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标题: 接受现实的残缺 [打印本页]

作者: gohome    时间: 2006-8-1 10:28
标题: 接受现实的残缺

 

 

    现实是什么,现实等于不如意?

    别人有车,有房,有妻,有子,有成功的社交圈,看起来好象是很成功,于是在我们理想化的心中,就有了如下的定义。

    对于妻子,不知道是不是每一个男人的要求均不同,但大部分男人会希望自己的妻子内可当贤内助,外可独当一面,人又长得漂亮。人一但建立起心目的衡量标准,便会对周围的事物冷眼相待,于是以自己的标准来看待妻子,当埋怨一多,家庭便逐渐有了裂缝。

对于孩子,看到别人聪明可爱的孩子,巴不得自己的孩子能够懂事,聪明,又讨人喜爱。孩子一但做出一些你认为难以理解的行为,便轻易下结论,此子不可教也。聪明的孩子便会开始远离你,从而在彼此心中种下距离。

对于朋友,只要是涉及利益关系,便认为这是在逢场作戏,天下没有真正的朋友。

唯独对于父亲,我知道欠他的实在太多了,某次父亲知道我经济危机,居然拿钱给我当生活费,自从懂事起,从来还没有这么尴尬过。未婚前,我赚的钱足够我去潇洒,婚后,当入不敷出时,我才知道,原来经济才是葬送婚姻的主要原因。作为一个男人,当然知道婚姻的重要性,所以让家庭根基稳固就成了我努力的方向。这便又成为一个衡量家庭稳定性的标准,可事实呢?事实是什么,事实难道是妻子见你经济困难时便离你而去吗?当然不是这样,那么你又担心什么呢?

现在想来,原来唯一担心的是,别人有车,有房,有一个看似不错的社交圈。原来你是在羡慕这个物欲横飞的社会啊。

昨天晚上,我又发脾气了,就因为用该死的标准来衡量一个只有10多个月的孩子,儿童专家们说,小孩的性格在3岁以前就已经形成,而玄学家却说,你这孩子,出生的时日确定了她性格上的暴躁。星相书上却认为,双鱼座的女儿温柔可爱。

女儿,当你这么小的年纪便学会骂人,发脾气,咬人时,你可知你父亲此刻心中在想什么,我在想,是我教得不好,我与你相处的时间不多,还是你妈妈的教育出问题,而对于一个只有10多个月的孩子,你又为何作出如此多的要求呢?

记得前一段时间,妻的同事的儿子因为中考分数达不到设定的目标,就整天泡在KTV,儿子也消极,整个家庭均很不开心。我在想,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仍深深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也许不清楚儒家的思想中心是什么,但他们的确在几千年的文化熏陶中,不断的用仁、义、礼、智、信来要求自己的孩子。一但他们达不到这个标准,便认为这是一个无法出人头地的孩子。

中国过劳死的企业家越来越大,昨晚在央视上看到马云,实在瘦得可怜,不禁让人想起武侠小说里那些一剑便能穿喉的高人,同样的瘦骨仙风,执着追求最终能成大器者,与心宽体胖终日无所事事的庸者,他们的生命历程,最后终得入土为安。

人,在生命的历程中,终归是要向现实妥协,也许当我们试着去接受现实的残缺,才能知道生活真正的美在哪里吧。

那平淡似水,那天伦之乐,那幸福安康,也许便是我们需要在残缺中寻找的方向。你呢?你甘于接受现实的残缺吗?你是如何看待成功者与庸者的最终结局?欢迎探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1 12:17:47编辑过]

作者: 扬子    时间: 2006-8-1 11:06

感觉兄这个帖子似有些消极?

记得四禅天兄以前曾在一个帖子里提及,那种以出世心做入世事业的佛家情怀,是真正的勇猛.

成功者,庸者,能否不去刻意,不在心里时时端着这个念头?或许,这样生命会开阔一些?


