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yan72nantian 发表于 2010-6-21 12:11:40

<p class="quote"><font color="#0000ff">我想我们对于“管理”的理解有一点不一样,在我看来:<br/>1、“管理”包括“决策”和“执行”,就像HR包括薪酬、培训和招聘;<br/>2、管理 不等于 权谋之术,套用理论,管理者=<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专业能力+明确职责+被充分授权。</font></font></p><br/>
<p class="quote"><font color="#333399">紫鹃的执行工作,也是管理的一种,而且在丫鬟中,她已经算是比较主动决策的了(虽然其决策不一定是都是正确的),她会主动去帮颦儿做广告(效果如何另计),这种主动意识,就不是其他丫鬟做得到的了。我倒不觉得这是感恩,在我看来,紫鹃并不一定觉得黛玉有恩于她,她的主动维护黛玉,更多的不是下对上的感恩,而是对等的知己间的倾力协助,甚至有一种怜惜呵护。<br/>我也不觉得她有权术之心,然而在我理解权术不是管理的必然组成部分。不可否认,厚黑学、向上爬理论等权谋之术,有助于升官,但不仅是管理线如此,技术线等同样如此。没有权谋之心,不见得做不好管理中的执行工作。不是一定要能升到多高的位置,才能说她是好的管理者吧?紫鹃得到了黛玉的充分授权,用她的专<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业能力,把她自己的职责完成得很好,那么她就是一个好的管理者。</font></font><br/></p><br/>应该说,我们在定位一个人是管理者还是不是的时候就有区别,在你那里,紫鹃是一个管理者,而在我的定位里她是一个执行者。而且,在管理者方面,我们没有把管理者的层级说清楚,管理者身处的层级不同,那对他的要求就是不同的。你的观点---“管理”包括“决策”和“执行”,就像HR包括薪酬、培训和招聘;呵呵,这个我赞成。但是---管理 不等于 权谋之术,套用理论,管理者=<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专业能力+明确职责+被充分授权,这个我部分认同,我说紫鹃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是一个对权力不太敏感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成为管理者的可能性非常的小,紫鹃不能成为管理者就是因为她缺乏野心,缺乏权欲之心,事实上,要是她有,也不至于最后跟着惜春出家去了。我并没有说管理等于谋权术,可是权术与管理是相生相惜的,缺谁都不行的,谋权并不就说那个人是个坏蛋,就是要去使坏心眼。要是没有谋权之心,小红恐怕也不会脱颖而出,被凤姐赏识了吧!至于紫鹃对黛玉对其的欣赏有没有感恩之意,你再去看看原著吧,那里写得很清楚,我就不多说了。至于你的管理者公式,应该是说的中层管理者吧!并没有说到高层管理者。你说红楼梦里的杜拉拉们的时候,应该要把这些人分成等级,比如初进职场的杜拉拉人选,升为中层的杜拉拉人选,作为高层的杜拉拉人选。这样细分了,大概咱俩就不用争论了,呵呵,一切自然就会很明晰了。</font>

