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理解杜拉克

[复制链接] 1
回复
80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4-13 09:16: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理解杜拉克

李谨

 

要了解一个人的思想,光看他的著作是不够的(当然著作也是主要的),对大师我们要了解他的人,了解他怎么获得了一切,了解他的整个生命过程,他的喜怒哀乐,以及时代和生长的环境的影响等等。我们对他的思想特质认识越清晰,我们的理解就越深入。同时,我们要有一种比较的视野,将他的思想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与其他的管理思想家进行对比分析,特别是要与我们的协同知识管理等联系起来去思考、去实践。我曾说过,如果没有杜拉克,我们的《红烟报告》难以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不过、对大师最好的尊重,就是理解、批判和发展。首先是理解,焚香沐浴的尊重和吸人骨髓的吸收,然后是理性的思考和比较分析,最后是站在巨人肩上的创造。我希望我们能不断的这样去思考和实践,这也是我们对社会有所贡献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杜拉克其人

 

杜拉克在1979年所作自传《旁观者》中有几点让我非常感兴趣,且体会较深。

首先是书名《旁观者》,其实做企业、做管理正如他所说的“应该是一种实践”,实践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参与,从这个角度来讲,杜拉克把他的自传定位为“旁观者”,也即把自己看作只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来看管理,这样一方面会比较清晰,另一方面毕竟不是参与其中,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偏见或是局限性。不管怎么说,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认为,所谓“旁观者清”是有条件的,在一个局部、一些点上讲可能是“清”的,但我们做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讲,作为旁观者就有很大的局限。

其次,杜拉克1909年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而维也纳当时是欧洲思想很活跃的一个城市,像弗洛伊德、卡夫卡、茨威格等都出生在那里。随着一战的结束,昔日强大无比的哈布斯堡王朝土崩瓦解,整个奥地利都笼罩在一种压抑和沮丧的气氛中,也许这种气氛更适宜艺术家、思想家和冷静的观察家出现吧。此外,杜拉克的很多思想不是英美式的,英美式的东西是以考据、实证为主体发展起来的,他们对数字很敏感,也运用得很好。杜拉克虽然是出生在奥地利,但早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德国,而德国人正是擅长于思辨。

再次,杜拉克交往较广,认识很多人,如通用电气的斯隆、《时代周刊》的创办者鲁斯、德国纳粹党卫军的头目汉斯(曾与他在一个杂志社工作)等。我们为什么称他为思想家?确实是与他的知识背景、生活的体验,包括在通用(当时可说是全球最大的公司)工作过的经历都有关联,他所接触到的人与企业都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他的经历非常丰富,加上所处的时代,同时他在其中又善于去思考,这使得他的思想显得更深邃。

 

二、杜拉克的贡献

 

杜拉克认为自己重要的贡献有四点:第一是“早在60年前,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我认为这确实是他非常伟大或是非常重要的贡献之一;第二是“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官,尽管管理一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企业”,这其实也是我们在21世纪反复谈到的问题,我们所谈的组织行为过程、包括CKM的很多东西也是和这个联系在一起的。管理是最活跃、最有创造性,也是迄今为止参与其中人数很多、探索得很多的领域;第三他提到是他“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我不知道这是否是真实的情况,据我所知,其实很多人并不认可这一点,如果是从狭义的、具体的研究而言也许有这种可能性,但从广义来说并不一定是这样的;第四点是“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管理学科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这应该说比较具体。这几点除了第三点以外在他的《杜拉克论管理》当中都有浓缩与总结。

从管理的意义上来讲,我在看杜拉克的著作的过程中有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他对各种资料的占有、对很多历史事件(包括非商业方面)的分析,这在一般的著作如彼得·圣吉、柯林斯的书中很难看到,而且他从发生学的角度去探讨了很多问题。如他通过分析企业是怎样一步一步的从历史中走来的,让你更好地看到企业发展的脉络,这有助于我们去认识企业管理的要素、要素在不同时代是怎样起作用等问题。而且他涉猎也比较广。我认为他最大的贡献第一是对管理在世界中间(不光是在商业中间)是个什么样的位置具有清晰的认知,这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第二是他的一些具体的研究如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体现出了真正对管理的深入的理解,以及如他从麦当劳、通用汽车的实践过程中提炼总结出很多具有可操作的、有价值的东西,这可以说是我们的世界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他的一些思想,我相信对21世纪的管理、历史、生活都会产生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力量和魅力会表现得更为深入。

