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北京楼市:一个打死都不说的秘密

[复制链接] 23
回复
282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3-31 09: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楼市:一个打死都不说的秘密
 
                                               魏雅华
 
    2007年,中国楼市给我们的感觉依旧是涨势如潮。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2007年3月20日报道说:《2月房价涨,全国新房价格涨5.9%,深圳北京以近10%涨幅领涨》。
    那么,就让我们来解剖一下2007年为全国楼市领涨的北京楼市。
    2007年3月14日,《北京晨报》报道:《北京10万套商品房尚未售出》,该新闻中说:
   “北京市场上的一手住宅商品房,目前至少还有10万套尚未售出。这是记者昨天从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了解到的信息。按照目前的销售速度,即使没有新的项目入市,10万套的存量,也足够维持今年一整年的销售。”
    这条新闻揭露了一个比天还大的秘密,一个北京房地产开发商“打死都不说” 的秘密,比命还重要的秘密。即北京的商品房不是供不应求,而是大大地供过于应求。
    就在今年的两会上,还有位政协委员(很可能,这位政协委员便是房地产开发商)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时说,房价太高商品房太贵,是因为在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抬高了房价,解决的办法是“增加供给”。
    这话,房地产开发商们爱听。
    如果要增加供给,势必银行要提供更多更优惠的商业贷款,政府要提供更多更廉价的建设用地。这话,表达的是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诉求。被扭曲的,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真实情况。
    可当你读到《北京10万套商品房尚未售出》这样的新闻的时候,你还会相信,是“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抬高了房价,这个由房地产开发商们提供的标准答案吗?
     让我们再接着读下面的这条来自3月26日央视国际经济频道的新闻:
    “近日,北京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房价指数仍在小幅上涨,房屋销售面积大幅减少,“有价无市”局面突显。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对此分析认为,市场供求矛盾未得到解决,房价指数依然高位运行。
    统计数字显示,前两月,北京市全市商品房现房和期房销售面积均有较大幅度减少,现房销售面积为45.3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为143.8万平方米,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63.8%和23.4%。其中,住宅现房销售面积30万平方米,下降71.4%;住宅期房销售面积97.4万平方米,下降42.4%。”
    请注意这两个数字:71.4%和42.4%。它们分别是“住宅现房销售”和“住宅期房销售”,这是这条新闻中最重要的两个数字,生死悠关的两个数字。请问:71.4%和42.4%是两个很小的数字吗? 是两个可以被忽略的数字吗?
    这条新闻读来很有趣,明明是“有价无市”,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又怎么会得出“市场供求矛盾未得到解决,房价指数依然高位运行”,如此南辕北辙的结论?
    谁又喜欢这样的结论? 这样的结论符合谁的利益?我们要不要问一声:是谁悄悄地蒙上了你的眼睛?
    一方面是大量的商品房空置搁浅,卖不出去,另一方面是商品房的售价仍在不断攀升。
    这又告诉我们了什么?
    它所告诉我们的,是北京的房地产市场这样的现实:北京的房地产商们己暗中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价格同盟。
    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价格同盟,这一切的发生是绝不可能的。只在房地产商、银行、主管房地产市场的政府职能部门,《桃园三结义》的情况下,这一切才可能发生。
    它在告诉我们,己经成为中国房地产暴利孤岛(上海、广州的房价都在下跌)的北京房地产市场在减兵增灶,它告诉我们,北京房地产市场有多么脆弱,有多么地不堪一击。它告诉我们,患有严重的巨人症的北京高企的房价,随时都可能发生雪崩,随时都可能垮塌。
 
 
                   此文己发表在2007年03月29日《中国青年报》
沙发
发表于 2007-6-16 22:32:10 | 只看该作者

政府的监管部门到什么地方去了

板凳
发表于 2007-6-18 12:48:46 | 只看该作者
基本不可能 崩溃
4
发表于 2007-6-18 16:00:53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是偶以前看到一贴子的内容,看到家人这贴,顺便转部分出来,分享。

附1:中国房地产语录

吴晓灵:我们调控房地产,是想让这个行业活得长一些。

厉以宁: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处在正常发展之中,国外经济学家宣扬中国房地产价格充满泡沫或市场即将崩溃是别有用心,其中潜藏着巨大的阴谋。不仅是阴谋,厉老还要将其提升为巨大的阴谋。

王建:保守地说,今后10年,中国的大城市,无论是上海、北京还是南京,房价要涨3倍;大胆地说,10年房价要涨5倍以上。

陈淮:中国地产泡沫论并不成立,中国房地产金融危机在可控范围内。

任志强:“泡沫说”纯粹胡说八道,国内外对空置率的统计口径不同,不能简单对比。

史蒂芬·罗奇:泡沫的产生,使中国房地产市场到了看似接近爆炸的边缘。

谢国忠:上海这个有史以来最大的地产泡沫将在近期破裂……这是最后的疯狂。随着中国的通货膨胀和美联储加息的不断发展,离“最后算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仅仅是几个月,而不是一年。