muyan72nantian 发表于 2010-6-21 12:47:40

<p class="quote"><font color="#0000ff">至于晴雯,我想我们的认识果然是不同的。她固然有可能是死于“父党”“母党”之争,但究其根源,其自身还是有很大的问题的。正如你说的,她有很多优点,貌美、伶俐等等,但也有两个致命的缺点:<br/><strong>其一,尖酸刻薄,开罪同僚。</strong>当然晴雯不是傻子,所以她不会去顶撞贾母王夫人王熙凤,偶尔顶顶宝玉,因此二人久知脾气秉性,问题也不大。所以她的问题不是出于上级,反而在平级,及在怡红院的外部。与内部,麝月对其见怪不怪,这是麝月的高明之处,而袭人对她的一些想法,却以很委婉的方式反馈到了王夫人处(虽然袭人没有提及晴雯的名字),而对外部她的口无遮拦更是引起了王善宝家的等一干人的报复。</font></p>
<p class="quote"><font color="#0000ff"></font>&nbsp;</p>
<p class="quote"><font color="#0000ff"><font color="#000000">晴雯尖酸刻薄,有吗?袭人是她的同僚?晴雯没有必要去顶撞贾母和凤姐,至于王夫人,晴雯没有顶撞,但说了实话。至于和平级的相处上,以袭人为首,麝月,秋痕等一干人都对其能干嫉妒,大有排斥之意。麝月本来心随袭人,有袭人去打小报告,她自然可以闭嘴不说话。而外部就是一个王善宝,嫉恨晴雯得人喜爱,又深知王夫人素来不太喜欢她,多次在王夫人面前编排晴雯。其实,袭人和晴雯应该是分别代表因为俩种不同性情而带来的不同管理方式,虽然最后袭人胜了,晴雯败了,但这并不就说明晴雯在管理方面就很拙劣,甚至说没有管理才能。在晴雯这事上,倒是提醒了我们很多,在管理上,你应该要预防来自你的上层级的和你很不相同的管理者的迫害,还要注意你的同级里的人对你的算计。晴雯的才干,容貌容易遭人嫉妒,而她因为年轻而张扬的性格更是给对手留下了口实的把柄,最后含冤而死。</font></font></p>
<p class="quote"><font color="#0000ff"><font color="#000000"><br/></font><strong>其二,持强凌弱,压迫下级。</strong>晴雯的平等意识,其实是对上平等。她要求和宝玉等人格平等,这个今天看来是无可厚非甚至是值得嘉奖的,可关键问题是,晴雯对下一点都不平等!如果说她挖苦小红攀高枝儿,还可以理解为她性子直而勉强谅之的话,她拿着一丈青戳坠儿一幕,则是怎么说都很过分。坠儿的“罪行”是莫须有的,而晴雯的突然爆发,则是夹着了对自己久病不退的烦躁及对叫不来人的不满,说白了,就是即使坠儿真的做错了什么,晴雯的此次发作更大的可能性还是找个借口宣泄自己的情绪。这种做法,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可是极端的不合格。</font></p>
<p class="quote"><font color="#0000ff"></font>&nbsp;</p>
<p class="quote"><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color="#000000">持强凌弱---晴雯的平等意识不仅对上对下也一样,呵呵,晴雯错就错在性格直,性格直也算了,大错特错是建立在有能干,有美貌的基础上,这就成了有险恶用心的人死命攻击的把柄了。</font></p>
<p class="quote"><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color="#000000">晴雯打了坠儿,坠儿的罪行还莫须有?你根本就是冤枉了她,坠儿没有错误?<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color="#ff0000">偌大的怡红院里出了一个专偷东西的人,不仅偷自家的还偷到了平儿那里去了,还好平儿和善,把这个事情压了下来,避过了凤姐的彻查,这要是传出去,怡红院的面子可是丢大了。这样的行为,她还不该打吗?</font>你再好好去看看原著吧,里面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font></p>
<p class="quote"><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color="#000000"></font>&nbsp;</p><br/>
<p class="quote"><font color="#0000ff">而且,我觉得,虽说晴雯是黛玉第二,这两人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的,黛玉的发脾气大多是小女儿的使小性子,而晴雯则是发火使泼。说实话,在读原著的时候,对晴雯没有太多的好感,很奇怪曹雪芹为何要用如此褒奖得语调去描写这样一个人物,后来有幸看了王扶林版的红楼梦,才发现晴雯的可爱之处,那撕扇子的灵动神气,真的是我见犹怜,原来果然漂亮女孩儿连发脾气都是可人的(花痴一下,呵呵)。<br/>红楼梦最高明之处就是把不完美的人描写得很美好,晴雯也是其中之一吧,她不完美,我还是不觉得她是个好的管理者(<font color="#0000ff"><strong>好的管理者应该是个好演员,时刻掩饰起自己真实的情绪,忠实的履行好组织协调等工作</strong></font>),但是我不否认她很真实、很可爱,是个闪光的艺术形象。</font></p>
<p class="quote"><font color="#0000ff"></font>&nbsp;</p>
<p class="quote"><font color="#0000ff"><strong>好的管理者应该是个好演员,时刻掩饰起自己真实的情绪,忠实的履行好组织协调等工作----<font color="#ff0000">好的管理者要学会克制自己的坏情绪,但并不是要时刻掩饰起自己的真实情绪。</font></strong></font></p>

