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6671 发表于 2007-12-5 14:33:48

[转帖]蝶变:第一位空降CEO(2)

<p>徐少春的第二个用意在于,“不要搞一言堂,不要搞家长管理。但同时</p><p>我们又是一家人,我们是兄弟姐妹,是平等的。”于是,在金蝶出现了“少</p><p>春兄”这样亲切的称呼。</p><p>  对“大家文化”所鼓励的创新,金卓君的理解显得颇为独到,“你让他(</p><p>员工)唱歌,他可以唱得很响亮;但是他自己唱歌,却可以唱得更动听。”</p><p>  “在你成为领导之前,所有的成功是同你个人有关,但在你成为领导之</p><p>后,你的成功只与他们有关。”杰克?韦尔奇的这句话给了徐少春很大启发,</p><p>“我们不要英雄的领导,我们要培养英雄的领导。”</p><p>  徐少春今年参加的另一个主席专题会议,便是关于如何选拔“培养英雄</p><p>的领导”这个主题的——讨论《金蝶干部管理条例(2007)》。</p><p>  在何经华的办公桌上,《英才》记者看到了这部条例的草案。为此,金</p><p>蝶的高层还开了几次会,并在内网广泛征求意见。何经华也在公司推行严格</p><p>的“三读”程序,开会时,他逐字逐句地读给大家听,然后一条一条地讨论</p><p>。公司干部如何任命,如何晋升,要让员工对选拔条件了然于胸。现在,这</p><p>部条例正在做最终的审核,不出意外,不久后将开始试行。</p><p>  在外企做了一辈子的何经华深知,外企最大的强项就是技术管理到位,</p><p>这能保证总部发布的每一个策略马上落实到组织的环节,并贯彻下去。而管</p><p>理的粗放和管理不够标准,恰恰是金蝶面临的最大问题,很多策略的执行每</p><p>过一关就会打一个折扣。</p><p>  何经华开玩笑说,“我们的决策,走出办公室打一个折,走出深圳打一</p><p>个折,最后压根走不到东北。如同波浪一般,大浪层层叠叠变成小波,小波</p><p>行至沙滩便已水枯浪竭,决策的力量就逐渐因为这个执行力的薄弱而使效果</p><p>减退。”</p><p>  这并不奇怪。在有着类似经历的黄骁俭看来,从外企转轨民企,还不仅</p><p>仅是几个高层的磨合问题,而是跟拥有数千人的整个团队的磨合。这显然需</p><p>要时间。</p><p>  每当公司总经理开会,或者有人来述职的时候,何经华还会让他们关掉</p><p>电脑,然后说出自己脑海里的20个数字。在他刚来时,大部分机构总监也就</p><p>能说出五六个与经营管理有关的指标,最多也不超过10个。</p><p>  不要以为这是什么“数字游戏”。何经华很认真地定义了26项经营指标</p><p>,用于检测一个分公司的运营是否健康,“这就是所谓的基础化管理、数字</p><p>化管理、科学化管理。当你很多东西没办法用客观的数字去描述的时候,它</p><p>一不科学、二不客观。”</p><p>  蝶舞:借力国际巨头</p><p>  “我们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今天如果能去纳斯达克上市,很好啊,能回</p><p>归A股也不错。”</p><p>  徐少春与何经华的第一个合作阶段是4年,如今已经过去10个月的时间。</p><p>  当《英才》记者询问金蝶的下一个发力阶段是什么时候,徐少春深思熟</p><p>虑的结果是——“未来三年”。看来,对于与何经华的第一个合作阶段,徐</p><p>少春还是寄予厚望的。</p><p>  在何经华看来,对于这家在本土拥有近50万家客户的软件公司而言,上</p><p>千万家有需求的中小企业,显然是一个足够大的市场。但是,它仍需积蓄力</p><p>量并找到突破点。</p><p>  显然,尽管在IDC的报告中,金蝶连续3年摘取中小企业资源管理应用软</p><p>件市场占有率的桂冠,但它的“胃口”仍然大得很。</p><p>  8月15日,金蝶宣布了全面进军电子商务服务市场的计划,而金蝶电子商</p><p>务的第一步就是携手IBM推出企业SaaS服务。徐少春认为,全程电子商务战略</p><p>是金蝶“ERP个性化计划”的延续,其主要服务对象正是中小企业——这或许</p><p>也是未来金蝶爆发式增长的领域之一。</p><p>  不过,在这个领域里,集中了太多的猎食者,而且个个都是好猎手——</p><p>除了Oracle、SAP外,用友也组建了相关事业部开发SaaS产品,阿里巴巴亦联</p><p>手微软高调切入,联想秘密筹建的在线实验室也剑指SaaS。谁将最终胜出,</p><p>目前还是个未知数。</p><p>  “跟国外的软件比,应该说我们在技术方面至少不会弱于国外软件。在</p><p>业务模式方面,对中国本土企业的这种需求的理解,也不会弱于国外软件。