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023 发表于 2004-12-27 22:59:48

积极应对员工培训后流失风险[案例分析]

案例

  T公司与员工叶某于1998年6月23日签订《劳动合同书》,期限为1年。合同中约定,双方签订的培训协议作为《劳动合同书》的补充附件,与《劳动合同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999年4月8日,T公司与叶某签订《出国培训协议》,由公司出资,选派叶某去美国培训,培训期限为1999年4月15日至1999年7月15日。协议约定了服务期限和违约赔偿方式。1999年7月15日后,公司才根据项目建设调整情况,延长叶某在美国的培训期限,直至1999年12月23日.但不久,叶某不辞而别且去向不明。

  为此,T公司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叶某赔偿1999年4月15日--1999年12月23日在美国的培训费用。仲裁委经过调查认为,双方当事人签订《劳动合同书》和《出国培训协议》合法有效,T公司提出叶某应按双方约定的培训协议赔偿培训费用,符合《劳动法》第102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规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及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119951309号)第33条规定:“劳动者违反劳动法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仲裁委裁决,解除双方劳动合同关系,叶某应赔偿T公司自1999年4月15日--1999年7月15日在美国的培训费用4万美元。T公司虽然胜诉,但是叶某已经逃之天天,至今下落不明,叶某需赔偿的培训费用也无着落。

  案例分析

  在知识和人才的激烈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而高素质员工队伍的建立,需要企业不断提高其培训能力。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家已经认识到员工培训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投资活动,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员工职业生涯和潜能的开发。

  但是,培训作为一种投资行为,不可避免地存在培训风险。其中,最让企业头痛的是,培训后员工流失风险问题。企业为员工的培训投了资,员工知识技能获得提高,很快却被竞争对手挖走。这让企业感觉培训是为别人做嫁衣,自己的投资打了水漂。

  本案例就是员工培训后发生人才流失的典型例子。T电气公司把叶某送到美国去培训,叶某在培训过后却跳槽了,使T公司不仅蒙受培训费用的损失,还流失了一名人才。

  任何投资在带来收益的同时,都存在一定风险,培训也不例外。风险的存在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我们对风险的忽视或在风险面前却步。在本案例中,T公司蒙受了培训投资损失,无疑是值得同情的。但是,仔细分析该公司的培训过程,可以发现其培训管理漏洞很多,使得本来可以规避的风险发生了。主要表现在:

  1.培训对象选择失误。企业培训对象主要包括新进员工、转换工作员工、不符合工作要求员工和有潜质的员工。但是,针对每种类型的员工,企业培训目标和内容不同。对有潜质的员工,培训项目一般会提高员工的通用技能。投资于这种类型的员工,投资费用比较高,企业能够得到的预期回报也很大,同样存在的风险也很大。因为有潜质员工的培训结果很容易被其他企业使用,员工容易被高薪挖走,员工跳槽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对这种类型员工进行培训,在培训对象的选择上要慎重,不可随意行事。显然,在本案例中T公司就犯了这个错误。该公司感觉叶某是个人才,投资大笔钱送其去美国培训。但是,叶某进入公司还不满1年,就企业来说还未对该员工的品德和能力进行深刻了解;而对叶某来说,其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跳槽倾向比较高。选择新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无疑加剧了企业培训的风险。

  2.培训需求不明确。企业的培训目的是为企业经营管理和持续发展服务,并不是“为培训而培训”。因此,企业应该紧紧围绕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教材等各方面做好计划。案例中,T公司本来签订合同培训3个月,但是,公司随意延长培训时间,把受训人员留在国外无人管理,也没有及时补签培训协议。即使叶某重新出现,偿还培训费用,延长培训期内的费用还得由公司自己承担。可见,T公司应明确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员工,需要什么样的培训,否则,受训人员很容易钻企业的空子。

  3.培训过程中缺乏控制。培训并不是把员工送出去到期接回来的简单过程,而是需要企业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对员工和培训效果进行全程控制的复杂过程。在培训过程中,保持与培训机构和培训老师的联系,便于了解员工培训的效果和员工在培训中的心态,有利于企业及时与员工沟通。保持与受训人员的联系,有利于企业把受训者的感受及时告知培训人员·。这种联系不仅可以提高培训效果,还可以加强与员工的交流,预防员工离职。

  案例中,T公司把叶某送出国培训,培训期间竟然无人管理,如果公司能够在叶某培训过程中,及时与培训机构和叶某联系,了解叶某的心理状态和动向以及叶某在培训后的期望,并能及时适当满足叶某的要求,也许不会失去这个人才,更不至于到了培训结束的时候,才发现叶某去向不明。

  4.法律意识不强。培训员工流失风险的存在,要求企业在培训中能够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的权益。如果出现员工离职,企业可以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把损失降到最低。案例中,企业是和叶某签订了《劳动合同》和《出国培训协议》,但是后来追加的培训却没有人及时与叶某签订合同,可见,其法律意识不强。而且,在法律上失去了要求叶某偿还1999年7月15日——1999年12月23日培训费用的权利,使企业“有苦说不出”。

  预防培训后员工流失的原则

  培训后员工流失让企业的决策者们头痛不已,一方面担心“给他人作了嫁衣”,另一方面又面临提高员工素质的迫切需求。在培训中,只要企业注意把握一些原则,就可以把培训员工流失风险降到最低。

  1.必须明确培训内容。企业的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应该根据岗位的要求,明确什么样的培训是企业需要的。也就是说,企业需要的培训,一定要培训,企业不需要的培训,就要格外慎重。

