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管理综合] [强帖推荐]此生飘荡何时歇——毕业五年半的故事

[复制链接] 123
回复
2100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5-11-10 16:1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作者:稻田守望者

转者言:希望作者不要介意,我看后你这篇感到非常好,不转我睡不着。

醉落魄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 家在东南,常作西南别。 …… 深夜10点,脸贴着京沪高速上疾驰的大巴车窗向外张望,一片黑暗,道旁站立的树木风一样掠过,夜色中不时闪起几点灯火,一会儿就被车子抛下了,新的灯火又重新出现,那在车窗外闪现的不仅有土地、村庄、树木、灯火,还有往事的碎片:一个个城市的灯火或街道、一个个熟悉或已陌生的面孔、黄浦江湿湿的水气或瓯江上的汽笛声、某一个江南小镇温煦的阳光和清幽的庭院、上海吴兴路和南京长江路上的梧桐树、苏州春天醉人的花香,此外还有狼狈不堪的一次次搬家…… 五年半——毕业不知觉间已闪过五年半。自己这五年在干什么?回想多年前的自己,那时的梦想是否就是今天的现实? 我想,该梳理一下这五年半了,关于梦想,关于上海,关于漂泊,关于爱情,关于一路辗转于民企-港企-台企-外企,媒体-生命科学-医药-房地产的职场生涯,关于创业…… 车里播放着《随风奔跑》: …… 随风奔跑 自由是方向 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 把浩瀚的海洋装进我胸膛 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 …… 想起了聂鲁达说的那句话,“我承认,我曾历经沧桑。”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12:27 | 只看该作者
2000年那个闷热的夏天,我在同学的泪眼中走出校门,就在那一刹那,眼泪大滴大滴地掉下来。
我知道,我结束了一个时代——那最真最纯的青葱岁月:
在大学里,我们虽然要读书,但压力并不大,可以约上三五知己到路边的小饭馆聚聚;可以偶尔放纵一下,在凌晨两点起来,拉着她的手去看荷塘月色,听夜虫软香玉般的浅唱低鸣;我们还可以做许多想做又不太出格的事儿……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12:4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篇: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梦想成泡沫

一切皆有可能,人的一生应该有一个美丽的梦想。


第一节:少年时代,第一次,与朦胧的梦想擦肩而过

还记得读高二时,我实在讨厌理科,给班主任写了一封长信,告诉他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作家,希望转到文科班去,为了增加成功率,还从十分有限的伙食费中挤出几十块钱买了几包红塔山找到了教导主任。也许,一个轻狂少年的呓语在他们的眼中是多么的可笑与幼稚,总之,我没有转到文科班去。

尽管高考时,我的语文成绩全校第一,考取了大学,只是,只有自己心底清楚,很疼、很痛,若读文科,以我的天赋,毫无疑问会考取中文或历史专业,直到今天,尽管我的文字表达能力常常为别人所称道,甚至因为学理的缘故,比较理性,但是我有自知之明,因为缺乏文科专业的熏陶,我的文字还是少了一种底蕴。

少年时代,第一次,与朦胧的梦想擦肩而过。


第二节:大学四年,充实而快乐的追梦之旅

2000年9月,踏入大学校门时,班主任问我,你对未来有什么规划?我回答,要么在专业上,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所发展,拼命搞科研,然后出国,要么往新闻领域转,彻底改行。

尽管我所在的系科科研实力雄厚,出国的系友众多,但在实践中发现,我不适合搞科研,在生命科学领域也绝对成不了大器。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13:10 | 只看该作者
大学里,有一件事对我影响很大,使我相信只要认真努力地去做,什么事都有可能。

大一、大二,忙于专业、写作、打工、社会工作,英语几乎没有碰,每次学校的考试都是靠高中的底子勉强过关。

大三上学期时,很多喜欢我的老师急了,英语国家4级不过,你就等着不毕业吧!人都是有惰性的,不到火烧眉头,往往静不下心做事,我也是如此,之前总对自己说,还早呢,我的底子好,急啥……直到考试前2个礼拜,书还几乎没有翻过一页,这时,我才慌了……站直了,别趴下!我对自己说,一种勇往直前,不惜一切代价过关斩将的豪情油然而生。那2个礼拜,除了学英语,我什么事都没做,学习强度非常高:早晨6点起床,一直待在通宵教室,每天把6级单词快速略读1-2遍,每天做10套模拟题,每天听10套听力题…..往往深夜3、4点才回宿舍睡觉,从来没有一天睡眠超过5个小时,那些冬夜,走在飘着淡淡腊梅清香的小路上,几乎倒下去睡着…考试那天,拿到试题,做的很轻松,提前20分钟交卷,打电话给一个留校任教的师兄,请我喝酒吧,我四级过了,春节过后,考试结果出来了,我考了80分。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13:26 | 只看该作者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四级考试之前,我读到了《南方周末》1999年新年致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永远忘不掉,那些震撼、温暖的言语: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这是我们与你见面的第777次。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的心里。这是冬天里平常的一天。北方的树叶已经落尽,南方的树叶还留在枝上,人们在大街上懒洋洋地走着,或者急匆匆地跑着,每个人都怀着自己的希望,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心事。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内心的爱。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前进的脚步…… 这是新年的第一天,就象平常一样,我们与你再次见面,为逝去的一年而感怀,为新来的一年作准备。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的心里。有一种力量,正从你的指尖悄悄袭来,有一种关怀,正从你的眼中轻轻放出。在这个时刻,我们无言与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往前走的继续走,让幸福的人儿更幸福;而我们,则不停为你加油。