muyan72nantian 发表于 2010-6-21 12:57:20

<p class="quote"><font color="#0000ff"><strong>至于侍书,</strong>侍书几乎就没怎么露过脸,单凭她的主子是探春,就按照强将手下无弱兵的理论,认为她也很强,不免略显牵强。探春自己是很强,不过自己很强的人,不一定是善于培养下属的(当然也不一定是不善于),自己强和培养下属的能力与心愿,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吧?至少从原著中读不出任何探春培养侍书的内容。而且,丫鬟不一定和主子高度一致吧,比如司棋就和迎春是两个极端,属于互补型而非一致型。当然,我不否认,侍书很强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font></p>
<p class="quote"><font color="#0000ff"></font>&nbsp;</p>
<p class="quote"><font color="#ff0000">探春为人心宽,大气,体谅下属,也愿意提带下属,这个原著里有呀!对探春性情的描述!</font></p><br/>
<p class="quote"><font color="#0000ff"><strong>至于莺儿,</strong>从她编花篮吵架一出,我的感觉和你也不一样,我总觉得,王熙凤在有意识地用平儿的柔性弥补自己的刚性,而薛宝钗则正相反,她在自己演红脸,而让这个冲冲的莺儿给她唱白脸,说出那些她不愿或者不方便直接说的话。果如此的话,那么莺儿很可能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也有可能是个有点像晴雯的人物。</font></p>
<p class="quote"><font color="#0000ff"></font><br/>莺儿才不是呢?虽然莺儿偶尔要替她家姑娘唱唱白脸,但这不是一种无意识的脱口而出,而是在心中计算了一番才说出来的,怎么可能就是直接了呢?再说莺儿要是和晴雯像,宝钗估计就不会用她了,呵呵!</p>

muyan72nantian 发表于 2010-6-21 15:24:50

红楼梦最高明之处就是把不完美的人描写得很美好-----<font color="#ff6600">红楼梦里的每一个人都不完美,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红楼梦最大的成功是作者把这一个个人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让我们这些后来人,一看就能在眼前浮现出这些人物形象,他们一个个都是那样的具有艺术生命力,并将永远闪耀在文学的历史的长河里</font>。

海边儿的娃娃 发表于 2010-6-25 12:36:54

<p>“你说红楼梦里的杜拉拉们的时候,应该要把这些人分成等级,比如初进职场的杜拉拉人选,升为中层的杜拉拉人选,作为高层的杜拉拉人选。这样细分了,大概咱俩就不用争论了,呵呵,一切自然就会很明晰了。”</p>
<p>&nbsp;</p>
<p>呵呵,是啊,把正册和副册、又副册的放到一起,然后正册的都排在前面,是不合理。如果是实际公司评定绩效,这么搞肯定不行,不过一个借古喻今的帖子,嫌分开搞太复杂,就偷懒了。抱歉。</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5 12:37:38编辑过]