作者: gohome    时间: 2006-8-1 12:15

嗯,有道理。

确因很多人对成功的定义比较模糊,可能文中要表达的意思也不清晰吧,我的意思是所谓的成功者与庸者是否有各人的标准,也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要用出世心做入世事业,不刻意端成功与庸者这个念头,的确也是一种修炼,而目前我正有这种因家庭和事业之间的不平衡而产生的困惑,多谢扬子指点,也欢迎其它家人交流文中最后的问题。


作者: yub_hu    时间: 2006-8-1 16:33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
以灰心。兄大不必以己之短较他人之长,方寸之间自有真男儿,消却心中抑郁,眼前自有月到风来。


作者: 小狗的骨头    时间: 2006-8-1 16:38

最近没睡好,先写一些与gohome兄讨论:

前几天看南怀瑾的书,文中提到,其实这个世界根本无所谓残缺,只是"我们"认为是残缺的,只是我们自以为而已,但"现实"并没有亲口告诉"我们",我是残缺的,它只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自己运转着而已!

成功?庸者?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庸者,是谁定义这名词的,凭什么依据定义?

放下吧,因为这一切都是"前人"告诉我们的,而这个"前人"说的到底对不对呢?如果对,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

那到底哪个"前人"的智慧,才是圆满的,能让我们幸福没有烦恼的活着?

佛家有云:自性自度,道家有云:悟者自得,儒家有云:修身为本

真正的幸福:活在当下

以前看过许多名人,得道之人这么说过,最近终于真正明白了!

 

 


作者: rgang    时间: 2006-8-1 19:34

本想多说几句,却又不知如何说是好.

有时候,生活就等于一日三餐,锅碗瓢盆,上班下班,老婆孩子,外加上升职加薪.还能有什么?大家都是这么过的,只不过有些人级别高一些而已,各有各的烦恼.所谓幸福其实就在这样平淡无味的生活中,但是我们要用心去找出来而已.试着发现生活中的快乐的一面,美好的一面.需要我们换一个方向去看这种生活,或许就能够找到自己满足的地方?

也许你的小女儿已经依依哑哑地叫你"爸爸"了吧,当你下班以后疲惫的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时,可爱的小女儿为你送来一杯水;当你为工作中的不如意而夜不成寐时,妻默默的为你祈祷;........这是不是平淡生活中的闪光的幸福呢.


作者: dayong0211    时间: 2006-8-2 08:45

这种情绪在人生中几个阶段出现实属正常,人毕竟活在现实之中,自然会用现实中鲜活的例子来比较衡量;所以社会中的人们才有不同的生活价值观。

关键是这种观念一旦令自己灰心沮丧,就要端正态度考虑自己的过往的一切是否符合自己,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可能需要一次超越。


作者: sliverwolf    时间: 2006-8-2 08:52

岂能事事如意?有时也不要太苛刻了。完满如何?残缺又是如何?其实都是自己,也都是自己的人生,你能摆脱吗?不能。

有些感到激情,有些还带着淡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看见别人如何,却又忘记了自己,在攀比中逐渐忘记了自己。何不追求一种真情真性的人生?

找一些属于自己的快乐吧,每个人的爱好都不尽相同,在这些属于自己的娱乐中疏缓自己,在勾心斗角的生活中找一份安宁,也不是一种和谐人生?

平静、安详、不滞于物,也不是一种自信而潇洒的人生吗?


作者: 地平线    时间: 2006-8-2 11:26

很高兴又看到gohome的文字。喜欢。

曾国藩的书斋名为“求缺斋”。

理解、认同生活中有残缺,才能真正的积极和勇猛。


作者: gohome    时间: 2006-8-2 11:52
QUOTE:
以下是引用yub_hu在2006-8-1 16:33:58的发言: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
以灰心。兄大不必以己之短较他人之长,方寸之间自有真男儿,消却心中抑郁,眼前自有月到风来。

 

不必以己之短较他人之长,嗯,我想这也是内心作怪的主因之一吧。每一个有志气的人总不免时刻严于要求自己,当自己的理想和想法得不到实现时,总会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制订的个人计划实现不了,中期的目标眼看时间不多。

消却心中抑郁,眼前自有月到风来,多谢提点。


作者: gohome    时间: 2006-8-2 12:08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狗的骨头在2006-8-1 16:38:12的发言:

最近没睡好,先写一些与gohome兄讨论:

前几天看南怀瑾的书,文中提到,其实这个世界根本无所谓残缺,只是"我们"认为是残缺的,只是我们自以为而已,但"现实"并没有亲口告诉"我们",我是残缺的,它只是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自己运转着而已!

