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我们每个人给你100块,你可以收购可口可乐吗?
一个企业的成长总是离不开他生长的土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部门的扶持和支持是企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支柱。尤其是打着民族品牌旗号的企业。作为一个尚在发展中国家的道路上不断奔跑的中国,对企业的发展和重视基本上是抱着一种扶上马送一程的心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如同企业拓展市场一样,树立和培植样板企业,对此类企业扶持的力度和和深度是一言两语不可能说的清楚。 企业就是国家的孩子,国家就是企业的母亲。 当然,很多企业是认同这样的观点的。 可是有一天,孩子被卖了,认了别人的母亲做妈妈。 这样的孩子还不少。 为什么要卖? 按照他的意思:现在价钱好了,现在不卖什么时候卖?我傻啊。 做企业就是用来卖的?! 对于精明的商人来说,企业本身也就是一个商品,论价买卖自然无可厚非。做生意,为了什么?自然是赚钱了。这样的事情我知道也有一些案例,在我身边发生的也不少。可据我知道的,大部分这样的买卖其企业也基本是在二线水平。 但,现在我们知道的是,大宝、乐百氏、中华牙膏、娃哈哈等等都已经成为别人妈妈的孩子了(是不是不可以这么说,可事实就是如此,比如汇源收购后可口可乐说,我们要保留这个品牌。只是会打上可口可乐荣誉出品的字样?以前已经收购的案例在市场上大家已经看到了。) 一线品牌在市场上是对付国外品牌竞争的一个壁垒,同时也是引领国内二三线品牌进入良性竞争的一个航标。当然,或许这只是我个人的片面理解?我想肯定不是,应该是大部分人的渴望。 如果有一天壁垒没有了,八国联军还会不会再次侵入?也许有人说中国从来不缺乏培养企业的土壤,但缺乏留住企业的根本。有人说,国际化发展,自然要与国际接轨。对于国际接轨,那么汇源要被收购自然也是一中接轨的模式。不过,对于这样模式,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转换一下,比如思考一下联想的模式?国际接轨除了被收购,还有收购这条路可以走的。 有人猜测,汇源的经济紧张。对于此类猜测我不知道,因为我不懂什么股票什么期权之类,但我知道汇源的销售还是很不错的,一个销售不错的企业会不会存在经济紧张的问题?如果有,又是什么问题?我不知道,也无法猜测。 也许董事长累了,这么多年,周旋于给类政治、文艺、市场的舞台,需要休息了?还是想在有生之年,利用目前自身强大的资源(如果收购成功的话,经济资源更是膨胀),短期内再创造一个奇迹企业,然后再卖掉? 卖了很多了,是不是可以不要再卖了,如果有一天,我们手里拿的饮料都印着xx荣誉出品的字样,我想我还是喝自来水吧?一直以来,中国一直戴着制造国的帽子,因为我们没有品牌。当我们有品牌之后,我们又陆陆续续地卖了,是不是我们一味地追求利益,而将导致国家利益的最低? 王老吉的成功不仅是其自身的成功,除了其社会责任之外,还有更多的国人的民族意识。汶川大地震,让更多的中国人记住了这个品牌,要喝就喝王老吉成为一种口号。(本人不认识王老吉的人和事,绝无广告嫌疑。) 也许到了某个时候,很多忘记了民族这两个字的含义了,个体利益成为了第一位。只是我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卖?如果,13亿中国人每人捐款100元,是不是有企业可以收购可口可乐,日后在可口可乐的瓶身上打上中国某某出品的字样? 真心的希望,我们喝的,穿的,吃的,用的,能是我们自豪的中国品牌,不知道这样的愿望是不是一种永远的等待? 路,还很长,同志们,齐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