海边儿的娃娃 发表于 2010-6-26 13:10:27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font color="#000080"><font color="#0000ff">呵呵,在我眼里,红楼梦只有80回,或者一说是76回,至于续篇,不过是后人狗尾续貂的杜撰,无论文笔抑或思想,均使我很难把其认为是红楼梦的一部分。</font></font></div>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font color="#000080"><font color="#0000ff">但不知你的这些紫鹃的、香菱的结局是从哪里得出的?</font></font></div>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font color="#000080"><font color="#0000ff"><strong>关于可卿:</strong><br/>我认为与凤姐相比,秦可卿的管理更胜一筹:战略上,能够看得很深刻很长远,居安思危;执行上,能够将刚性与柔性处理得恰到好处,“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一个“素知”,一个“极”,可是贾母对人的最高赞誉。但凤姐也自有其独到之处,她能和贾母以一种平等的感觉玩笑,这一点是极难做到的。<br/>可卿的能力与见识可不是大海潮来的、天上掉下来的,与她的出身、她的教育、她的经历密不可分。而可卿出身与去世则被曹雪芹春秋笔法了一下,因此才会有刘心武的那番考据。虽然考据未必皆可信,但可卿出身高贵、并受过良好的教育、见识过一些风浪应该是一定的了。<br/></font></font></div>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font color="#000080"><font color="#0000ff"><strong>关于香菱:</strong><br/><font color="#333333">“另外香菱有管理才干,还有一个证据,夏金桂死后,香菱被扶正,她把薛家上上下下都打理得很好,大家相处得很不错,她要是没有管理才干,能把薛家打理好吗?”<br/></font>香菱扶正?我不相信曹雪芹会这样写,也不认为即使她扶了正,能中兴薛家。<br/>“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秋菱应该是被夏金桂迫害致死吧?</font></font></div>
<p><font color="#0000ff"></font><font color="#000080"><font color="#0000ff">&nbsp;</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r/><font color="#333333">“还有,一堆子具有管理才干的人<strong>欣赏</strong>的人会没有管理才干,好像不太可能。”</font>喜欢和欣赏也不是一回事。在整部书中,我没有感觉到谁敬重、欣赏香菱,但是,大家都喜欢、即不讨厌她倒是真的。周瑞家的原话是<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这是周瑞家的首次见香菱,对其相貌做出了与可卿相似的判断,而非才干。(也有人说林妹妹像某个戏子咧,惹得颦儿大气:</font><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拿我当戏子比着玩”。不知可卿听了人说香菱像她,会作何感想?当然我相信可卿即使心里不悦,也不会说什么的)</font><br/>香菱之于诗词之痴迷,往高了说可以说是艺术的慧根,如借贾宝玉的口说的“不俗”了;往低了说,其实也是潜意识中的对现实苦恼的暂时的逃避。当然不仅香菱如此了,人皆如此,比如我们去看电影,不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放纵一下自己的精神(当然电影届人士,本着研究的目的去看另计)?香菱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不去想,除了那一阵对于诗词的痴迷,于现实中的一切,她很少放在心上,顺从的听天由命罢了,想都不想,如何“管理”?自己的事都一向稀里糊涂,如何管理他人?</font></font><br/></div>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6 13:11:27编辑过]

海边儿的娃娃 发表于 2010-6-26 13:20:47

<p>关于栖息谷发帖格式设置的一些疑问:(不知道藏在这里,编辑大人能看到否?)</p>
<p>&nbsp;</p>
<p>1、上个帖子里的框框是怎么回事?至今未搞明白。删不去、改不了。每个回撤就再画一个框框?</p>
<p>2.、还有,如果我写了一半,在别处点一点鼠标,回来以后就输入不了汉字了,而且怎么换输入法都不好使,为啥捏?而刷新页面,或是剪切后再粘帖,就又好使了。奇怪,什么逻辑才能做出这样的效果?</p>
<p>3、如果我的文字是粘帖过来的,比如拷贝自网上或是先打在word里,文字下面的白色底色就删不去了,好生难看哦。没什么办法能删去那个底色么?</p>

海边儿的娃娃 发表于 2010-6-26 13:24:58

<p class="quote"><font color="#0000ff"><strong>好的管理者应该是个好演员,时刻掩饰起自己真实的情绪,忠实的履行好组织协调等工作----<font color="#ff0000">好的管理者要学会克制自己的坏情绪,但并不是要时刻掩饰起自己的真实情绪。</font></strong></font></p>
<p>&nbsp;</p>
<p>&nbsp;</p>
<p>这个我同意,我的表述有误,应该修正:</p>
<p><font color="#0000ff"><strong>好的管理者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忠实的履行好组织协调等工作。</strong></font></p>