成功?庸者?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庸者,是谁定义这名词的,凭什么依据定义?

放下吧,因为这一切都是"前人"告诉我们的,而这个"前人"说的到底对不对呢?如果对,我们为什么会有烦恼?

那到底哪个"前人"的智慧,才是圆满的,能让我们幸福没有烦恼的活着?

佛家有云:自性自度,道家有云:悟者自得,儒家有云:修身为本

真正的幸福:活在当下

以前看过许多名人,得道之人这么说过,最近终于真正明白了!

 

 

世间因为没有完美,因此也就必定存在残缺,残缺是不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这倒难以验证。但残缺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人生事,十有八九为不如意,如果我们愿意去接受残缺,更能衬托那一小部分的快乐。

多谢你的观点,放下成功者与庸者的区别,这是一个目标,但决不是目前我这年龄能够做到的,人生若什么均看破,也就可以青灯伴佛了。


作者: gohome    时间: 2006-8-2 12:51
QUOTE:
以下是引用rgang在2006-8-1 19:34:09的发言:

本想多说几句,却又不知如何说是好.

有时候,生活就等于一日三餐,锅碗瓢盆,上班下班,老婆孩子,外加上升职加薪.还能有什么?大家都是这么过的,只不过有些人级别高一些而已,各有各的烦恼.所谓幸福其实就在这样平淡无味的生活中,但是我们要用心去找出来而已.试着发现生活中的快乐的一面,美好的一面.需要我们换一个方向去看这种生活,或许就能够找到自己满足的地方?

也许你的小女儿已经依依哑哑地叫你"爸爸"了吧,当你下班以后疲惫的坐在家里的沙发上时,可爱的小女儿为你送来一杯水;当你为工作中的不如意而夜不成寐时,妻默默的为你祈祷;........这是不是平淡生活中的闪光的幸福呢.

嗯,rgang的幸福和我基本是比较接近,所以目前我正在努力为这种幸福提供基本的经济基础,呵。

PS:小女现在会叫爸爸(标准的普通话),daddy,爸。但还不会端水,即使会端,也是将一半水端到嘴里,一半水端到上衣。


作者: gohome    时间: 2006-8-2 12:52
QUOTE:
以下是引用dayong0211在2006-8-2 8:45:33的发言:

这种情绪在人生中几个阶段出现实属正常,人毕竟活在现实之中,自然会用现实中鲜活的例子来比较衡量;所以社会中的人们才有不同的生活价值观。

关键是这种观念一旦令自己灰心沮丧,就要端正态度考虑自己的过往的一切是否符合自己,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可能需要一次超越。

谢谢,同感.
作者: gohome    时间: 2006-8-2 13:08
QUOTE:
以下是引用sliverwolf在2006-8-2 8:52:55的发言:

岂能事事如意?有时也不要太苛刻了。完满如何?残缺又是如何?其实都是自己,也都是自己的人生,你能摆脱吗?不能。

有些感到激情,有些还带着淡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看见别人如何,却又忘记了自己,在攀比中逐渐忘记了自己。何不追求一种真情真性的人生?

找一些属于自己的快乐吧,每个人的爱好都不尽相同,在这些属于自己的娱乐中疏缓自己,在勾心斗角的生活中找一份安宁,也不是一种和谐人生?

平静、安详、不滞于物,也不是一种自信而潇洒的人生吗?