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你的希望就是我们的希望,因为你的苦难就是我们的苦难。我们看着你举起锄头,我们看着你舞动镰刀,我们看着你挥汗如雨,我们看着你谷满粮仓。我们看着你流离失所,我们看着你痛哭流涕,我们看着你中流击水,我们看着你重建家园。我们看着你无奈下岗,我们看着你咬紧牙关,我们看着你风雨度过,我们看着你笑逐颜开……我们看着你,我们不停为你加油,因为我们就是那你们的一部分。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他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所以,在这样的时候,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我们有向你、向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一声,“新年好”!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

因为有你,才有我们。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的心里。为什么我们总是眼含泪珠,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是精神抖擞,因为我们爱得深沉;为什么我们总在不断寻求,因为我们爱得深沉。爱这个国家,还有她的人民,他们善良,他们正直,他们懂得互相关怀。
6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13:44 | 只看该作者
江艺平的文字更坚定了我的做一个记者的梦想——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大学阶段的梦想是什么?事实上,争取毕业后做一名有良知的好记者,这成了当时我前行的动力,我非不知,这相当困难,但我天生不服输,有种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韧性。

从大一下学期第一篇校园新闻发表在校报上开始,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信心,我着魔似的疯狂采访、写作、投稿,多少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同学们早已入眠,我还趴在学生会的办公桌上爬格子,其中的酸甜苦辣岂是一般同学所能理解。慢慢的,我的散文、新闻稿开始发表在一些省市媒体,每一次微小的进步都让我欣喜。还能有突破吗?每天,我都在问自己,并不断调整,发力狂奔。大三下学期,我开始冲刺国家级媒体,那种为了一个美丽的梦想,永远挑战自我极限,不断超越的成就感让我惊喜不已,那是我大学里最快乐的时光。
7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14:20 | 只看该作者

2000年春节刚过,我放弃了多家机关、企业的工作机会,与家乡一家日报社签订了就业协议,没有太多的惊喜,一切尽在意料之中,没有理由不让报社选择我,我知道,大学4年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第三节:我当了一个月的小记者 回到家乡的日报社,办理了报到手续。 领导安排一个老记者做我的师傅。从此,我每天的日程是: 上午,跟着师傅采访或者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会议; 中午,喝酒,通常不胜酒力,醉醺醺的,然后午睡; 下午,下班前回报社写好稿子交差; 晚上,又有人请喝酒,吃完饭,前辈们通常甩给我一条烟或者几包茶叶,说“小孩子回家睡觉去。”师傅和他们去桑拿中心洗澡去了。我也不甘寂寞,约上大学毕业回家乡工作的高中同学,到茶馆打牌,累了,就吃夜宵、泡吧……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个礼拜,我像是生病了,失魂落魄、没精打采,党报条条框框的限制让我提不起精神,没有丝毫的激情,醉死梦生的日子让我看不到未来,每个夜晚,走在无人的街道上,我问自己:这就是我所追求的“铁肩担道义”吗?我为社会、为底层的老百姓做了什么?这就是我所梦寐以求的“妙手著文章”吗?看看自己写下的“八股文”,我羞愧不已。甚至我可以想象我十年、二十年以后的生活方式,尽管是炎炎夏日,却有一种冰冷的凉气笼罩了我的全身…… 第四节:网络热潮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上世纪的最后一年,网络热潮突然爆发,激情彭湃,在“高科技,新技术”的口号下,每个人都相信“这一次真的不一样!” 1999年下半年,网络好像一下子走进我的生活,大四这一年,既然不读研,又不愁找工作,空的很,我就忙着打电脑游戏,玩OICQ,亦开始关注网络经济。 2000年春天,关于网络经济的报道铺天盖地,我如饥似渴疯狂阅读,常常忘记吃饭、睡觉,陷入幻想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青年》上一篇文章,大意是网络经济是中国赶超发达国家的最佳捷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后一次暴富的机会,看的我热血沸腾。 2000年5月,有师兄从北京打来电话:“我在网络公司上班呢,公司要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我要发财了!哈哈!”我的心痒痒的,把简历发给师兄,让他帮我往北京的网络公司投,结果居然真有两家公司打来电话说:“看了你的简历,我们公司正缺你这样的年轻人,毕业后马上过来上班!”我问他们:“不用面试吗?”“没问题,你的背景非常好,你师兄又竭力推荐,我们相信你!”我又问“户口可以调到北京不?”答案是否定的,心里有些疑惑:这是正轨的公司吗?后来,父母坚决反对我去北方,加之与家乡的报社已签订了就业协议,去北京工作的事不了了之。 2000年7月底,由于对现状的不满,我心中熄灭了几个月的网络淘金之梦又开始熊熊燃烧了: “我要去北京,去上海,去深圳!” “我要投身网络热潮,迅速成为富豪!” “30岁就退休,然后周游世界!” 我在心中呐喊,热血沸腾,一条金光大道在眼前展开,年轻就是好,未来就是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14:39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节:“我走了”,我把辞职报告放到了老总面前