海边儿的娃娃 发表于 2010-6-26 13:47:25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muyan72nantian</i>在2010-6-21 10:17:34的发言:</b><br/>
<p><font color="#0000ff"><strong>所以我觉得,识事与管事是两码事,林妹妹更适合做个高级幕僚,但不一定适合做主事之人。</strong></font></p>
<p><strong><font color="#0000ff"></font></strong>&nbsp;</p>
<p>呵呵,其实我还遗漏了一个证据,那就是林黛玉在没进贾府的之前,其实就是林家的女主人。呵呵!黛玉要是没有那样的能力,才华,贾母也不会那样喜欢她,至于凤姐也断不会那样来称赞她。我跟你在有一个观点上有很大的区别,那就是人的性格的分析,按照社会心理学来讲,人往往都习惯于选择和自己相近的人待在一起,也更会欣赏和自己相似的人。贾母欣赏黛玉不会无缘无故,凤姐称赞黛玉也不会无缘无故,至于娃娃,当你很喜欢和支持一个人的时候,也不会无缘无故,那些你赞同的观点,你喜欢的人物必定都带着和你相近的观点和性格特征,在管理领域里,互补和相似是俩个相辅相成的东西,但是,在更多的时候,相似更加能够促成个体间的结合,因为人有很强的群体辨别能力,无论哪个人都会相对喜欢和自己熟悉的人待在一起,也相对会选择用那些自己熟悉的人,那样他们的安全感才会多起来。所以,我会提到侍书,也会说到莺儿,就是这些原因,通过一个人的性情其实是很能看出她身边人的性格特征的。林黛玉不仅仅有智囊团的才干,同时也具有一个管理者的素养,这里其实又提及到了性格,林黛玉的性格是有缺陷,甚至让你觉得她就是不适合,但是这些不能就此证明她是一个不合格的管理者,要是按照你的思路,杰克韦尔奇,乔布斯,等很多管理大腕恐怕都不会是合格的管理者。另外,其实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就是一个铁证,那个像极了林黛玉的人就是一个出色的女老板,这是很多人都没能想到的,很多人都忽略了林黛玉的管理才能。不仅如此,林黛玉的小心眼其实更多的表现在于她对自己感情的不确定,那些小心眼也是在宝玉那里才用的多,在其他方面,还是比较少的。林黛玉在贾宝玉跟前的细腻,小心眼,任性,被其他人见得多了,很容易就会形成一个林黛玉就是一个任性的,小气的姑娘家的刻板印象,而把林黛玉本身具有的管理才干忽视掉了</p></div>
<p>关于林妹妹是不是曾在林家当过家<br/>
<p>&nbsp;<br/>
<p>且不说,按照当时的规矩,女子是不可能在未出阁的时候作为女儿管理自己家中大小琐事的,这是媳妇的事,就是说只有出阁到了夫家,才能作为夫家的媳妇行使内部理事的权利。女儿是人家的,只有媳妇才是自己家的,所以才有祖传的宝贝,“传子不传女,如丧子,传媳妇不传女儿”的说法。像探春那样的机会是实事所迫,逼不得已。即便探春理事,还要有宝钗半个媳妇感觉的人,再加一个正媳妇李纨,这不仅是怕一个人的能力不行,更重要的是身份问题。按道理,压根就不会有探春的份。<br/>
<p>&nbsp;<br/>
<p>即使是林家实在无人,这个祖上袭过列侯、自己是前科探花、今朝钦点的巡盐御史的家里,连个管家都没有,一定要女儿亲自理事的话,那么也应该是在林妹妹初进贾府之前喽。<br/>
<p>&nbsp;<br/>
<p>那么,首先要判断黛玉初进贾府的年龄了。<br/>
<p>&nbsp;<br/>
<p>这里转个帖子,关于林妹妹初进荣国府的年龄:<br/>
<p>&nbsp;<br/>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 color="#0000ff">&nbsp;&nbsp;&nbsp;&nbsp;&nbsp;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年龄问题一直都是一个争议,有人说六岁、七岁,有人说九岁、十岁,甚至十一到十三岁都有人说。那么究竟应该是几岁呢?</font>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 color="#0000ff">&nbsp;  且看书中第二回的交代,借雨村之口我们可以得知黛玉的年龄:“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随后便是:“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由此可知,黛玉在母亲去世的时候,刚好六岁。黛玉从五岁起跟着雨村读书,到六岁时母亲去世刚好一年。再然后就是贾雨村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冷子兴说宝玉:“如今长了七八岁”,宝玉大黛玉一岁,此时刚好七岁。接下来便是张如圭报喜顺接第三回,雨村“听得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于是去“央烦林如海,转向都中去央烦贾政”,好求得一个官位。次日,雨村便面谋之如海。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尊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书中第二回、第三回的描写,可谓一环扣一环,时间上接得很紧,并无任何跳跃省略之处。如海的话刚好说明了,贾母派人来接黛玉和黛玉之母去世是在同一年。那么,贾母派人来接黛玉时,黛玉六岁无疑。</font>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 color="#0000ff">&nbsp;  很多人也都承认这一点,但却觉得黛玉进了贾府的时候,突然就变大了,甚至还有说黛玉在路上走了几年的,这决无可能,即使交通工具再不便利,也不过多走几个月而已。那么,黛玉进了贾府的时候究竟还是不是六岁呢?且看宝黛初见时的对话: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书中的第二回已经交代了,黛玉五岁起跟着雨村读书,读到六岁时恰好一年,然后便和雨村一道进了都中,这与黛玉自己跟宝玉说的“只上了一年学”刚好吻合,由此可见,黛玉到了贾府的时候,依然是六岁。</font>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 color="#0000ff">&nbsp;  那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觉得黛玉进贾府时不应该是六岁,而应该是十几岁呢?我想这应该是一种错觉吧,我们可以从薛宝钗的年龄往回推,看书中第二十二回:“昨儿听见老太太说,问起大家的年纪生日来,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老太太说要替他作生日。”这段话表明了此时的薛宝钗十五岁。再接着看:“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他稳重和平,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便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从这一段又可以看出薛宝钗十五岁的生日,是到了贾府以后过的第一个生日,由此可以推知,宝钗是十四岁进的贾府,宝钗进贾府是在书中第四回。又因为,宝钗大宝玉两岁,宝玉又大黛玉一岁,所以,此时的宝玉十二岁,黛玉十一岁。</font>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 color="#0000ff">&nbsp;  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何以在第三回时黛玉还是六岁,到了第四回时就变成了十一岁了,中间那五年哪里去了?很明显,中间那五年,被作者省略了,作者省略的正是宝玉和黛玉青梅竹马的童年,也就是第二十八回里宝玉对黛玉说的那些话:“当初姑娘来了,那不是我陪着顽笑?凭我心爱的,姑娘要,就拿去,我爱吃的,听见姑娘也爱吃,连忙干干净净收着等姑娘吃。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丫头们想不到的,我怕姑娘生气,我替丫头们想到了。”试想,如果黛玉是九岁以上进的贾府,那么宝玉就已经是十岁多了,他们俩还会“一桌子吃饭,一床上睡觉”吗?肯定不会,因为古人十五、六岁就可以结婚了,岂有十多岁还睡在一起的道理,即使是“一个睡在碧纱橱内,一个睡在碧纱橱外面的大床上”。 </font>
<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fffff" face="Verdana" color="#0000ff">  <strong>经过以上分析,事情已很明显:黛玉初进贾府时是六岁,宝玉七岁。到了薛宝钗进贾府,故事真正展开的时候,黛玉十一岁,宝玉十二岁。</strong></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nbsp;<br/>
<p><font color="#0000ff"></font>&nbsp;<br/>
<p><font color="#0000ff"></font>&nbsp;<br/>
<p><font color="#333333">综上,林妹妹进贾府之前,方才六岁,而且她五岁开始师从贾雨村读书,到入了林府前,也方才真的是“只上了一年学”。试想,即使林妹妹再聪明早慧,林府会让一个五六岁的、刚识字不到一年的娃娃当家么?</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6 13:48:48编辑过]