易宪容:房地产业正挟持着整个中国经济。如果让国内房地产的泡沫任意吹大,破灭将不可避免。

潘石屹:那将是97年的香港,这对整个经济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可是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会把上海的房地产推到一个崩溃的边缘。

孙宏斌:学者基本上是胡扯!有的说中国的房地产会有泡沫会破裂,理由是中国加息了,美国加息了,油价涨了,海啸了,汇率要变了,但是这些只会影响资金供应量的一点儿,他根本不知道需求是怎么回事儿……房价还有上涨的空间。

卫留成:处置积压房地产给海南带来了房价升温、房产升值新机遇,5年后海南房价有望翻番。

韩正:我在这里可以提个建议,如果你们在上海没有房产,可以听我一句劝告,投资房地产绝对是高回报的。

5
发表于 2007-6-18 16:04:19 | 只看该作者
附2:中国房地产大事记

(1)1992年邓小平先生“南巡”之后,全国各地数千亿资金蜂拥扑向海口、广西北海、广东惠州等南方沿海城市。一时间,海口、北海、惠州等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扶摇直上,而内地省份如四川、湖南等地则资金奇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有纪录的第一次房地产热。这一次房地产热在导致了1993年6月一次极其猛烈的宏观调控之后,迅速烟消云散。至今,北海、海口等地的烂尾建筑还在见证着10多年前的那一场灾难。

(2)199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与消费的通知》。明确指出要提高对住房信贷重要性的认识、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扩大住房信贷业务范围、大力促进住房消费、积极支持普通住房建设等多项措施,以扩大内需,将住房建设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1990年代初期南方房地产崩溃之后,中央政府态度转变,开始支持房地产发展的第一个明确信号。

(3)199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开展个人消费信贷,对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生产,支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及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份文件发布后,中国新一轮房地产的牛市开始正式启动。

(4)2003年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121号文)。《通知》规定,对购买第一套自住住房的,个人住房贷款仍执行现行的优惠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的规定,而对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或第二套以上(含第二套)商品房的借款人,商业银行可以适当提高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并按央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执行,不再执行优惠住房利率规定。”

此份文件是中国新一轮房地产牛市启动之后,中央政府第一次采取的抑制房地产过热的措施,表明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由支持转为警惕。

(5)2004年3月,继2003年7月国务院发文严格控制土地供给之后,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又联合下发“71号文”,饬令各地须在当年8月31日前将协议出让土地中的“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否则国土部门有权收回土地,纳入国家土地储备。是为“831大限”。此举是中央政府从土地供给上一直房地产过热的又一举措。

(6)2004年10月,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发布了一份全面否定国内“地产泡沫说”的专题报告。报告对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所做的分析和判断,得出的结论是:“泡沫之说并不成立,中国房地产金融危机尚无迹象”。此份文件将各部门对房地产问题的分歧公开化。

(7)2005年3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商业银行住房信贷政策,宣布取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央行此举表明,中央政府府对房地产的政策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

(8)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该份文件强调:“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直接影响城镇居民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影响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甚至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并要求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房地产价格,明确提出“控制措施不力,造成当地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影响经济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地区,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这个通知被人们称为“国八条”

(9)2005年4月3日新华社发表题为“加强宏观调控,稳定住房价格”的评论员文章,呼应“国八条”,并公开阐述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最新看法。

资料来源:本刊编辑部根据公开资料编辑、整理。
6
发表于 2007-6-18 16:09:35 | 只看该作者
附3:中国房地产“黑名单”

排名
城市
04年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三口之家年收入(元)
年节余(元)
每平米房价(元)
简约两居室平均总价(70平米)(元)
买套简约两居室需要年限

1
温州
17727
53181
30313
9278
649460
21.43

2
上海
16683
50049
28528
8627
603890
21.17

3
杭州
14565
43695
24906
7210
504700
20.26

4
南京
11602
34806
19839
4960
347200
17.50

5
青岛
11089
33267
18962
4639
324730
17.13

6
天津
11467
34401
19609
4760
333200
16.99

7
大连
10378
31134
17746
4241
296870
16.73

8
北京
15638
46914
26741
6232
436240
16.31

9
宁波
15882
47646
27158
5900
413000
15.21

10
厦门
14443
43329
24698
5156
360920
14.61

资料来源:《个人理财》杂志
7
发表于 2007-6-20 10:43:51 | 只看该作者

王石刚刚跟我讲:

房地产存在严重泡沫,注意:是严重

迟早要崩盘,注意:最迟两三年

王哥这个人,在圈内还算是厚道的

8
发表于 2007-6-20 10:58:39 | 只看该作者
问题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过去资本家在经济危机时发生的宁可将牛奶倒掉也不降价卖给穷人的现象会不会重演?控制着房价的是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如何解决这个现实的问题呢?[em06][em06][em06]
9
发表于 2007-7-28 14:32:48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在运做   如何能国够打破?
10
发表于 2007-8-17 16:07:45 | 只看该作者
真希望能快一点看到这一天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