是啊,在不平静的社会中学习平静,接受生活的残缺是需要勇气的。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的人生不会出现大的残缺,一些残缺不是谁均能承受得了的。

有一位朋友,不管刮风下雨,早上6点基本上会去海里游泳。还有一位伯伯,不管刮风下雨,基本晚上6点到9点均会绕着城市的主干道散步一圈。成功有时候看起来,很接近,就象上面的两位一样,持续做一些小事。成功有时候看起来又很遥远,就象我一样,有时想学习以上两位做一些持续的小事,或戒掉一些坏习惯,却老是半途而废。


作者: gohome    时间: 2006-8-2 13:09
QUOTE:
以下是引用地平线在2006-8-2 11:26:41的发言:

很高兴又看到gohome的文字。喜欢。

曾国藩的书斋名为“求缺斋”。

理解、认同生活中有残缺,才能真正的积极和勇猛。

多谢地平线兄共勉。
作者: 小狗的骨头    时间: 2006-8-2 14:00

世间因为没有完美,因此也就必定存在残缺,残缺是不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这倒难以验证。但残缺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人生事,十有八九为不如意,如果我们愿意去接受残缺,更能衬托那一小部分的快乐。

呵呵,你的完美是相对于残缺,因为有了残缺才有美好,没有残缺就没有美好,选择了美好,就必须带上残缺,就肯定有烦恼,这是自己的选择,快乐是自己,痛苦也是自己,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自己的心选择的,不能怪别人.所以,如果gohome兄选择生活在快乐与痛苦相对的世界里,如能做到rang兄所言,人生大部分时候确实是会很快乐的,因为已经接近于"活在当下"了.........

"残缺是不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这倒难以验证",呵呵,说到了关键,"残缺"这个观念是如何到达我们的内心的呢?我们生来就有吗?

放下成功者与庸者的区别,这是一个目标,但决不是目前我这年龄能够做到的,人生若什么均看破,也就可以青灯伴佛了。

依你所说,好象指的是小乘佛学,避世修行,不问世事,以为这就是佛学的全部,这是误区之一.

圆满的佛学还有下部分:大乘佛学,积极入世,舍己为人,也正如扬子兄所言:以出世之心,为入世之事

说白点,佛学是心性之学(通过修行可以证明的),或者打个比喻:如果说心理学是青涩的苹果,那佛学就是瓜熟蒂落的苹果

这也是我参悟佛学之后,放弃考心理学研究生的原因........

放下与否,与年龄无关,时机到了,自然放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 14:01:47编辑过]

作者: gohome    时间: 2006-8-2 16:20
QUOTE:
以下是引用小狗的骨头在2006-8-2 14:00:15的发言:

说白点,佛学是心性之学(通过修行可以证明的),或者打个比喻:如果说心理学是青涩的苹果,那佛学就是瓜熟蒂落的苹果

这也是我参悟佛学之后,放弃考心理学研究生的原因........

放下与否,与年龄无关,时机到了,自然放下!


 

我对佛学了解甚少,所以也就谈不上去参悟,这可能是我目前看事物片面性的原因吧。

但是,就我目前对人生的理解,我仍不十分赞成“放下与否,与年龄无关”。

佛祖释加牟尼也是在大难后迫于无奈,才最终修行成佛的,没有苦难的经验,单靠自我的修行,想速成到达彼岸需要很高的灵性,更多依靠的是,对事物,对人生判断的不断累积,不敢说这种积累就一定与年龄有关,但在大千世界里,古老代表永恒,同样一棵大树,没有经历大风雨,难以成就美妙的年轮。

可能我想表达的是,年龄有时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个人的思想,就象你所说的,若我选择生活在快乐与痛苦相对的世界里,我用接受现实的残缺去度过痛苦,有时会比老活在“当下的快乐”更实在。

佛学更多属于一种信仰,心理学更多的是属于一门科学,我倒是希望兄能够考取心理学。

话题探讨不分对错,分享观点,也希望得到它人的启发,谢谢“骨头”兄的指点。


作者: 魏骨风    时间: 2006-8-2 16:24

更多的时候是庸者自扰,用一种客观的世俗认同的“标准”来评判自己,带来的只是自己内心的失衡。

追求平衡的人生,在工作、生活、情感、事业之中做权衡,可能是我们一辈子都要做的选择;人生就是一摆钟,在悲和喜,在富与穷,在苦与乐之间摇摆,或许,有起伏才证明我们还活着的。


