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要写些什么,却又提笔忘词。姑且就叫琐忆罢,但愿能留住那一刻的美好时光。
看过gohome兄写的对家人的回忆文章,一个从模糊中逐渐清晰的形象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想起了在潮汕一带夏日田野里一个辛勤劳作的农人们,黝黑的面孔和憨厚的笑容,也使我想起了gohome兄,一个平日里话语不多却饱有深邃思想的老朋友来。
那时候gohome、“悦宁”和“威尼斯之泪”共同管理着斟读故事版,gohome身体力行,把自己对家人的深厚感情付诸笔端,写出了很多语言平实、满含感情的文字,使我终日里徜徉在故事版久久不愿离去。记得那时候,我所能记得的很多家人如“麦麦”、“x768”等等,都写出了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散文,不敢说精彩纷呈,也好说是一个黄金时代了。于是我开始写出了属于我自己的文字,并与gohome成为仅仅见过一面、而有着深厚情谊的朋友。
见到gohome是在我们交游了两年多之后的一个夏季了。我给了他电话。他素来知道我北方过来,有着粗犷的北方豪气,给我的接待礼使我至今难忘:一个素来不饮酒的潮汕人,陪我大饮了白酒,然后招待我当地最为著名的功夫茶。汕头很美,宏伟的跨海大桥之下,一片辽阔无垠的大海,蔚蓝蔚蓝。而gohome这个南方人,给我的印象至深,时时使我记得那次汕头之旅。
我们联系不多。想来至今,他离开故事版也有了快两年了。也较少回家了。更使我怀念得紧。尤其令我和我们一班人怀念和痛惜的是,老版主“威尼斯之泪”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了。愿他安息。
自从大学毕业以后,我自信从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到大型民营企业,有过比较成熟的从业经历,因此也有那么一点点的自傲。“地平线”的一篇“爬山与视野”文章,激发了我的豪情,便豪兴大发,开帖论战,一时硝烟弥漫,好不痛快。与地平线自此相识。
平心而论,地平线从海外归来,确实有着我们不一般的思维境界。无论学养,还是事业发展,我均应该为之惭愧。后来,地平线在一家大型咨询公司工作,我们虽然交流不多,但是联系还在保持。我们也只是相见一面,可惜的是,那次杭州之会,来去匆匆。地平线给我带来了广州特产,可惜走时忘记在他的宾馆里。在这里再次向地平线致谢,我想我们一定会在杭州再次相逢!并且我们继续会在我们的世界里,论战下去。
地平线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那次杭州见面之前,告诉我,他将和一群从事公益事业的同道们一起徒步募集地震善款,告诉我每走一公里希望募集捐款一块钱。可惜该死的是,那时候我忙着去宁波出差,把这事给忘掉了!事后虽然我直接向公开的地震捐款帐户中进行了认捐,但是总因为没有应诺于地平线而一直深感惭愧。
家园的点滴,不止于此。这些,都有赖于这些精英版主和资深家人们的热切参与,使家园辉煌一时:
2005年,家园的斟读故事版、修炼成长版,精彩文章迭出,不少文章除了感人至深之外,富含哲理;
2006年,职业自传《我这样做高管》,连载于修炼成长版,家园连载文章自此发端;
2007年,少天策动,众多版主共同发起了管理类系列争鸣;
…… ……
家园是个很温暖的地方,尤其是我还记得家园的“心里绿洲”,当我们有疑难的时候,这里就是绿洲。
“乌托邦”家园会一直与我同在。无论何时何地,一直。
2010,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