但杜拉克还是难于被人理解的。据我所接触的做企业的人,知道他的人还是多的,但真正愿意去理解、思考他提的这些问题的人其实是非常少的。他的很多思想需要人们去逐步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有了自己的想法,才能有所感悟,不然的话只是看看他的文字,很难从真正意义上有所感受。当然我们不是要求像大师那样去做企业,那样也会陷入另一种条条框框。但我认为在理解他的思想的基础上,真正能在实践中去产生自己的智慧,这方面的人还是比较少的。张瑞敏最感兴趣的两个人当中,除孔子外,另一个就是杜拉克。但从海尔很多具体的做法中,我觉得张瑞敏是否真正理解杜拉克还是一个疑问。

 

三、杜拉克与彼得·圣吉、柯林斯的对比

 

彼得·圣吉和柯林斯的著作对中国企业影响较大,从特点上来说,彼得·圣吉是用一种系统论的方法(如系统思考以及图表等),他抓住了一些点,感觉还是非常敏锐的,也很有创造性,如《第五项修炼》、《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变革之舞》中对商业中的个体在领导力、工作方式等方面具有建设性的影响力。虽然他的东西有很多概念性的成分在里面,但在学习型组织方面也是做出了很大贡献。不过明显感觉很多东西他把握不住,他表达的力量、相关思考的深度以及转化出来的更具有操作性的东西还是不够的,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他的作用就很难体现出来。如对“学习型组织”,大家更多只是借用了他的概念,并不是完全按照他的“五项修炼”来开展。

我们能看到的柯林斯的著作,则是最近影响很大的两本书——《基业常青》和《从优秀到卓越》,为什么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这与中国正好处在转型期的社会中有关,这刚好又是中国企业遇到瓶颈的时候,如果是在80年代不会有多少人感兴趣的。他的“12个迷思”、“第五级经理人”、而且是通过对国际性大企业的长期对比研究,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触动。但他武断的东西太多了,他的分析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还是有道理的,从深入的来讲有些方面是否站得住脚还有待验证。

而杜拉克是能够用一种透视的方式,通过一些结构性、发生学的东西让人去看,而不是就事论事地去谈,这与他们就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想当然、自以为是或者是一种单向度的东西还是多了一些。而且彼得·圣吉与柯林斯的著作我们能看到的不多,研究一个人的思想光从一、两本书是很难对他有深入的了解,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杜拉克则是从更长期的研究过来的。当然他们三人各有各的特点与价值,但从一种更大的管理思想上来讲,相比于杜拉克,彼得·圣吉和柯林斯在功力上还是显得不够的。

杜拉克很难解决我们每一个具体的操作以及面临的困惑,但他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系统性的思考,对改善我们的管理、提高我们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使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力方面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大家对《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研究得比较多,就会对商业模式以及围绕它所展开的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所产生的价值有深入的认识。对一个系统的个案进行解剖是非常难、非常有价值的事情。柯林斯只是将很多世界性的公司进行对比分析,而杜拉克的《公司的概念》就只是针对通用汽车。我们就是通过一个具体的个案进行研究与实践,制造企业比其它企业在各种要素上是集中度最高的,所以更具有典型性,而红烟就是这么一个企业。

 

四、如何吸收杜拉克思想

 

第一,真正的管理是与人相关的。只有与人相关的工作才是管理。这是我在此过程中体会最大的。管理就是广义的人力资源管理,不是狭义的所谓任用、评价、激励、培训等才是人力资源管理。从《杜拉克论管理》中可看出,杜拉克的思想中始终贯穿的是与人有关的。这里的“人”既是个体,也与人类社会文化、怎样去实践人类目标的过程相关。所以我认为,如果要谈管理,离开了谈人、人类社会、组织行为、企业等诸如此类相关联的要素就不会有价值。

第二,“管理的任务在于让人们在协同工作中取得成就,令他们的力量得到有效发挥,而他们的弱点则相互分散。”杜拉克对管理这样定义是很精彩的,包括他说的:“管理从根本上是用智慧代替鲁莽、用知识代替习惯、用合作代替强制。”像这种说法,虽不复杂,但他深入的理解力,尤其在你经历了很多、了解了很多之后感受才更深。这一定程度对于我们清理与界定五个要素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者:

中国协同知识管理网  首席知识总监
中国烟草管理网   知识总监
北京蓝泰巨慧、云南蓝泰公司董事长

沙发
发表于 2007-4-17 09:58:02 | 只看该作者

理解杜拉克需要有些积累

此文甚好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