作者: 小狗的骨头    时间: 2006-8-2 21:24

佛祖释加牟尼也是在大难后迫于无奈,才最终修行成佛的,没有苦难的经验,单靠自我的修行,想速成到达彼岸需要很高的灵性,更多依靠的是,对事物,对人生判断的不断累积,不敢说这种积累就一定与年龄有关,但在大千世界里,古老代表永恒,同样一棵大树,没有经历大风雨,难以成就美妙的年轮。
可能我想表达的是,年龄有时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个人的思想,就象你所说的。

呵呵,gohome兄说的没错,你说的是实际的修行,不经磨难,如何成就?不管佛也好,圣贤也好,有所成就的人也好,都必须经历风雨,才能成就美妙的年轮.......

而我说的放下,与年龄无关,是指见地(理论):

一.学习佛的思想,学习圣贤的思想,站在伟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变幻,人类生死循环,从而获悉人生的真谛

二.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即使不出门,亦能洞悉世界上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人生,比如我,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部关于人生方面的电影了,很多人性,人世间的人情冷暖我都能观察过了

三.现实生活的观察,看看我们身边的朋友,同事,有多少人能够每天幸福开心,总有一些烦恼,总有一些问题,永远摆脱不了,问题到底出现在哪?

若我选择生活在快乐与痛苦相对的世界里,我用接受现实的残缺去度过痛苦,有时会比老活在“当下的快乐”更实在

呵呵,接受现实的残缺确实是正确明智的,不过人生是一个过程,就象爬山一样,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风景,当兄体悟出"当下的快乐"背后的义趣时,亦能在见地上畅游人生,上下风景随意观之.....

佛学更多属于一种信仰,心理学更多的是属于一门科学,我倒是希望兄能够考取心理学。

呵呵,与其说佛学是信仰,不如说其是智慧(道)的化身,其实如南怀瑾先生所言,佛学亦是一门生命科学,佛学的理论通过佛法(修行方法),是可以证明的,就象现在的科学一样,先提出理论,再以实验方法来证明一样.

至于佛学为什么会落于如此窘境?

一。文字的阻碍,就象我们看不懂文言文一样,根本理解不了文字后面的义趣

二.学佛之人,不求甚解,甚至误解,犹如儒家,道家的遭遇一样,尤其是一些"名人"所造成的危害.

三.以讹传讹,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看看现在大部份电影等一些传播载体,对佛学的理解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

其实有些人不用在当世经历太多的磨难,见道之后,当下就能放下,这牵涉到佛学进一步的理论,暂不用说!

话题探讨不分对错,分享观点,也希望得到它人的启发,谢谢“骨头”兄的指点。

呵呵,gohome兄的风度确实令人敬佩,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我们只是互相学习,就象我与少天兄,毛虫兄所讨论的一样,各取所长,才是智慧之人.

达摩祖师曾经说过:后世,见道之人甚多,修道之人甚少.......

而这也是毛虫兄提醒过我的

QUOTE:
我对佛学了解甚少,所以也就谈不上去参悟,这可能是我目前看事物片面性的原因吧。

呵呵,如我的座右铭, 我宁愿明明白白的死去,也不愿意迷迷忽忽的过一生,儒家有云:朝闻道,夕可死,理论上我看的破,可真要我死,考验真的来了,我却不知道能不能做到,这就是修行的工夫,需要人生的磨练,而我相信这部分gohome兄的功力比我深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2 21:45:36编辑过]

作者: 快乐小羊    时间: 2006-8-3 11:22

其实我昨天就看了LZ的文章,当时就写了有些东西,但最终因为电脑的问题,没能成功发表.从昨天到今天,还是想写点东西与楼主探讨.

一.LZ对待生活的态度,总是看到其消极的一面吧!