</p><p>”CTO田荣举显得信心十足,他对《英才》记者分析说,本土软件企业唯一输</p><p>于外资巨头的,就是品牌方面。</p><p>  在本土及海外市场,金蝶的“大手笔”也在过去10个月里接连不断。</p><p>  6月4日,IBM、雷曼兄弟与金蝶联合宣布,IBM与雷曼兄弟投资约1.32亿</p><p>港元购入金蝶国际约7.7%的股份。同时,IBM与金蝶国际将结成全球战略合作</p><p>伙伴关系,帮助双方的客户提升在中国及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并帮助金蝶</p><p>国际化。</p><p>  9月4日,金蝶与在马来西亚交易所自动报价市场上市的YGL集团签署联营</p><p>协议,联合成立金蝶东南亚软件集团,携手开拓管理软件(主要为金蝶K/3 </p><p>ERP)产品和市场。</p><p>  由此,何经华甚至将2007年定义为金蝶的“国际化元年”。在负责金蝶</p><p>国际化业务的曾良看来,这样的定义是有道理的。“头几年我们把大量的精</p><p>力放在香港市场,海外市场做了一些努力,但是没有特别大的正式的策略。</p><p>”</p><p>  金蝶国际化的首选地区之所以是东南亚,是因为金蝶需要选择一个与中</p><p>国最相似的市场,只有这样,其产品才最有可能发力。而且在这里,SAP、</p><p>ORACLE等巨头也并不出色,他们的产品远远超出当地的需求。“对于这里的</p><p>用户来说,那些厂商的产品虽然买得起,却用不起。”熟悉东南亚市场的何</p><p>经华评价说。</p><p>  何经华与YGL集团总裁叶光前很熟悉。今年2月,他便找到叶光前,此后</p><p>一路漫长而艰难的谈判,也由他亲自跟定。对金蝶来说,YGL无疑是一个非常</p><p>好的合作伙伴。因为这个伙伴的本地化与市场覆盖度,使得金蝶在短短两个</p><p>多月里便在东南亚市场积攒了20多家客户。</p><p>  言及此,何经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我希望有一天,我们在东南亚能</p><p>拥有几百上千个客户,然后东南亚软件公司可以到伦敦去上市,在东南亚创</p><p>造出中国软件(15.50,0.06,0.39%,进入该吧)的奇迹。”</p><p>  资本国际化,一直是金蝶的亮点。徐少春显然想让金蝶的国际资本运作</p><p>能在稳健之余有更积极的作为。最近,何经华的任务之一便是不断改善持有</p><p>金蝶的基金结构,“只有更多的基金选这个股票,股价的预期才会越好,越</p><p>稳定。”</p><p>  当《英才》记者问及一度盛传的金蝶或将赴美上市的可能时,徐少春与</p><p>何经华同样不置可否。“我们不排除任何可能性,今天如果能去纳斯达克上</p><p>市,很好啊,能回归A股也不错。”何经华思考的是更为核心的问题,为什么</p><p>要去纳斯达克?为什么要去欧洲?是为了筹集更多资金,还是为了公司更大</p><p>的发展?在他看来,股票价值永远都围绕着一家公司最为基本的东西,那就</p><p>是核心能力。“我经常连公司的股价是多少也不知道,只是偶尔查一下。我</p><p>认为只要业务能力提升,比你天天看股价强多了。”</p><p>  何经华的这番话与徐少春对于金蝶的期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每天都</p><p>有诱惑,房地产、股票,如果我靠这个东西去赚钱,机会太多了。但是,没</p><p>必要。每个人要认准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要做正确的事情。”徐少春认为</p><p>,金蝶最大的特色在于专注。</p><p>  “从长远来看,我希望金蝶是非常健康的、非常有价值的一家公司,具</p><p>体的衡量就是要做一个世界级的企业管理软件及电子商务公司。”这是徐少</p><p>春的理想。</p><p>  “未来”——这是徐少春角色转换之后思考最多的一个词。在浮躁的中</p><p>国市场上看过太多“一夜暴富”的先例,还有太多“各领风骚两三年”的不</p><p>计其数的公司,大浪淘沙,存者几何?变得更为沉稳的徐少春更加深刻地体</p><p>会到企业战略、管理流程和制度、文化建设对一家公司的长存久立意味着什</p><p>么。</p><p>  反观金蝶的变革,他说,“一切才刚刚开始。”</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蝶变:第一位空降CE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