书上“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F·得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工作,它有自己的技巧、工具和方法;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组织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管理是一门科学,一种系统化的并到处适用的知识;同时管理也是一种文化。”到现在我仍然无法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是管理,但这丝毫不能影响示我对这位刚去世不久的大师的崇敬之情。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罗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在老泰看来,管理就是指挥他人能用最好的办法去工作。可能我们老板就坚信这个定义,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先得学会怎么干活,因此让我在行政助理的岗位上开始我的试用期,而行政助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干活。
在管理学上,这两个管理学的爹把我弄的晕头转向,而我真正向往的管理却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的“管理就是制定决策”,我心目中管理者的偶像就是运筹帷幄中的韩信,功盖三分国的孔明,而对于一个丝毫没有判断能力的我来讲,这种能力我那时是绝对没有的,只得甘心情愿的发挥自己的执行力。
谈到行政管理我一度想写一篇文章《杂役是怎样炼成的》,剽窃一段文字,做一个概要介绍:
做就做最行政助理
天天要求工作,工作量最少也得十几个小时。
什么文档呀、后勤呀、接待啊,能干的都给它干喽!
早上六点就到,晚上还得加班。
在公司就是工作狂,光干活儿不回家那种。
老板一个电话,甭管有事儿没事儿,都得跟人家说:“May I help you,Sir?”
一脸地道的奴才相,倍儿想挨抽。
每个人都有你的联系电话,墙上是你的详细住址,连厕所门儿上都是你的手机号码。
公司里搁着铺盖,二十四小时候着。就一个字儿——累!
一个月光打的就得万儿八千的。
正常加班不是加到早晨四点就是五点,您要是加到一点,都不好意思跟老板打招呼!
你说这样的员工一个月得挣多少钱?
(画外音)我觉得怎么着也得两千多块吧。
两千多块?那是一年!就一百多块,别嫌少,还是税前。
你得研究行政助理的工作心理,愿意为了一百多块累到吐血的,根本就不在乎挣多少钱!
什么是行政助理?
行政助理就是不管干什么活儿,都干最累的,不干钱多的。
所以,我们对行政助理的标准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累!
在任行政助理的三个月里,唯一能和管理沾边的,就是炮制了一套公司管理制度,初期涉及管理的企业,总会单纯的认为管理就是制度,大家都按照制度办事,那就是管理有方了,我的第一个东家也不例外。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规章制度的存在是必须的,这样企业才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而规章制度的来源不同决定了这些制度是否能够行之有效,制度应该是管理经验的积累,是顺理成章的引导员工的行为,而决不应该是约束,现在想来那一版的管理制度简直就象地主剥削长工,只站在企业角度考虑问题,完全没有考虑员工。但不管怎样,对个人而言,看者自己手里创造出一套东西,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由于我这个人忠厚老实(这词现在看起来已经象饱含贬义,但在关键时候它还是会把你扶上马,送一程的),甘心情愿被剥削,(现在谁不这样,能找到剥削你的主已经谢天谢地了)试用期结束后终于可以印一张总经理助理的名片了。当后来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我曾仔细研究过这个职位,各公司用法真是不尽相同,按照正式的岗位要求,那时侯用那张名片,现在想想不免有些惭愧,虽然在此之前曾有过一年的实习,但以当时的工作能力的确相差甚远。反正职位只是一个名头,既然员工高兴,以此来补偿他们在薪水上的失落,对老板来讲,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在随后的时间里我身边会出现许多“销售经理”,“业务主管”等头衔的同学和朋友,对比他们来讲,我又可以心安理得乐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名片上职位混乱已经是众所周知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一方面,抬高员工职务名称是老板平衡员工心理的有效良药;另一方面,在对外交往中,两张不同身份的名片,达到的效果是不同的,这让我想起杨朱家的狗,我没说什么,我只是觉得狗的确实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在各自利益的攻坚战中名片在变成了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的武器,于是大家一碰面,甚至同学聚会,也会有人拿出来,却道“我也来骗一个”。
怎么又扯到名片上了,管理职务的事情,国家都不可能有办法,我又能如何呢,还是老老实实做我那让我欢喜让我忧的“总经理助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