   以马云为例,你看到的马云竟然是"可怜的马云",就是因为他瘦骨嶙峋吗?鄙人以为,"可怜"二字用在马云身上,实在有些不妥.鄙人在清华大学与很多同学一起与马云做过近3个小时的沟通与交流.马云是个很自信,很热爱自己事业的一个人.我能真实地感受到他为他的阿里巴巴而兴奋,他为他的事业而感动.退一步而言,纵然他哪天累得病到了,他躺在病床上也是幸福的,因为他心理上获得了满足,我相信那种满足不是任何人或物质能够带给他的.  

二.LZ能够写出上述文字,鄙人觉得楼主是个很追求上进,成功的人

   诚然,每个人愿意追求什么样的成功,是可以自己定义的,因为每个人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成功也是可以通过体现社会价值来反映的.但是感觉LZ对待成功的态度在当前有些消极.其实缺陷是一种恩惠,LZ觉得呢?做人最大的乐趣在于通过奋斗去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有缺点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完美,有匮乏之处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努力。美国有一部电视片,讲的是一位富翁给后代留下了用不尽的遗产,结果他的后代全都变成了吸毒的、自杀的、进监狱的,或者精神病患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位富翁给自己后代留下的钱太多了,以致他们不需要劳动就可以继承一大笔财产。继承一大笔财富,就几乎什么都能买到。所以,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缺的时候,他的生存空间就被剥夺掉了。如果我们每天早上醒过来,感到自己今天缺点儿什么,感到自己还需要更加完美,感到自己还有追求,那是一件多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说了那么多,不知道是否有可取之处?

     希望LZ以及其它家人探讨!!

  


作者: 快乐小羊    时间: 2006-8-3 11:23

其实我昨天就看了LZ的文章,当时就写了有些东西,但最终因为电脑的问题,没能成功发表.从昨天到今天,还是想写点东西与楼主探讨.

一.LZ对待生活的态度,总是看到其消极的一面吧!

   以马云为例,你看到的马云竟然是"可怜的马云",就是因为他瘦骨嶙峋吗?鄙人以为,"可怜"二字用在马云身上,实在有些不妥.鄙人在清华大学与很多同学一起与马云做过近3个小时的沟通与交流.马云是个很自信,很热爱自己事业的一个人.我能真实地感受到他为他的阿里巴巴而兴奋,他为他的事业而感动.退一步而言,纵然他哪天累得病到了,他躺在病床上也是幸福的,因为他心理上获得了满足,我相信那种满足不是任何人或物质能够带给他的.  

二.LZ能够写出上述文字,鄙人觉得楼主是个很追求上进,成功的人

   诚然,每个人愿意追求什么样的成功,是可以自己定义的,因为每个人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成功也是可以通过体现社会价值来反映的.但是感觉LZ对待成功的态度在当前有些消极.其实缺陷是一种恩惠,LZ觉得呢?做人最大的乐趣在于通过奋斗去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有缺点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完美,有匮乏之处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努力。美国有一部电视片,讲的是一位富翁给后代留下了用不尽的遗产,结果他的后代全都变成了吸毒的、自杀的、进监狱的,或者精神病患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位富翁给自己后代留下的钱太多了,以致他们不需要劳动就可以继承一大笔财产。继承一大笔财富,就几乎什么都能买到。所以,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缺的时候,他的生存空间就被剥夺掉了。如果我们每天早上醒过来,感到自己今天缺点儿什么,感到自己还需要更加完美,感到自己还有追求,那是一件多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说了那么多,不知道是否有可取之处?

     希望LZ以及其它家人探讨!!


作者: 快乐小羊    时间: 2006-8-3 11:25

其实我昨天就看了LZ的文章,当时就写了有些东西,但最终因为电脑的问题,没能成功发表.从昨天到今天,还是想写点东西与楼主探讨.

一.LZ对待生活的态度,总是看到其消极的一面吧!

   以马云为例,你看到的马云竟然是"可怜的马云",就是因为他瘦骨嶙峋吗?鄙人以为,"可怜"二字用在马云身上,实在有些不妥.鄙人在清华大学与很多同学一起与马云做过近3个小时的沟通与交流.马云是个很自信,很热爱自己事业的一个人.我能真实地感受到他为他的阿里巴巴而兴奋,他为他的事业而感动.退一步而言,纵然他哪天累得病到了,他躺在病床上也是幸福的,因为他心理上获得了满足,我相信那种满足不是任何人或物质能够带给他的.  

