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小河 发表于 2007-3-7 13:05:29

[讨论]基层管理经验总结学习(更新中)

<p>在基层从事管理多年,始终没有停止对管理的学习,栖息谷是我每天都要来得地方。在这里,我看到很多管理的精华,深受教育。总是索取、查询资料,很少奉献,感觉很惭愧。由于能力有限,我把在基层对管理的一点体会写出来,欢迎各位家人和专家批评指正。因为我不是搞理论咨询的,但是都是经验的总结。</p><p>管理初期,我也在尝试用管理学的几大工具进行管理。例如进行计划、组织、控制、考核等,建立工作说明书,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制定目标管理考核,构建经济责任制。现在效果还可以,但是,弊端越来越明显,副作用越来越大。经济责任制规定的越细致,考核越精确,工作效率却不高。原因在于“干的越多,考核越多”,一旦你激励某一项,下回不激励,没有人干了。工作的重心由处理问题变为规避风险,问题多多,故障不断,考核麻木了,效率降低了。</p><p>于是我坐下来反省,我引进最好的管理,六西格玛、5s、IE等等,但是,忽视了职工的心理和素质,尽管要求学习传达,只是学习皮毛,职工自主管理没有做好。扁平化也在做,“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没有做好,制度有了,执行考核有了,组织机构有了,工作愿景设立了,文化体系构建了,没有效率。</p><p>我把管理重心放在管人和事上,简单化,制度简化,尽可能做到“易知、易从、有亲、有功”。最后发现,管理只要做一件事情:管理好利益的平衡。工作效率大大提高。</p><p>由于企业不同,员工不同,环境不同,方法也不同,以上只是我简单的体会,对于管理来说,我还是门外汉,欢迎大家多提不同意见。</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5 8:14:43编辑过]

185w 发表于 2007-3-7 14:35:52

<p>看得出来,你是一个爱思考的管理者,</p>

kimi 发表于 2007-3-7 14:53:22

<p>基层的管理者对于普通员工要做好服务支持工作,对于向好方向发展的员工要做好推举保护工作,对于不本分的员工要做好监督把关工作。</p><p>因为基层的管理者往往权力少少,责任多多,所以能改变的东西往往处处受限制。哪天上升到一个能改变很多东西的位置上的时候,再考虑管理问题会好很多。</p><p>易知、易从、有亲、有功,《易经别讲》中说过;但也要到一定的决策自由度后才会“不惑”。另外,管理要尽量多做事情,只做一件事情是不行的——尤其是基层管理,有更多方面的要求。至于工作效率提高的事情,在基层,如果是大大提高了,就要时刻提醒自己:是否是以前的工作阻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p>

快乐小河 发表于 2007-3-7 16:14:15

<p>非常感谢家人的支持!</p><p>我在一家国有企业二级厂矿工作,1000多人,负责企划和行政管理考核等工作。推行制度或者管理模式,在管理权限上还可以,但是,国有企业很特殊,“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遵守制度的人不多,也是一个小社会。有些事情我不能自己去做,要求中层管理者去执行,表面还可以,但是都在合计自己的小九九。当一套体系刚刚确立,一些旁门左道的东西也应运而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p><p>另外,我不能做太多的事情,下面忙不过来啊。也有的单位,例如以前在现场管理考核中,主动管理不够,职工的惰性增强,甚至有的地方雇劳务帮助打扫卫生,没有企业初期的激情和奉献。你扣吧,我挺着,看你能把我怎么样?一个班组12人,10个当过班长的,反正不能让我下岗。激励也没有用,谈心也不行。最后,奖金调整,让他们窝里斗,自己竞争,逐渐引导,才出现效果。</p>

快乐小河 发表于 2007-3-7 16:22:33

<p>感谢<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61b713">kimi!</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000000">您的观点对我很有启发,人的管理很不好弄,大公司老模式,我们是新面孔,操作起来不容易,我们经常是试点,然后全公司推行。有些问题的处理,还要靠潜规则。这可能是国有企业的特色文化。</font></strong></p>

a91838338 发表于 2007-3-7 18:25:52

建立工作说明书,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制定目标管理考核,构建经济责任制。<p>是建立在员工高度的责任心上。</p><p>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就要随时随地随人的教育、培养下属。让下属成长,自然功到渠成。</p><p>对于那些老油条,不要怕,该管就管,很多人就是蜡烛,不点不亮的!</p><p></p>

ghzhou88 发表于 2007-3-7 20:13:23

<p>基层管理者的角色难当是有目共睹的,但要想脱颖而出大多逃脱不了这一炼狱的过程。因为这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基础夯实了,以后的抗击打能力会有极大的增强。</p><p>其实你讲得很对,管理的有效调节手段就是“利益”的调整。但需要注意的是,“利益”本身的表现是五花八门的,除了金钱物质以外,人际关系、心理感受等都是利益的范畴,因而如何合理运用、动态调整确实不是那么容易。理论的指导还是必要的,如“非正式群体”、“沟通的路径与障碍”等对你的日常工作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p><p>希望LZ能够列举一两个比较典型的事例或现象出来,这样大家讨论起来比较有针对性,对于你也有“举一反三”的启示作用。</p>

gujicuowu 发表于 2007-3-7 22:06:11

小企业你管也不是,不管也不行,只能引进好的思想,再平民化

zy4d 发表于 2007-3-8 09:07:01

发动群众斗群众,呵呵

wz1977912 发表于 2007-3-8 11:01:47

<p>看了楼主的贴,很有感触.中国的公司在学习西方的理论的确会遇到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楼主提到的一些技能,更多层面的是一些方法论的问题,而中国人几乎人人都是哲学家,因为受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所以,单纯的用方法论来管理企业是不够的.</p><p>第二,在中国的国有企业人的理念层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到了第二个方法论的层面估计效果会大打折扣.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和客户去河南某地投资设子公司,表面上投资地区政府热情接待.但一旦进入实际执行,对接人员的理念就会有一定的冲突.比如一个小问题,当地的领导认为到企业拿茶叶是很正常的是,而且是要一桶一桶的拿,这就关心企业发展.看在眼里,只有痛心和无奈.</p><p>建议楼主在采用管理工具时候,先要对管理工具背后的理论假设有一定的了解,不能生搬硬套.这样效果会好些,其次要让员工接受需要一个大环境影响和过程,这一点根据我服务的一个客户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在大陆做事情一定要学会运用"度"的智慧,要循序而进.</p><p>如果楼主有什么困惑,建议可以学习一些HP公司的学习资料,这个公司很多的管理技能比顶尖咨询公司出的要实战性强一点,可能给做企业的经理人帮助效果会更加直接一点.</p><p>如果有什么不妥当,请见谅!</p>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讨论]基层管理经验总结学习(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