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其它分类] [推荐]向学习企业自主创新

[复制链接] 3
回复
116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8-30 00:5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upload=rar]down60102.asp?ID=62813[/upload]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4
发表于 2006-8-30 11:32:06 | 只看该作者
谢了,先下了再学习。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00:59:31 | 只看该作者
完整版请下载阅读.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00:58:42 | 只看该作者

(一)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演变,国际竞争愈发激烈,自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以来,“自主创新”的提法作为国家战略而引起举国关注。如何有效塑造企业自身“创新”精神,培育其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中国企业在发展进程中最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但是,创新不能仅仅作为口号来喊,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批判就没有创新,没有对外来文化的消化与吸收也难以创新,中国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民族之一,与其说中国的企业缺乏创新型人才,不如说我们更加缺乏自主创新的体制、自主创新的文化、缺乏能够引领相关人才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长久以来,由于受“独尊儒术”的文化影响,中国人的创新能力一度被扼杀于襁褓之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文化压制,让我们习惯于认同和顺从,从不敢有什么自主的、个性鲜明的思想来挑战权威。中国企业的创新,首要任务是培育出企业家自身对创新的正确认识和对自主创新、集体创新精神的激发与管理。而在这方面,中国的道家思想及《道德经》智慧,却有许多可取之处。

许多人骂老子,说老子崇尚“无为”、“不争”,甚至劝人“绝圣弃智”,回到“小国寡民”……是典型的“愚民政策”,是消极的回避竞争,是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者。其实,这些人抱着对老子思想的一知半解而妄自揣测,完全没有真正读懂智慧的老子。

 

(二)

从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老子生平的寥寥数语,我看到的是一位思维如水般灵动不滞、与时俱进的大智者。

《史记·老子列传》中记载:“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以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在太史公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当年的孔子,作为一名热血青年,看到周礼的废弃,世道的衰落,于是胸怀文艺复兴的宏伟目标,千里迢迢从鲁国赶去中央政府,向老子咨询:该如何策划才能恢复周朝的“礼制”,而回复昔日的盛世。

老子却站在宏观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明确的告诉他:周礼的衰落,是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的必然结果,现在,连那些制订“礼制”的人都不复存在了,我们还停留、倒退回去,又有产生什么实际的意义和价值呢?那么,该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给自己的人生准确定位呢?我们应该顺应时机,“与时俱进”,机会来了,就要创新、发展(则驾),机会不到,就应该稍息、等待,把握科学发展观,而不能人为的冒进(则蓬累而行)。

孔子回去后,发出了著名的“犹龙之叹”!

这是史书上对老子思想的最客观、公正评价。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