二.LZ能够写出上述文字,鄙人觉得楼主是个很追求上进,成功的人

   诚然,每个人愿意追求什么样的成功,是可以自己定义的,因为每个人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成功也是可以通过体现社会价值来反映的.但是感觉LZ对待成功的态度在当前有些消极.其实缺陷是一种恩惠,LZ觉得呢?做人最大的乐趣在于通过奋斗去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有缺点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完美,有匮乏之处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努力。美国有一部电视片,讲的是一位富翁给后代留下了用不尽的遗产,结果他的后代全都变成了吸毒的、自杀的、进监狱的,或者精神病患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位富翁给自己后代留下的钱太多了,以致他们不需要劳动就可以继承一大笔财产。继承一大笔财富,就几乎什么都能买到。所以,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缺的时候,他的生存空间就被剥夺掉了。如果我们每天早上醒过来,感到自己今天缺点儿什么,感到自己还需要更加完美,感到自己还有追求,那是一件多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说了那么多,不知道是否有可取之处?

     希望LZ以及其它家人探讨!!


作者: flyboy_zlb    时间: 2006-8-3 18:33

楼主说得有些道理,但是人生千万别看破了.否则就是有些无法理解的事情发生.其实人在世界上怎样生活,是你自己追求的目标,千万别因为别人有车和房子,就感觉怎样了.其实每一个人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而最终的目标是一样的,大家最终都会走入大地的.那么在短暂的几十载的生命中,活的宽松、宽容些是不是好一些。千万别被世俗所累,特别是钱财的折磨。只要有一口饭有自己的生活,应该感到满足。而至于妻子,其实要看你怎么看待了,满意与满足就是一念之差。求真、求实才是最理想的生活状态。


作者: 少天    时间: 2006-8-3 23:28

人生是看不破的,好象真理是没有绝对的。

人对幸福的判断很容易受到当时自己的生活状态的影响,所以幸福也是没有道理的。

梦想与现实也是在人的一生中不停交替更换的。看到了曙光,便追求了梦想,未来迷茫,便接受了现实。所以这些也是不用多想的。

用心体验眼前的点点滴滴才是对的。有阳光就有乌云,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快乐也有悲伤,自然,有圆满便无法避免残缺。

该发脾气硬压着修身养性,未必有益身心健康,呵呵,其实你已经很幸福了。


作者: gohome    时间: 2006-8-4 11:57
QUOTE:

于佛学为什么会落于如此窘境?

一。文字的阻碍,就象我们看不懂文言文一样,根本理解不了文字后面的义趣

二.学佛之人,不求甚解,甚至误解,犹如儒家,道家的遭遇一样,尤其是一些"名人"所造成的危害.

三.以讹传讹,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看看现在大部份电影等一些传播载体,对佛学的理解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

其实有些人不用在当世经历太多的磨难,见道之后,当下就能放下,这牵涉到佛学进一步的理论,暂不用说!

 

想及时回复骨头兄,可惜没有时间。

在人生磨练方面,骨头兄过奖了,我相信对佛有了解,甚至想去参悟的人,人生阅历肯定也不简单。

至于佛法,至少在我身边从小到大都是围绕着的,虽然没有系统的理论,但这种表面的感知却总是深植脑海。

佛法无边,其实我也想知道,为什么最开心的和尚是酒肉穿肠过的人,是否是他们的修行低人一等,或者在他们的心中,佛法仍无到达最高境界。

学佛,在我看来,有两种解释,一是学佛法,一是修炼信仰,佛法深不等于信仰深,表面学佛法理念而没有遭受经验的人,应该无法体会佛祖在心中的感觉,这是需要的一种甚大的信仰力量才能做到的。

