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jyqyf
发表于 2009-4-14 01:18:02
[转帖]“鸡多鸭少”的尴尬_
有一个故事:鸡和鸭子同时开设游泳培训班,招收游泳学员。鸡的门前报名者熙熙攘攘、门庭若市,而鸭的门前却是一派凄凉景象,报名者寥寥无几。鸭子百思不得其解,自己会游泳,而鸡不会游泳,为何鸡的生意比自己好。鸭子到鸡处请教。鸡说了,很简单,因为我虽不会游泳,但我会叫啊。听了这个故事,不免会感慨鸡因为会叫居然在游泳培训招生上胜过真才实学的鸭。当然,大家都知道这会是一个“无言的结局”,显然,会叫的鸡靠忽悠占领市场总有一天会崩溃,会游泳的鸭因为不会叫只能做个体户,很难做强做大。<br/><br/> 这可能是目前中国企业的一个真实寓言,会游泳的“鸭子”没有市场,而充斥市场的是不会游泳而只会叫的“鸡”。“鸡多鸭少”,某种程度上是中国企业市场的一个真实写照。拿国内袜业大王浪莎和梦娜做一个例子来说吧,外界若提起袜子自然会想到浪莎,少有人知道梦娜这个品牌,但是,在二家企业生产基地的义乌及周边地区,大部分人会选择梦娜袜子而不是浪莎,原因很简单,梦娜的产品品质及内部管理明显优浪莎。从企业的品牌价值与知名度来讲,浪莎无疑是业内老大,甚至短期也是难以超越的。了解浪莎的人知道,浪莎的成功源于品牌,而品牌的成功源于早期的会“叫”,浪莎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注重“叫”,而且也善于“叫”,稳稳占领国内袜业第一品牌,而梦娜就一直耕耘于“生产与品质”,尤其主要以外贸为主。无论会“叫”的浪莎还是会“做”的梦娜长期下去都有其缺陷,随着竞争的加剧、同行的模仿,会“叫”的浪莎也会慢慢失去“美丽的光环”,而梦娜同样也会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需求的下降失去往日的优势。显然,想持续地占住国内袜业大王必须会“叫”也会“做”这二种本事。2008年梦娜斥巨资赞助奥运,成为袜子指定的供应商,也算是向“叫”迈出一大步。<br/><br/> 通常“鸡”想向“鸭”学或“鸭”想向“鸡”学都是有难度的,本性使然。会叫而获得较好利益也只是暂时,光会做可能连做大的机会都没有,所以,最好的办法是 “鸡鸭”组合,各取所长,共同打造,或者寻找与之匹配的合作伙伴,否则鸡多鸭少的尴尬是很难解决。本人从事的管理培训业同样存在此类现象,业内不乏有很多会叫的“鸡”,虽然实战经验与理论功底不强,却有极强的表演天赋,培训的现场气氛与个人包装水平都在我们这些实战派之上,往往获得蛮高的人气。有的时候你想学也未必学得好,与其这样还不如打组合拳。既要重视学员的实际需求,运用丰富的实战经验与真才实学获得企业的认可,同时也需要适当找专人做市场策划,偶尔做点“秀”,得到大众的认可,余世维在管理培训界的知名度堪称经典。培训讲师如此,职业经理人也一样,不妨学学唐骏既会做事也会人更会做秀。跨国巨头们就是善于做鸡也善于做鸭的本事征服世界,而中国大部分的企业要么是“鸡”要么是“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不做“鸡”也不做“鸭”,要做“鸡鸭”组合。 <br/>
linzitingr
发表于 2009-4-14 03:43:08
<p>有道理 不过 说起来容易 是做起来难啊</p>
zengabao
发表于 2009-4-14 11:39:26
<p>说来容易,做起来难。</p><p>公司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还谈什么合作?</p>
无情兽
发表于 2009-4-14 16:48:48
<p>很有道理</p><p>其实做人也是这样的</p><p>企业中往往有两类人:一类是会叫的,在领导面前,在同事面前都叫的很好,一类是会做,做得很好!</p><p>但是这两类人真的很难学习,因为他们从性格、本质上,或者说从价值观上就可能不一样</p><p>但是现在企业往往是叫的人过得好!</p>
qqlxj
发表于 2009-4-14 17:14:11
企业需要时间调整。
忆元
发表于 2009-4-14 23:50:25
现实确实存在像鸡鸭这样的人啊,老板的话就是很难做的 啊,到底谁才是对呢,也许只有聪明的老板才知道啊
stormbird
发表于 2009-4-15 11:29:52
<p>鸡鸭组合?</p><p>对企业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p><p>鸭:内部的。质量、管理、财务、流程、人员素质、企业文化等等</p><p>鸡:外在的。营销、品牌、产品包装等</p><p>应该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p>
pwzlr
发表于 2009-4-15 18:21:01
<p>领导是鸡也要,那个也要。</p>
sleep
发表于 2009-4-15 19:21:42
主要看领导需要什么样的了
wudexin2
发表于 2009-4-15 20:07:55
企业需要长时间的调整,二者有效地结合才是完美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