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fxs705 发表于 2009-7-11 18:16:42

[原创]深刻理解和谐中的中国智慧

 
<p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著名的中国社科院易经大师余敦康在对易经进行现代诠释的时候,说过一句非常概括的话:“中国智慧在易经,易经智慧在和谐”。他认为,易经是中国</span><span lang="EN-US">500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是治国平天下的战略思维。据他看来,中国人虽说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学过易经,但却无不继承了时代传承的易经文化的基因,从而在自己的思想言行中,将易经的内涵和精髓融会贯通。和谐是易经的核心思想,在</span><span lang="EN-US">2004</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年我们国家确立了将和谐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纲领,这既是对中国古老哲学思想的正本清源,更是我们对建国五十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啊。</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在我们曾经的记忆中,我们是靠革命和斗争起家的。在共和国的前三十年的历史上,从建国之初的“镇反”、“三反”、“五反”,到后来的“反右”、“反右倾”,再到之后的“四清”“社教”和“文化大革命”,以及一系列的“大字报”、“大批判”、“斗私批修”、“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各种名目繁多的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将每个人搞得神经高度紧张,谁都在时刻警惕着那个“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在那个始终“绷紧着阶级斗争这根弦”的年代,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单位、整个国家,统统成了阶级斗争的战场。我们经过那个荒唐年代的人,都亲眼目睹了家人反目成仇、每个小小的单位都是牛鬼蛇神成群结队的悲哀场景。多少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在那些“文攻武卫”、“用鲜血和生命誓死捍卫文化大革命”等极端口号的煽动与蛊惑之下慷慨赴死,成为一个个愚昧无谓的冤魂野鬼。在那个时候,我们四面树敌,总是假想出那么多“亡我之心不死”的阶级敌人,大到帝修反、封资修,小到走资派、叛特反、地富反坏右。在时刻保持斗争警惕的革命群众的雪亮眼睛里,敌人时刻都在磨刀霍霍,我们要为了革命事业时刻准备抛头颅、撒热血,为革命事业而献身。这些曾经的政治教育,尽管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了,但其深刻的历史教训却是值得我们牢牢记取的。</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我们如今经常对那个曾经有着“鲜血凝聚的革命友谊”近邻的穷兵黩武,感到荒唐而可笑。自己的百姓连粥都喝不上了,整个国家民不聊生、一贫如洗,但却总是虚拟出别人要对他进行武力入侵的幻觉。这些伎俩,作为过来人,我们实在是太熟悉了。每当看到我们的这个可怜邻居的可笑表演,就不禁想起我们那段不堪回首的惨痛历史。如果从哲学的角度来认识,当年那场“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的争论,大概起了非常负面的误导作用。当年以康生为首的一伙祸国殃民的阴谋家,通过绝对化的方式,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资本家与工人、地主与贫农的所谓阶级斗争的不可调和,来解释一分为二,鼓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无产阶级要靠坚持不懈的阶级斗争来解放全人类。而将主张化消极为积极、化敌为友、天下大同的合二为一,歪曲成主张阶级调和、是要让无产阶级重遭二茬罪、重受二遍苦。由此看来,理论的作用的确太重要了啊,一个哲学观点理解的不同,就可能葬送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千秋大业呀。这三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理论上彻底推翻了那些极端、虚伪、谬误的歪理邪说,使中国的发展战略由“革命”转到了“建设”的轨道上来,由坚持斗争变成追求和谐。也许就是因为经历了吃不饱肚子、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得不到保障的荒唐、短缺的岁月,人民才从那个“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革命梦幻中,真正醒悟了过来。</span></p>
<p class="MsoNormal" style="TEXT-INDENT: 21.7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New"Roman'">三十年前,那场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真理标准的讨论”使我们的改革开放确立了坚定的方向;五年前,“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无疑会成为我们中国争取更有利的国际环境、化各种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加快我们的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又一里程碑。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我们国家现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确要比前更加实际了,我们不再去做那些到处援助各国的“共产党、游击队”那样的傻事情了,而是坚持不干涉人家内政的做法。在处理台湾的问题上,不再坚持所谓的“社会主义原则”了,而是用民族大义来求得更高层次的和谐了。其实国家如此,我们每个公司、每个家庭、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嘛,在企业中,尽管免不了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但又真的有哪些是完全不能化解和调和的呢?在一个家庭里,大事小情儿、磕磕绊绊,总是难免,但那就值得撕破脸、绷脸造吗?当然不会的了。我觉得,一些家庭矛盾被激化,一定与那些文革残留的遗风有关,如果大家都能坚持从维护和谐大局、追求自己实在的幸福出发,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至于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许多人都认为是最难的事情之一,而在我看来,如果你真正具有生存的智慧,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坚持自觉替对方着想,拥有一个好人缘则是再简单不过的了。可见,和谐是我们治国安天下的战略,也是我们持家为人的行为准则,坚持了这一条,幸福就会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span></p>

