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营销中的“最优”与“次优”

[复制链接] 5
回复
74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7-10-19 15:3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这样的一句话在企业界流行已经很久了,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后来,这句话也成为一些品牌的广告语,变得似乎人人皆知。

  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呢?就是鼓励人们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永无止境的创造更好的东西。应该说是一句非常有立志意义的话。

  然而,在很多企业流传的时候,这句话却有了一点点改变,更多的营销From EMKT.com.cn人员却奉行这样的版本:“没有最好,只有刚好。”

  虽然就改了一个字,意思却完全变了。用意可不是“自我超越”了,而是“不要追求最好的,而要适合的”。

  其实在企业,类似的语句还有很多,诸如“不要领先一步,而要领先半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脚踏实地,量力而行”等等。

  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让人感觉到,中国企业一夜间变得如此理性。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所谓的“适合”、“领先半步”等观点恰恰误导了很多企业走向“中庸”之路,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

  我们为什么要营销?营销部门的骨干人员为什么要拿那么高的薪水?管理层为什么把目光聚焦到营销环节?而且把钱毫不犹豫的砸进这个似乎看不见底儿的“黑洞”里来?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足以证明,营销不是“中庸之道”,而是为了某种理想而战的竞争行为。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用足智慧,还要用足力量,甚至要用足金钱。

  我们知道,竞争是残酷的,充满血腥的,你死我活的。那么,在这种残酷的“战争”中,我们要生存,还要发展,怎么可能仅仅停留在“量力而行”呢?

  前些年,“木桶理论”把中国企业忽悠得很惨,后来,有人提出“反木桶理论”揭示了它的错误;今年,“长尾理论”开始流行,不过还好,已经有人提出“剪掉长尾”的论调。

  其实,仔细一想,这些思想、观念还是有共同特征的,那就是只“摸”到“大象的某个部位”来说话,在那个“部位”上是对的,却对整个“大象”而言是错的。

  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无限的价值。这么说,似乎有点夸张,但事实上就是如此。我们的营销人员一定要本着一种“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精神去做事,否则,根本就没有出路,没有真正的胜利。很多企业的成功和失败,很多品牌的崛起和没落,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然而,在此过程中,有两个概念是需要注意的,而且需要科学应用的。那就是笔者所提倡的“最优”与“次优”的概念。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营销必须要做到“最优”的。也就是,我们有时候必须把某件事情做绝才行,否则就没有市场,更没有地位。我们举些例子。

  沃尔沃,当时没有把“安全”做到极致,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吗?能和奔驰、宝马平起平坐吗?所有开车的人,没有一个人希望自己的车是不安全的。所以,也似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必须在“安全”上做好文章,奔驰、宝马也不例外。但沃尔沃围绕“安全”做2000多项发明和技术改进的时候,奔驰、宝马也就不得不把这个概念让给沃尔沃。这就是“最优”的结果。

  再如,联邦快递。大家都知道联邦快递“明天中午前送到”的承诺已经来到中国。中国的国土面积这么大,交通也不太发达,为什么他们不 “量力而行”呢?为什么不采取“比中国邮政好一点”的策略呢?很显然,联邦快递在美国发展那么快,而且能够走向世界的关键就在于它运送包裹的速度比其它公司要快。这也是“最优”的结果。

  企业要想赢得竞争的胜利,就是这样的,必须建立一种核心的竞争优势,并在此优势上要遥遥领先于对手。否则,就别想过安稳的日子。

  但是,这并意味着,我们把所有的“弦”都“崩”得那么紧,而要懂得适当应用“次优”的概念。那么,在什么地方应用“次优”呢?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引进两个原本是心理学的内容:“可调和因素”与“不可调和因素”。我们举例说明吧。

  比如,在某个阶段,你可以继续开发新产品,但渠道迫切需要投入。从市场的角度,也许新产品开发上的投入不是那么紧迫,而渠道上的投入却十万火急。你该怎么办?你可能为了“救火”,把更多资源倾斜到渠道上,新产品开发的投入要适当减少。对吗?这就是调和。也就是在“新品开发”和“渠道建设”之间进行调和。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可调和因素”关系。

  但有时候,我们常常遇到一些不可调和的困境。比如,同样是“新品开发”和“渠道建设”,有时候就是不可调和的。因为,可能竞争对手在玩命地开发新品,你不跟进、不投入可能不行;但竞争对手同时也玩命地优化渠道,你不做也不行。这个时候,同样的两个东西就变成“不可调和因素”,哪个也丢不起。

  那么,“次优”产生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在“可调和因素”上。也就是在“不能不做”但没有必要做得“最好”的因素上。

  比如,同样是沃尔沃。“安全”上肯定要做到“最好”,但在其它方面,可能不一定要做到“最好”了。因为,成本和利润在那里限制着你。所以,对车的外观、人性化设计或各种娱乐功能等方面只好做到“次优”了。也正因为如此,沃尔沃也被有些人称为“安全而乏味的车”,这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需要声明的是,“次优”不等于“中庸”。它也是“为理想而战”的组成部分。只不过,它是为了把有限的资源更加集中到“最优”而 “让步”的行为。它的前提是在“可调和因素”上“让步”。即:对手没有办法跟进的因素、与消费者利益相关性较弱的因素等。比如,当初日本彩电打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是采用“次优”策略。原因是中国彩电企业的研发能力一时半会还跟不上他们,所以没有必要把最好的彩电拿过来“一步到位”。

  总之,“最优”与“次优”的完美搭配是营销成功的关键。如果说“最优”是营销的“理想面”,那么“次优”就是营销的“现实面”。做营销的人,必须树立“为理想而战的”信念,在营销的各个要素上准确找到“最优”或“次优”的因素,并在整个价值链体系中让它们平衡和互补,从而走出那些“适合”、“领先半步”、“量力而行”等观念误区,以最科学而优秀的营销行为,给企业开拓出真正的差异化道路,建立凸显而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摘自淘课网

沙发
发表于 2007-10-24 11:41:00 | 只看该作者

很多时候,人们的要求牵强.

好的不一定是适合的,

但是适合的一定是好的.

我们应该转换观点向实用主义进去,鄙弃虚伪的功利主义.

板凳
发表于 2007-10-25 11:22:28 | 只看该作者

不说多了——好

4
发表于 2007-10-25 15:26:34 | 只看该作者

我看这也是中国企业与欧美企业之间最大的差距吧。

5
发表于 2007-10-25 21:09:35 | 只看该作者
用有限的资源去创造无限的价值也就需要营销人员能够抓住你的核心,去与竞争对手打拼,做成你的绝对优势!
6
发表于 2007-10-26 20:31:49 | 只看该作者
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有时候最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