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以为,首先是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现在社会上需要的是职业型人才,大学生教育偏重理论,是研究型人才.学理论呢通常又不分国内外,里外一通分析,学生学下来,空有理论不会动手,不会联系实际,得不出可用的指导思想.这个能力在中学时代的应试教育就被磨灭了.不过这应该是部分的大学生.我想理工类学生应该好很多.我是经济系出身,我是普通高校出来的,我身边很多朋友职业发展上并不顺利,顺利的很少.即使毕业后能顺利就业,现在对未来的担忧也很多.而一些高中同学有些从重点高校出来的,更是如此,说实话他们还不如我们.起码我们在学校里还学习了一些动手的课程,一毕业多少能上手,.他们根本不知道从事什么职业.学的理论很多,会计理论投资理论计量经济统计学ETC,在大学里他们的成绩也是很优秀的. 人才市场肯定是没有饱和的,很朴素的一个观点,大学生也是人,首先要消费.有这么多消费需求,怎么可能供应需求会差这么多? 其次就是用人单位的问题. 经常看用人单位抱怨:你个大学生,连个发票都不会填.类似的.其实那些工作都是初级的工作, "不会"是假,没有经验,没有接触过到是真的.有人可以应付好,有人应付不好,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呀。没有哪个大学生在学校里是专门学填发票的.因此有人得结论,大学生做不了事.这是用人单位心态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