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chen 发表于 2005-9-9 19:20:51

其实这个锡恩公司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呵呵。个人实际经验

云水随缘 发表于 2005-12-4 10:29:47

<P>反对伪书并非为了反对的是"伪书"的内容,而是为了抵制他们对真正好书的剽窃不尊重,抵制的是中国现今这种太功利的风气.</P><P>伪书靠抄袭剽窃的好东西的确能够对一些有帮助,但它们的流行却在很大程度上使真正有心也有能力写好书的人望而却步,自己的写作热情会受到很大的摧折.注意和尊重优秀原创者的人越少,优秀的原创者就会越少, 市场中大同小异的抄袭之作就会日趋泛滥,人们的实际损失就会日趋增大.</P>

云水随缘 发表于 2005-12-4 12:02:09

<P>方才看到一段话,觉得对我们是个警示,与大家分享一下.</P><P>转自: &lt;&lt;破窗理论:搜索引擎暗规则之三&gt;&gt;一文</P><P>          <a href="http://www.wespoke.com/archives/000939.htm" target="_blank" >http://www.wespoke.com/archives/000939.htm</A></P><P>l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以及细节对整体影响的扩展性</P><P>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一个"偷车实验 ",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结果发现贫民区的车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辆几天后仍然完好无损;如果将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几个小时后,那辆车也被偷了。</P><P>  后来,在此实验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P>

navice 发表于 2005-12-4 22:01:0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mindspace</I>在2005-3-22 9:56:23的发言:</B>

<P>当麦克尔·波特再次来华的时候,保不准哪个年轻人满腔崇敬地拿着《管理就这么简单》等冒大师名的伪书上台找心目中自己管理思想的启蒙者签名呢?</P></DIV>
<P>mindspace言重了,我想那些喜欢找名人签名的人也只能是那些只知道读大师的著作的人了。大师的著作当然有一定的道理,这样又很容易接受了大师的理论。我们学习的是知识,这和伪书没什么关系。我们买书时都会看看内容的吧,当然如果你是那种只买波特的书的人就另当别论了。了解别人的,拥有自己的!~~~我们仅仅是学习,自己的思考才是重要的</P>

letmealone 发表于 2005-12-4 23:15:29

<P>我痛恨伪书,更痛恨组织伪书生产的出版社,连做人起码的诚实都没有,还做什么教育?为了赚钱就不择手段,和火车站前宰客的黑店有什么分别!</P><P>我也鄙视那些为伪书说好话的人,作为管理者或者对成为管理者感兴趣的人,对“诚实正直”没有基本的尊重,你又能学到什么真正有用的东西,学了又有什么用?</P><P>当然我也很反感锡恩的这种炒作,有点儿像台湾人的做法。姜汝祥本来是个很有观点的人,但是没什么思想和立场,所以很容易随波逐流,总想通过钻营做明星。这样的人别人怎么敢信他讲的东西,他的这种做法不可能把自己的企业做好,做不好自己的企业到没关系,但跳出来误导别人就是他的不对了。我这么说的根据是《差距》还不错,但硬装“执行第一人”就有点小丑行为了,拿中国的管理者都当傻子了。</P>

letmealone 发表于 2005-12-4 23:46:11

<P>另:拼凑内容如果得到作者的允许或者不超过法律要求的范围也没关系,但是你要告诉别人是编译的,不要硬造一个作者,再硬造一个译者。如果你讲明是编译的,大家还愿意买,那是看内容买的,否则就是欺骗了。</P><P>《执行》刚出的时候,又有人跟风出了本《执行力》,伪造了外国的作者还有作者的简介,我不慎买了一本,在西单图书大厦买的,回来便发现是伪造的,我便向出版社投诉,出版社开始时态度很不好。后来我要求西单图书大厦退书,并且约了几位记者采访西单图书大厦和这家出版社,迫于这种压力,出版社老板才出面道歉,并把责任推给所谓译者。编书的小女孩又跑到我办公室哭诉,讲自己如何不容易,言辞恳切,说以后决不再犯云云。没想到造假之风愈演愈烈,伪书仍大行其市,不论我对锡恩什么看法或者他们有什么动机,但我为他们做的这件事还是暗喝一声彩的。中国缺少这种斗士,为这铁屋打开窗子。</P><P>但头痛医头总不是办法,图书市场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图书出版管理部门没有尽到责任的问题,以至于民间的组织都能发现的问题,该负责任的管理部门却没有声息。总有那么一些人,占着人民政府给他的位置,却不尽责,而管理他的人又偏偏视而不见(也不尽责),可悲啊!!</P>

letmealone 发表于 2005-12-4 23:51:05

忘了说,最可笑的是《执行力》中把柳传志的话一字不动地搬过去,满篇都是“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中指原理、木桶原理”,“拧螺丝、拐大弯”,还硬说是西方人写的,不知道柳总看了心里什么滋味。

suihea 发表于 2005-12-5 09:17:48

好厉害啊。都这么有经济头脑.

zhuojingyi 发表于 2005-12-15 13:44:36

<P>看出规律了</P><P>哈尔滨出版社的东西不能买</P>

zibuyu 发表于 2005-12-15 21:08:07

<P>如果偽書有真料也好,就怕是東一點西一點抄來的就不妙。</P><P>如中國古代沒出名的文人假托一下以前的名人出個書,也有傳世之作。</P><P>有點盜版的味道。</P>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近百种管理类“伪书”充斥市场,详细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