会飞的猫 发表于 2009-7-11 19:34:39

<p><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Times mso-hansi-font-family: Roman?; New? new="New"><font size="3">  我们如今经常对那个曾经有着“鲜血凝聚的革命友谊”近邻的穷兵黩武,感到荒唐而可笑。自己的百姓连粥都喝不上了,整个国家民不聊生、一贫如洗,但却总是虚拟出别人要对他进行武力入侵的幻觉。这些伎俩,作为过来人,我们实在是太熟悉了。每当看到我们的这个可怜邻居的可笑表演,就不禁想起我们那段不堪回首的惨痛历史。</font></span></p>
<p><font size="3"></font>&nbsp;</p>
<p><font size="3">  并非荒唐可笑,落后就要挨打。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中国清朝未期的百年屈辱史,就是历史的见证。中国建国之后一穷二白、百废待新,同样也担心势力强大者的侵略,否则就不会有抗美援朝(1951年到1953年)、抗美援越(1961年到1974年)、中印边境冲突(1962年)、对苏珍宝岛自卫战(1963年)……诸多的战争事件了。</font></p>
<p><font size="3"></font>&nbsp;</p>
<p><font size="3">  中国安定的大局面,是从尼克松访华开始,从美国政府称霸全球战略的成功实施之后,中国政府随时准备战争的心态才逐步安定下来,然后才是邓小平总设计师的改革开放伟大举措的正式启动。</font></p>
<p><font size="3"></font>&nbsp;</p>
<p><font face="Verdana" size="3">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入主白宫后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开展“均势外交”,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并调整其亚洲政策,多次作出寻求“与中共改善关系”的姿态,包括主动建立了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与中国互传口信的渠道。7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从调整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外交战略需要出发,通过请美国作家斯诺传话、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等方式,发出愿与美方接触、争取打开中美关系僵持局面的信息。</font></p>
<p><font face="Verdana" size="3">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尼克松总统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br/>  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font></p>
<p><font size="3"></font>&nbsp;</p>
<p><font size="3">………</font></p>
<p><font size="3"></font>&nbsp;</p>
<p><font face="Verdana" size="3">  失去黄金支撑的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开始快速贬值,金价更是飞涨。从1971年到1980年,金价从35美元暴涨24倍到850美元一盎司,世界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动荡。中东战争、石油危机、伊朗革命使国际石油价格从1973年每桶3美元暴涨10倍到1980年的32美元。  <br/>  美元迫切需要新的信心支撑。 <br/>  1974年,尼克松总统的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临危受命,他的首要目标就是迫使石油输出国接受以美元来结算石油交易。基辛格利用与沙特皇室成员的亲密关系,说服沙特政府采用美元作为唯一的结算货币,并把销售石油所取得的美元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再回流到美国(the recycling of petrodollars)。基辛格还进一步要求沙特作为OPEC的主要成员国,说服其它国家继续使用美元结算石油交易。所有的国家都需要石油,只要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就必须要用美元结算,美元成为所有国家必须拥有的外汇储备。在当今的世界上,70%的国际贸易都是用美元结算。任何对石油美元的挑战,都是对美国金融霸权的严重挑战。这也是美元至今依然是全球唯一霸主货币的原因之一。<br/>  基辛格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在上世纪70年代,全球的石油、粮食、货币,都在不同程度上为美国政府所控制垄断,从而使美国称霸世界至今(目前有些危危可及)。这也是当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何怀念追忆美国70年代盛景的原因。</font></p>
<p><font size="3"></font>&nbsp;</p>
<p><font size="3"></font>&nbsp;</p>
<p><font size="3">  <strong>均势外交:</strong><font face="Verdana">大国为谋求霸权而采取的一种外交手段。“均势”是对立大国或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未出现一方占有优势的客观反映。均势外交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从 16世纪欧洲的民族国家争夺欧陆和海上霸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最早推行这种政策的是英国,16世纪初,英首席大臣沃尔西初支持西班牙同法国作战,但当西班牙取得支配欧洲的优势时,转而倾向法国。梅特涅和俾斯麦是 19世纪推行均势外交的代表人物。梅特涅是以强大的中欧为支柱,联合英国,团结普鲁士,对沙俄若即若离,其目标是建立奥地利在中欧的霸权。为孤立法国、防止两线作战,俾斯麦的均势结构是拼凑德、俄、奥三皇同盟。均势外交只能用于拥有强大实力的大国,小国和弱国往往是列强谋取均势的筹码。例如在1814年10月~1815年 6月召开的维也纳会议上,波兰和萨克森成为大国“补偿原则”的牺牲品。均势外交不是和平外交的同义语,大国为了谋求有利于己的均势,有时不惜诉诸武力;均势外交为大国的强权政治服务,企图削弱对方,增强自己,造成有利于己的国际力量对比,以实现其霸权地位。</font></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7-12 8:02:29编辑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深刻理解和谐中的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