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t 发表于 2009-11-3 11:43:38

[原创]对于思维导图软件绘制的感觉

<p>我是在大学图书馆淘书的时候,看过《思维导图》大概是90年代的版本,一直以来就想把它真正用到我的生活中去。</p>
<p>但是残酷的是无论我怎么努力,也做不出像例图上所出示的那种思维导图。反而渐渐陷入混乱和无聊之中。</p>
<p>所以一直以来,虽然对思维导图还好奇,但是却感觉没有地方开始实践。</p>
<p>再后来,来到家园,看了很多的牛人,在网络上贴用软件或者手工绘制的思维导图。</p>
<p>我发现那些困扰我的因素似乎并没有对他们产生影响,但是对于我来说,看这些图中的一些图,尤其是大型的用电脑软件做出来的图,有一种很痛苦的感觉。</p>
<p>我既看不到联系,也看不到想象力,也没有发现到达在强调什么。回忆书中的图例,感觉反差很大。有一种鲁迅先生说的“硬译”的感觉。</p>
<p>于是我产生了一个疑惑,为什么图例中能用一个单词或者图来表示一级,而我们却要用一个词甚至一句话,而且没有图像,没有发散的点?</p>
<p>难道这就是书中说描绘的思维导图么?那么这和原本的线性笔记的区别在什么地方?这些图的作者在复习或者回顾这些图的时候,能在全局上把握这种图么?</p>
<p>我感觉到这和我看到的正确的例子并不类似,相反可能只是徒有其表而已。但是我的困惑并没有解开,我还是不会做思维导图。</p>
<p>最近我在书店淘书,发现了一本《开动大脑》,我注意到一个细节,那就是谈思维导图的章节在谈快速阅读和记忆术的后面,根据一般的教材规则,前面的东西一般就是后面学问的基础。也许只有先掌握了快速阅读和记忆术的技巧,才能更好的画出思维导图来。</p>
<p>以上是我对思维导图的一些思考,回馈家园的同仁们,或贻笑大方以博一笑。</p>
<p>&nbsp;</p>
<p>&nbsp;</p>

小编梅子 发表于 2009-11-4 09:25:27

&nbsp;楼主非常的认真,佩服

skxz123 发表于 2009-11-4 13:24:33

<p>起初我与你有相同困惑,但后来我也发现,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熟能生巧就会得心应手。</p>

sly61 发表于 2009-11-4 17:21:20

<p>其实那是我们在下意识地限制一个节点会发散的数量~</p>
<p>详尽描述所带来的安全感、满足感的背后......其实是自己在偷懒~</p>

附表曲风有 发表于 2009-11-6 01:35:38

<p>这个东西对培训师有用 能整理同类项--起码这是基本功能</p>

sureyear 发表于 2009-11-6 09:08:31

<p>根据自身对思维导图的理解:</p>
<p>图应该画得令人有感觉:例如颜色、有趣的图形、令人产生联想等。</p>
<p>最佳的方法应该是手绘,因为手绘和敲击键盘带给你身体的体会是不一样的。</p>
<p>&nbsp;</p>
<p>我想,调动各种感官去帮助记忆,才是思维导图的精髓。</p>
<p>&nbsp;</p>
<p>切勿刻板、生硬,否则,思维导图和一本书的目录有什么区别?</p>
<p>&nbsp;</p>
<p>&nbsp;</p>
<p>&nbsp;</p>

yaya10300 发表于 2009-11-6 15:13:40

用过很多次,后来才发现有“思维导图”这一说法。其实就是对自己的阅读学习所得的一种总结和归纳,便于脑子的记忆与查找。

justqb 发表于 2009-11-6 21:09:16

用原装的imindmap会画的和书上像一些。

不过好看不是最重要的。

ghost 发表于 2009-11-7 10:43:45

&nbsp;如果习惯手绘,就使用手绘,习惯键盘,就用键盘,重点是思想,而不是形式

菜农2 发表于 2009-11-7 11:59:07

<p>可能思维导图没有讲清楚前因后果,图形又是非常复杂的符号,思维导图没有讲清楚图形和文字的基本概念,而直接套用那个树形结构,那么造成的误解和困惑是非常多的。</p>
<p>&nbsp;</p>
<p>思维导图用于一本书的知识整理,是有非常好的辅助作用的,因为书的形式是一个个字线性排列的字海,我们传统学习是一个个字地阅读,一个个字地记忆,这个是没有效率的,也是很困难的,实际上书本知识本身有有机的联系,描绘的知识本身是有形的,那么托尼博赞就用一张大纸,把整本书的提纲用树形图表示出来,一些知识本身的概念也用图表示上去,而人脑对于树形图的记忆是非常容易的,对于有图示的知识也容易记忆,这样,思维导图就在辅助知识学习上,得到非常有效的应用。</p>
<p>&nbsp;</p>
<p>本来,托尼博赞对于视觉思维的理论阐述是正确的,思维导图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应用上既科学又有效,但是,后来思维导图的扩展应用,尤其到了中国,就为一个树形图,把视觉思维全部理解错了,把思维的经济性也理解错了。</p>
<p>&nbsp;</p>
<p>为什么呢?书本知识是认为写的,人写书总是用树形提纲做目录的,这样看书的人,用树形对应书本的提纲,那么既吻合了书本本身的内容,又容易让自己的脑子进行记忆。</p>
<p>&nbsp;</p>
<p>但是在社会实践中,要从客观的事物中总结出知识,那么客观知识并不是一定树形状,网状的、螺旋状、立体多维状……,所以,硬是用树形来表达,既不科学,又没有效率,误导实际事物的联系方式。</p>
<p>&nbsp;</p>
<p>当社会实践时,效率就非常重要,思维导图在学习知识时,为了记忆方便,讲那些知识的描述通过理解转换成图形,这是个人学习的好方法,但是在社会实践中,一旦约定成俗的词汇,就直接用文字显得快速,如果都画成图,则绘制者非常低效率,一般人也没有绘图天才,这样,实际使用时,思维导图变成一张树形目录表,这也是线性文字的堆积,人仍然需要一行行看(当然你完全无树形的一堆文字要高效),思维导图没有优势。</p>
<p>&nbsp;</p>
<p>因此,思维导图的应用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解图形和文字的诸关系,导致思维混乱,用得不当,思维导图变思维乱涂。</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对于思维导图软件绘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