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转帖]退不出的创业者

[复制链接] 6
回复
119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3-30 08:3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引来国内民间一片叫好声——网络上有超过70%的声音赞成。商务部的决定当然包含着国家和消费者利益角度对这一收购案的关切,然而如果就此认为一纸禁令就能保护民族企业的健康成长,这种想法显然过于简单了。

朱新礼去年宣布将汇源出售给可口可乐就曾引起国内企业界的震动,为何作为创业楷模的朱新礼选择将一手养大的“儿子”卖掉?虽然朱新礼此前已曾有“企业要当儿子一样养,当成猪一样卖”的言论作为预告,但当事实来到面前还是让人感到难以理解。

从常理来看,创业者对自己创办的企业既有父子般深厚的情感,也有强烈的心理所有权,在他们心中企业的价值超出了单纯的经济价值,因而通常很难让创业者们放弃企业的控制权,毕竟要将亲手养大的“儿子”当成“猪”来买卖有着难以克服的心理障碍。

事实上,在汇源的成长过程中,朱新礼曾不惜本钱从德隆手中收回对汇源的控股权,在之后引入投资者的过程中,也小心地保持着对企业的控制。

是什么让朱新礼跨出这难以跨越的一步呢?外界的首先猜想是外界的胁迫,在这种猜测中,达能又一次扮演了阴谋家的形象。

然而,朱新礼自己否定了这种猜测,“就凭我的性格,谁能绑架我?”他的理由很简单,“我想稍微休息一下,因为做汇源确确实实是辛苦”。

细 察汇源集团的业务,朱新礼的辛苦似乎情有可原。汇源集团涉足了从种子、果苗、果树、果园、果子、加工、生产到品牌、销售的一整条产业链,上市公司汇源果汁 的成长需要同时拉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扩张,整条产业链的扩张极大地考验着企业管理层的企业家能力。因而上市后的汇源很快显现出成长的疲态,销售业绩下滑、存 货上升、资金链紧张,这使管理层承受了来自资本市场的极大压力。

朱新礼的辛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选择将这种压力都自己扛。按照经济学家彭罗 斯的观点,这一条庞大产业链的快速扩张会带来对管理能力急剧增加的需求,然而汇源长期依赖的仅仅是朱新礼个人的企业家能力。创业者个人英雄主义导致企业管 理团队的其他成员只能承担日常性的管理任务,至多只能将朱新礼从日常性的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其企业家能力运用于企业的扩张性活动,在其个人的企业家能力 赶不上企业成长的需要时就成为约束企业成长的桎梏,对于汇源集团这样一个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而言,往往会更快到达这一边界。

然而,即使 是维持日常运作的管理能力,汇源也未能持续地积累与吸纳。与很多本土创业企业相似,汇源在初期的创业成长中,借助家族式和泛家族式的组织,有效地吸纳了企 业创业所需的资源,然而却未抓住成长过程中关键的契机,如引入战略投资者和上市之际,完善企业的治理和管理。没有适时将企业内部家族和泛家族的非正式契约 关系契约化和制度化,不仅导致内部的治理与管理成本随规模增长迅速提高,也阻碍了外部管理能力的引入。

而创业者在企业财富迅速积累的过程中,缺乏对早期创业团队成员历史额外投入的补偿,引起创业团队成员的不平衡感与失望退出。由此导致汇源既难以有效吸纳外部管理能力,又流失了一部分随企业成长起来的管理资源,而家族内部又远不足以填补日益扩大的管理能力供应缺口。

在这种情况下,创业者自身不得不分配一部分能力用于日常管理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创业者企业家能力对企业成长的约束。

当企业的成长一次次与创业者的企业家能力约束产生碰撞,而资本市场又不断驱策着企业快速成长,成长的负担就日渐成为创业者难以承受之重。由此来看, 对朱新礼缺乏企业家精神的指责似乎过于苛刻,退出反而应被视为朱新礼坦率承认自身能力不足,克服内部心理和外部社会影响障碍做出理性的选择。这对于朱新礼 和汇源果汁而言都是理想的结果,创业者能够脱出他难以承担的管理重负,企业也获得了脱出原有成长约束的机会。

出售计划被否决之后,汇源果汁 依然需要获取适当的创业者退出机会。如果重归朱新礼的控制,很难乐观想象成长受到创业者企业家能力束缚的汇源,在创业者进一步丧失创业精神情况下的成长前 景。承认企业家能力的现实局限,建立适当的创业者和领导人退出机制,让具有不同管理能力的团队在适当的阶段引领企业成长,才是民族企业能够持续成长,基业 长青的根基。否决外资并购也许能防止外资垄断,却不足以解开束缚民族企业成长的桎梏,希望不要再看到一个个疲惫而无奈的朱新礼和一个个发展起来又走向衰落 的汇源。