海边儿的娃娃 发表于 2010-6-26 14:19:42

<p>而陈晓旭的事业成功,一方面是她在一个合适的时机,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方向,另一方面,她自己也还是慢慢的在世事纷扰中改变了很多,比如她自己曾说过<font color="#0000ff">:“我觉得一个人一辈子,性格都不肯改变,固守这种性格,实际上也是一种愚蠢。你的性格是不是就这么完美了,当我意识到我的性格有很多缺欠的时候,并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然后很难相处,我觉得应该有勇气去改变,这种改变是来自于读圣贤的经典,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很多经典的著作,会教你怎么做人,这个标准,虽然我们不能达到,但是你要不断的去追求。”</font></p>
<p>世事弄人固然无奈,但能够适当的做一些调整,也未尝不是提高自己的一种方式。</p>
<p>&nbsp;</p>
<p>很喜欢晓旭的那一段话:</p>
<p><font color="#0000ff">它(指红楼梦)给我打开一扇窗,又关闭上面一扇窗,我无法进入,只好从新开辟一条路,却意外的发现,那通向更美丽的远方。</font></p>
<p>窃以为,这是对于挫折的极好的心态。</p>
<p>发个晓旭的图片,以兹怀念:</p>
<p><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6 14:24:35编辑过]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读《红楼》,话职场——附“红楼梦脂评本”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