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透视中国第一大商帮成功秘诀

[复制链接] 1
回复
85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5-6-14 17:4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战略:透视中国第一大商帮成功秘诀

浙商是什么:浙商只会模仿,不会创新;浙商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近80%出身农民;他们的产业都是低层次的,他们的规模都很小……然而,正是这样的一个群体,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帮,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浙商之草根版

  知名的零点调查公司不久前在北京地区进行的一项企业界人士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商人是北京市场上的超级活跃群体,广东商人次之。在上海,在沪浙军达50多万人,浙籍企业在沪投资总额、企业总数和资产总额,均居全国兄弟省市之首。不仅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甚至在欧陆各国城市,到处都有操浙江口音的投资者和生意人。在各地的“浙江村”、“温州路”、“义乌街”,很难听懂的“浙江话”成了各地的本土语言。仅在西部省份,就有300万浙商在投资发展。

  浙商的实力和活力从以下不完全统计名单可以窥其全貌: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当选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开创中国私营企业家出任省级领导的先例;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会长、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是国内第一位领衔全国性行业协会一把手的企业一线负责人;在美国《财富》杂志的首次投票评选中,此前没有全国性知名度的华立集团懂事长汪力成荣登“2001年中国商人”榜首,而在总共8人中,浙商就有2人。而《福布斯》的富豪榜,浙江人更是常客:从“中国50首富”中的9位,到百富榜上占据17席。在我国1999年度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了112家,占比超过1/5,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4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前十强。而在2000年,“500强”的浙江产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71席,一省就独占1/3强。2001年,前十名增加到5家,或者说7家,因为第一名联想的杨元庆,第七名上海复星的董事长郭广昌,都是浙江人。而这每一家民营企业身后,都站着一个或一群身家殷实的浙商。

  浙商的江湖

  浙商的发家史其实并不神秘,而且可以说有些让人失望。早期的走私、制假、售劣使胆大的农民商人捞到第一桶金,他们把这些商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的同时,开始编制一张辐射全国的销售版图,在这个过程中,形形色色的市场出现了,浙江成为全国日用小商品、轻纺及机械加工产品的集散地,流通带动了乡土企业成长,而市场与企业两轮驱动,完成了浙商的原始积累。这样一直从70年代到90年代初,从流通中的资金沉淀到实业之中,专业市场形成的流通优势催生了劳动密集型和高度专业化为特征的实业模型,在各地冒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专业工厂。浙江现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私营企业334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3348户。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户数等多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浙江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有多大,举个例子,温州人做起打火机,韩日打火机企业歇业,温州的服装业停产,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将没有衣服穿。浙江商人对全国的贡献不只在于它创造了多少,还因为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别处令人发愁的重复建设,在这里反而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环节。在这里,你经常看到的是,如果纺织行业赚钱,几乎一夜之间,千家万户都摆起了织机。听说养珍珠挣钱,全村上下挖鱼塘,邻里看村,村镇模仿,“重复建设的恶果”,在浙江出现了300多个销售过亿元的特色产业区,每一个产业专业区都有成千上万的大小业主。这些小企业通过区域专业市场交换实现生产链接,获得外部经济规模,或通过专业化协作进入大龙头企业主导的价值链。而作为大的龙头企业,则可以通过当地极为丰富的配套资源,将生产要素竞争外部化,获取成本和集约优势,避免大企业病。在浙江,实现这种规模经济,有种在以前的经济地理学上找不到的产业模式——由优势产业、关联行业协作配套,以及大小业主和谐共生的符合良性经济生态平衡的内部条状,外部块状的特色产业区域,极具竞争优势。

  浙商的后WTO时代

  正当浙商纵横四海的时候,经济界和学术界都发出了一个疑问,浙商会像以前“晋商”、“徽商”一样走向消亡吗?应该看到,浙商外出经营走的一条是自发、自闯、自助的路子,态势强劲的同时也存在着习惯于单打独斗的局限。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浙江人经济呈现从流通到生产,从产品到品牌,从品牌到网络的优势,但多数浙江人外出是受到后发省份优惠政策的吸引,产业层次偏低,多数集中在房地产、商贸流通行业,而高新技术产业、要素产业介入不多。有的是图优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的是低位转移、异地重复,浙江扔掉的,外省捡过去。

  一些专家认为,浙商应该有深刻的危机感,浙商要往思想的深处走。过去是靠胆子,现在还要靠脑子。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已经行不通,靠无序竞争挖第一桶金也已不现实。浙江有不少企业积累了三五百万资产,就认为原始积累完成了,这个想法是危险的。浙江的企业在完成实物的资产积累以后,必须先人一步努力积累无形的、自主的知识产权,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不同于他人的核心技术专利,不同于他人的品牌价值。

  但也有人认为,即使到了全球统一市场的时候,不同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市场还是会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也就是“服水土”问题,浙江地域文化个性鲜明,重商思想以一贯之。在全球化背景下,只有本土化的东西,才有全球化的价值。而且浙江企业已开始走出去,目前,大规模的企业扩张已经开始,鲁冠球和汪力成已经在美国收购了包括三家上市公司在内的二十多家企业,开始摆脱家族制,放眼全世界,真正做大做强。最重要的是,浙商的可学性,易模仿。因为他们是真正的平民,他们中的十之八九是普通老百姓,发达前是农民,他们无资金、技术、市场,白手起家,从“草根”开始成长,浙商中的大佬也是如此,他们有的是知识和资本,他们的经验,他们的组合才能,他们的三流人力做出一流效益的本事,他们是天生的企业家。

沙发
发表于 2005-6-15 20:58:11 | 只看该作者

do you like them? what is their strength? what is their shortage? do you tell me ? thank you.

[em07]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