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学习李践先生送给企业家的<12把财务砍刀>,李先生果然是成本控制大师,难怪华人首富的李嘉诚超人都那么欣赏他呢!
学习的目的,是用来指导实践。说实话,这12把砍刀,在管理实践中,只要用好用足其中的三四把,就能切实见到效益。10-9=1,是收入减去费用等于利润的意思。我们的营销团队的目标,就是把10做成11、12,以至更大;我们的后台管理团队,精力应该用在少花钱、多办事上,力求把费用9降下来,除到8、7,或者再低些,但前提是不误事,不能降了这个数字,影响到被减数的提高。被减数增大了,减数减小了,差自然就提高了。
但是,我们千万不能进入以下的误区。
误区一,眼睛只向下,不检视高层管理者。
有些老板和高管,一味地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减费用,节省每一度电、每一方水。这些要求是必要的。但是,管理是自上而下的,所谓“上有所好,下必过之”。高管的成本意识差,下面人员的成本意识也高不了。何况高管一支笔,动辄成千,有时上万的花销。普通员工权利有限,自然所能支配的资源也有限,当然人均费用乘以巨大的人数,最后的数字也是惊人的。
误区二,只盯住了老鼠,放过了老虎。
费用是魔鬼,确实要动用砍刀,杀死它。但是要搞清楚“芝麻”和“西瓜”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抓小放大。举例说,因为成本意识差而造成的办公纸张、水、电等浪费,可以说是老鼠,要人人喊打。但是,因为决策失误而造成的巨大浪费,则是老虎,千万不能无人担责。
误区三,重视走动式的现场管理,忽视制定科学的管理流程。
过去的管理中,对管理者事必躬亲,我们给予了过多的肯定。其实,在管理中,更要提倡的是制度化,是“法治”,不是单纯的“人治”。你看到了自来水出现“长流水”,及时关闭了水龙头,不如你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不再出现这种浪费。人治,会出现懈怠和失察,相当来说,法治更严密些。
抽出今天晨会前的零星时间,向大家汇报了自己的点滴感受。有机会再继续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