沙发
发表于 2009-3-30 21:26:24 | 只看该作者

汇源后事猜想:国企接棒或注资

2009-03-28

来源: 经济观察报


  国投集团、华润集团、中粮集团等为数不多的国企,是投资界人士认为有实力、有可能并购汇源的备选。

  面对商务部的禁购令,饮料同行、投资界人士赞为 “精明商人”的朱新礼,被认为将考虑再次出售汇源果汁。

  投资界人士称,政府或将对汇源施以援手,方式是为汇源牵线搭桥有政府背景的国有企业。旗下拥有 国投中鲁(行情 股吧)果汁股份有限(简称“国投中鲁”,600962.HK)的国家投资开发公司(简称“国投集团”)、华润集团、中粮集团等为数不多的国企,是投资界人士认为有实力、有可能并购汇源的备选。

  上述消息未得到相关公司的官方肯定。

  在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旗下在港上市公司“汇源果汁”消息正式发布前半年,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曾私下试探过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的意向。只是,那次试探无果而终。

  打赌

  这是在中粮集团内部曾流传的故事:2008年3月到4月间,朱新礼找到宁高宁,想看看中粮有无兴趣接手汇源果汁的股份。

  朱、宁两人彼此熟悉。两人之前同时做过央视一大型创业类栏目的评委。2005年,汇源最终选择与统一组建合资公司之前,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都曾先后搬来他们的全球相关业务负责人来协谈合作。据称,可口可乐甚至请其中国的合作伙伴——中粮集团新上任的董事长宁高宁亲自打电话游说朱新礼。

  对于他们之间的关系,一位为投资基金做顾问的消息人士称:朱新礼和宁高宁的关系“非常铁”,铁到“什么话都可以说”。早在2008年底之前的一个场合,朱新礼与宁高宁关于可乐收购汇源的审批结果,还曾打过赌:宁高宁认为肯定过不了,朱新礼则自信满满地认为“肯定没问题”。

  不过,朱新礼的试探没有下文。据中粮集团内部人士透露,主要原因之一,中粮与可口可乐已经合资饮料灌装厂,双方有协议——中粮不再同时经营与非酒精性饮料有竞争的企业。2000年4月,中粮集团与可口可乐公司合资成立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简称“中粮可口可乐”),其中中粮集团控股65%,可口可乐公司参股35%,这也是可口可乐系统第一家由中资企业控股的装瓶集团。

  朱新礼当时的试探仅仅停留在中粮集团的最高层,在中粮内部各职能部门中都未曾有过实质性推进。3月26日,本报向中粮集团公共关系部总经理刘云求证,刘表示“第一次听说”。汇源集团传播与公共事务总监曲冰对此则不予置评。

  尴尬

  眼下令朱新礼处境尴尬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初他出售汇源果汁的坚决。

  这份坚决来自于果汁产业下游——灌装和销售 (这部分资产集中在上市公司“汇源果汁”)遭遇的窘境。“他是一个很精明的商人”,很多同行与投资界人士这样评价朱新礼:在汇源从发展顶峰向下滑落的过程中,朱新礼已经看到汇源的下落,进而坚决地选择在未跌到谷底时出售。

  朱新礼当时坚决出售汇源果汁的考量,被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2007年-2008年上半年,浓缩果汁价格大幅上涨,但迫于果汁市场竞争激烈,作为产业下游的汇源果汁无法通过大规模调价来转移成本,导致上市公司资金压力明显增大。汇源果汁2008年半年报(专题解读)显示,该公司当期的销售额12.94亿港元,同比下降5.2%;毛利为3.91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22.2%;摊薄后的每股盈利仅为0.07元,同比下跌72%。

  这一状况让朱新礼更明确地意识到专注产业下游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朱新礼在2008年9月与可口可乐达成出售意向后,多次公开表示要到上游去建果园基地。

  二是汇源曾放弃了一个很好的历史发展机遇。

  有投资界人士回忆,在与德隆合作时期,德隆曾聘请战略咨询机构麦肯锡为汇源的发展做过调研,调研结果是建议汇源加大在低浓度果汁领域的投入。不过,中国最早做果汁市场的汇源当时并未采纳,而是坚持发展100%纯果汁。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统一、康师傅等果汁饮料的后来者,在低浓度果汁市场上做起来,通过低浓度果汁饮料进一步分食汇源在整个果汁市场上的份额。

  直到2007年汇源果汁登陆香港联交所后,才邀当时影视红人王宝强代言、重磅推出低浓度果汁饮料“奇异王果”。这时,统一的“鲜橙多”,康师傅的“每日C”,可口可乐的“美汁源”、“酷儿”等已经主导低浓度果汁市场。

  根据AC尼尔森数据,2008年上半年,在销售价值方面,汇源的纯果汁及中浓度果汁销售量分别占国内市场总额的43.8%和42.4%。但这两块加起来还没有果汁饮料 (25%及以下浓度的果汁饮料)市场大,而在这块市场上汇源只占7.6%的份额。