“我走了”
2000年7月底,老总看着我的辞职报告,有些恼火,“你知道多少人挤破了脑袋都进不来吗?你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不想做新闻了,可能还是企业比较适合我,我想赚钱……”
“报社资金充裕,与政府关系很好,我想拿一块地,做房产开发,留下来吧,你会有大把的机会。”他话锋一转:“如果你实在想走,交违约金吧,否则档案、户口别想转走!”
“对不起,很感谢您的赏识,可是我去意已决,违约金我认了!”
我和家人打了个招呼,我出差几天,你们别挂念,背着行囊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

从此,浪迹天涯,一壶漂泊。
9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14:5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篇:初到上海,仰天长笑少年狂


第一节:上海,上海…上海,我来了


上海离故乡很近,不消几个小时就到了。
傍晚,下了火车,踏在了上海的土地上。
闷热、喧嚣、嘈杂,还有黑压压的人流。

上海,于我是什么?

是外公外婆生活过的地方吗?上世纪初,太外公从故乡辗转飘到上海,一番拼搏成为家道殷实的小商人,外公外婆生于上海长于上海,却于50年代后离开,回到故乡定居,生根发芽。多年后,上海离他们已经很遥远,只有偶尔提起上海往事的时候,他们才会改用上海话,在絮絮叨叨中回味着他们的当年。

是记忆中的旧时上海吗?依稀记得小时候到上海游玩的情景,外白渡桥下潺潺而过的黄浦江,大世界的七彩霓虹灯,南京路熙熙攘攘的人群,亲戚家狭小昏暗的石库门老房子……

是媒体渲染的国际化大都市吗?动感的?快节奏的?外滩?陆家嘴?地铁?东方明珠?金茂大厦?跨国公司?网络公司?金融中心?

一别数年,上海,我来了。

上海,我来了,不知道儿时的喜欢,是否会改变,是否会褪色,是否会模糊,是否会遗忘,是否还会让我心跳…
10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0 16:16:2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上海第一站,亲情让我感动


外公外婆在上海有些亲戚、故交,去上海之前,我让外婆打电话给她的妹妹――我的姨婆,说我要去上海出差,在他们家住几天。

出了车站,我打车直奔姨婆家,他们家早已不是记忆中的老房子了,是一个崭新的高档社区。
我冲到小区门口问保安:“×××家是住这么?”话音刚落,一对老夫妇从背后闪了出来,“是×××吧?”我点头,是姨婆、姨公,原来他们早已守在小区门口等我了,我几乎不敢相认,他们老了许多,仔细看看,姨婆和外婆长的真像,一样的慈祥,一样的亲切,他们拉住了我的手:“都成大小伙了,我那妹妹真有福气!”

“先洗个澡吧,等会慢慢聊。”进了家门,姨公把我引进了卫生间。

洗完澡,我惊讶地发现整整一桌菜,盐水虾、红烧肉、炸带鱼、清蒸鱼、鸡汤……
“别愣了,喝几杯吧,儿女都出国了,就我们老两口,你来了,我们很高兴。”姨公拿出了珍藏多年的日本清酒。

那一夜,我怎么也睡不着,站在窗前,眺望远处,能看见东方明珠,美的令人目眩,还有高架上不息的车流,璀璨的灯火宛若星河。

在后来的好几天中,每天晚上,姨公、姨婆都做好了晚饭等我,我不回去,他们就不动筷子,在上海这个陌生的城市,这份亲情让我深深感动,没有丝毫的无助和落寂。直到今天,我还时常去看他们,陪他们吃吃饭,说说话。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