  2.明确培训对象的选择标准。如前所述,企业培训对象主要包括新进员工、转换工作员工、不符合工作要求员工和有潜质的员工。投资于每种类型员工对企业带来的流失风险是不一样的,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在企业中制定选择标准,对每位员工一视同仁,避免培训对象选择的随意性。

  3.对于有自发要求培训的员工,提供选择性培训项目。培训虽然存在员工流失风险,但是同时也是吸引高素质员工的一种手段。向自发要求培训的员工,提供选择性的培训,可以提高企业对高素质员工的吸引力。但是,对这部分培训,企业应适当与员工共同承担费用,或者由员工承担费用,培训后给受训者以加薪、晋升作为回报。

  4.培训中应全程控制。在培训中,企业应当选择专门人员与培训人员和受训人员保持联系。通过沟通,了解受训人员的需求、表现和心理状态,一方面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有效防止培训员工流失。

  5.及时对员工培训结果给予肯定和奖励。培训不是单方面的投资,除了企业要投人资金外,员工还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因此,培训后员工总是期望能够以某种方式得到回报。如果企业给予的回报不及时,员工认为培训前后在企业中没有什么改变,就会通过跳槽选择更好的工作环境。因此创造良好的学以致用的环境,提供更有挑战性的工作、提高受训员工报酬等方式承认员工通过培训努力的结果,对于留住培训员工至关重要。

  6.把合同管理纳入培训管理。合同是企业和员工权利的法律保障,加强对合同的管理,不仅保护企业的合法权利,也保护了员丁的合法权利。把合同纳入培训管理,一旦出现纠纷,企业和员工都能够通过法律把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

fisherljy 发表于 2004-12-30 08:38:10

<P>合同终止培训协议失效


2004-12-03

   

小李是某制药有限公司的技术骨干,2000年3月进入该公司时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根据该《劳动合同》的约定:“如公司和雇员双方在本合同的约定届满前3个月内达成协议,本合同的期限可以延长”。2001年6月,公司决定送小李到英国进行业务培训,并与小李在原《劳动合同》的基础上又签订了一份《培训协议》,约定“在培训期间及完成后,雇员同意在其现在的岗位或公司认为适合的岗位上为公司服务至少5年(从培训开始之月起算)”;“培训开始之日至5年期满前,如员工违反本合同的约定要求辞职,该雇员必须退赔公司全部培训费用。”
  
2001年10月,小李从英国培训完毕回国。在2002年1月到3月,也即是《劳动合同》期满前3个月内,公司未向小李提出续签合同,小李也没有向公司提出。4月,小李以劳动合同届满未续订为由,不再到公司上班。
  
此后,公司曾多次通知小李回公司上班。双方为此发生争议,公司以小李违反《培训协议》,要求其按照《培训协议》的约定赔偿公司全部培训费用为由,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申诉。
  
本案的仲裁结果是公司败诉,法院在审理后支持了仲裁结果。理由是,《培训协议》是《劳动合同》的附随合同,随《劳动合同》的终止而失去效力。李某是在《劳动合同》终止、《培训协议》失效后离开公司的,对失效的合同不存在违反问题,也不应承担违反《培训协议》的责任。 </P><P>智联招聘网编辑摘自《新闻晨报》 </P>

bubuzhang 发表于 2004-12-31 11:41:34

积极应对员工培训后流失风险[案例分析]

<P>正好需要,谢谢分享!</P>

rincor_gu 发表于 2005-4-5 21:38:10

<P>我觉得在制度上防止员工的流失应该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最重要的是要在感情上留住人才。</P><P>每个人都有自尊,都有获得他人认可的需求,我们要是能在这些方面下足功夫,我想要留住人才就比较容易。</P><P>我觉得有些企业在这方面就作得很好,在企业文化宣扬方面就把员工的需求写进去了,我们可以参考一下。</P>

wstal 发表于 2005-5-27 12:14:36

主要还是要选好人,一个公司对需要高级培训的人员要进行选择时要从员工的忠诚度、员工的发展潜力、公司的培养方向等进行选择,当然有合同和制度进行限制是必需的

中年男子 发表于 2005-5-31 19:44:02

<P>楼主说的有一定道理。但实际操作中还是不太容易控制的。在工作中有的是这么操作的:</P><P>1.签定合同中明确标明签定附带的《培训协议》,明确受训人服务期限;</P><P>2.或者培训费用分阶段报销。不是一下子全部报销,个人先垫,公司根据服务期分时间报销</P>

jerryhonda 发表于 2005-6-1 21:05:13

<P>学到了新的知识。</P><P>用人还是德的标准第一!</P>

9898998 发表于 2005-6-3 11:39:22

<P>中国应尽快建立信用终生制度!</P>

113520 发表于 2005-6-4 00:26:31

<P>我觉得选人最主要的是,看他的人品,为人,敬业的热情.</P><P>谢谢楼主分享</P>

LostZ 发表于 2005-6-8 00:31:09

<P>个人意见,也应该在源头控制,招聘过程中就应该以赞同公司理念、接受公司文化基本条件。人员流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公司缺乏吸引力、融化力。一是文化不具备同化力,二是员工根本没有和公司站在一条线上。招聘中就应该考虑这两个因素。把人员流失从源头就开始控制。</P><P>基本的职业道德是一方面,理念相同也不可或缺。特别是那些文化缺乏感染性的公司在招聘的时候就更要考虑到理念是否相同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在这些公司的招聘中应该着重考虑!</P><P>新手愚见,多多指教!</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积极应对员工培训后流失风险[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