  汇源仅在果汁市场的局部占据优势,而市场竞争又异常激烈。

  三是渠道之困。香港上市后,汇源的资金主要用在产能扩充上,对渠道分销网络的建设力度不大,导致目前汇源的系列产品主要集中在大的卖场和超市,这使得汇源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朱新礼原本希望通过可口可乐的收购,借力可口可乐强大的分销网络。现在这一算盘落空。

  援手

  禁购令,无疑让朱新礼腹背受敌。

  去年下半年以来,康师傅、百事、统一等先后宣布在中国饮料市场加大投资。此外,汇源并购案终止,并不会阻碍可口可乐在中国拓展包括果汁市场在内的饮料市场。戏剧性的是,可口可乐也已于禁购令公布两周前宣布,未来三年内继续投资额外20亿美元,用于新厂房及分销设施、销售及市场推广和研发。

  营销专家李志起说,汇源重启上市公司的果汁灌装、销售业务,在准备工作落后同行的情况下,尤其需要加大在渠道上的营销推广投入,以做弥补。这个行业的主要玩家之一的 顺鑫农业(行情 股吧)旗下果汁业务负责人称,在得知商务部禁购令时他就预测,汇源会在果汁销售上“进行大的攻势”。

  汇源内部已确定应急方案:力保旗下上市公司“汇源果汁”资产的正常运转,大力推进果汁市场销售,叫停上游果蔬基地建设。

  但是,资金紧张的难题如何破解?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蒋泽中向本报分析,汇源通过市场方式融资的路被堵上,如果政府认可这种完善产业链的发展思路,那么汇源或将可能从政府方面获得一定政策或者资金的支持。

  蒋泽中曾就资本运作、民营企业生存之道等问题而与朱新礼有过深谈。

  投资界人士称,汇源的成长一直得力于地方政府帮助,朱新礼这次会加紧寻求政府方面的支持,包括通过政府关系与一些政府背景的国企牵线搭桥,收购或者注资汇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有企业中可能性较大的,比如国投、华润和中粮。

  从产业层面上来说,国投的可能性较大。国投不仅是中国投资业的龙头企业,而且旗下控股的国投中鲁主要从事浓缩果蔬汁、饮料生产和销售,主导产品为浓缩苹果汁。这与汇源果汁侧重产业下游的灌装、销售正好互补。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做大果汁市场,上下游一体是很好的途径。

  华润、中粮在资本与产业层面都有一定优势。二者旗下都有系列香港上市公司;此外,华润做多元化投资,中粮的定位是食品生产商,二者旗下都有饮料板块的业务。

  不过,上述公司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官方的都是诸如“目前没有投资汇源的计划”的表态。

  华润集团媒体事务负责人梁柱强称,华润集团不评论类似的市场声音。国投集团总裁办相关人士26日表示:国投集团目前没有收购汇源的消息。就该人士了解到的信息,国投集团没有打算通过联合重组的方式发展饮料业务。国投中鲁董秘办人士也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公司没有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打算,也未听说过投资、收购汇源的相关计划。

  分析人士称,从原材料到市场终端,汇源覆盖着整个产业链条中所有环节。如此长的产业链,不但需要非常强大的管理能力,还需要强大的资金链去支撑。在食品行业,能保证这两个链条安全的,只有宁高宁领导的中粮能做到。

  前述为投资基金做顾问的消息人士称,整体出售给中粮或是中粮注资,第二种方案更为可信、可行。

  上述中粮集团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在业务部门层面还未接到调研汇源的相关信息。即便是高层之间有意向,中粮投资汇源仍面临之前所说的同业竞争问题。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贺文 朱熹妍)

板凳
发表于 2009-3-30 21:29:30 | 只看该作者

统一集团总经理暗示欲再度投资入股汇源

2009年03月20日 齐鲁晚报

图为统一企业(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罗智先(资料图)

本报综合消息 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18日被商务部叫停,统一企业(中国)投资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杨寿正日前强调,总经理罗智先不久前曾表示,汇源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投资标的。

统一集团2005年就抢在达能与可口可乐之前,曾经以3030万美元入股汇源果汁5%,后来受限于台湾当局投资大陆40%上限,被迫取消交易。这次可口可乐并购汇源被叫停,台湾也放宽投资上限,将为统一打开再度入股汇源的良好契机。据《海峡都市报》

4
发表于 2009-3-30 21:36:55 | 只看该作者
汇源事件,告诉人们:做事要像任正非那样行事低调,不要像可口可乐那样张扬太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30 21:40:01编辑过]
5
发表于 2009-4-1 16:09:13 | 只看该作者
确实
6
发表于 2009-4-7 12:02:52 | 只看该作者

预想的很好,但是最后没能控制住,有的结果没有考虑到。

7
发表于 2009-4-28 01:31: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