有一个身边真实却难以解释的故事 ,听说有一个学佛的人,在抓毒贩时,被用土枪击其背而无损伤,枪被夺后,毒贩却被击出一个大洞。真是难以解释,学佛真的能与此事联系起来吗,个人现在仍有一个疑问,佛法在我央央大国中,真正能够懂其法内涵的民众少得可怜,佛更多成为一种精神的寄托,而有时这种精神的寄托反而其力量更大。信仰是在人们对遭遇世间无法解释的万物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的传播依靠一定理论,即如果没有理论的佛法,佛教也就不能成为世界第三大教了。

佛产生的信仰力量和理论之间的关系仅在于此吗,为何央央大国中独信佛的精神力量,而少有人能够去参悟,少林寺的主持接受布拉特的邀请到德国看球,他说是为了让少林武术能够传播,佛的思想难道最终的目的在于传播,所谓有缘者自然便能入道,那不传播如何发现有缘者。

题外话,兄别见笑哦,实在对佛了解甚少,至少通过这贴有空可得花时间补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4 12:03:51编辑过]

作者: gohome    时间: 2006-8-4 13:25
QUOTE:
以下是引用快乐小羊在2006-8-3 11:25:54的发言:

其实我昨天就看了LZ的文章,当时就写了有些东西,但最终因为电脑的问题,没能成功发表.从昨天到今天,还是想写点东西与楼主探讨.

一.LZ对待生活的态度,总是看到其消极的一面吧!

   以马云为例,你看到的马云竟然是"可怜的马云",就是因为他瘦骨嶙峋吗?鄙人以为,"可怜"二字用在马云身上,实在有些不妥.鄙人在清华大学与很多同学一起与马云做过近3个小时的沟通与交流.马云是个很自信,很热爱自己事业的一个人.我能真实地感受到他为他的阿里巴巴而兴奋,他为他的事业而感动.退一步而言,纵然他哪天累得病到了,他躺在病床上也是幸福的,因为他心理上获得了满足,我相信那种满足不是任何人或物质能够带给他的.  

二.LZ能够写出上述文字,鄙人觉得楼主是个很追求上进,成功的人

   诚然,每个人愿意追求什么样的成功,是可以自己定义的,因为每个人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成功也是可以通过体现社会价值来反映的.但是感觉LZ对待成功的态度在当前有些消极.其实缺陷是一种恩惠,LZ觉得呢?做人最大的乐趣在于通过奋斗去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有缺点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完美,有匮乏之处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努力。美国有一部电视片,讲的是一位富翁给后代留下了用不尽的遗产,结果他的后代全都变成了吸毒的、自杀的、进监狱的,或者精神病患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位富翁给自己后代留下的钱太多了,以致他们不需要劳动就可以继承一大笔财产。继承一大笔财富,就几乎什么都能买到。所以,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缺的时候,他的生存空间就被剥夺掉了。如果我们每天早上醒过来,感到自己今天缺点儿什么,感到自己还需要更加完美,感到自己还有追求,那是一件多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说了那么多,不知道是否有可取之处?

     希望LZ以及其它家人探讨!!

多谢小羊mm,回复没了再重写,很多人没有这样的耐心。同样先多谢你这么用心的观点。

其实我对生活的态度,基本上大部分时间是乐观的,就象少天所说的,其实我比别人得到的并不少,所以在处理与对待生活方面还是有一定自信的。可能文章的表达让人觉得稍悲观。

对于马云,我可能没有意识到我的表达会给他造成不公平,我只是想借助最近纷纷讨论的企业家压力过大,到期过劳死的现象,其实我个人满欣赏马云的,只是突然看到他在电视上的憔悴,又想到真正的管理者应该是生活的强者,他们对企业的管理游刃有余,对生活的态度又表达得很健康,例如王石,我更加喜欢王石类的企业家。马云很廋不代表就不健康,我只是希望他让人看起来更健康,以至不会轻易让人就想起他的健康与他的事业成反比。

我们在执着的追求,最终能够剩下什么吗,我觉得剩下健康,本身就是最可贵的,这是不同人的不同生活态度,如果某个人为了他的追求而最终倒下,他或许在倒下的时候会觉得很成功,但我不是这类人,我宁可要健康。因为健康不仅是对你自己的负责,同样你也须对你的妻子,儿女负责。当有一天,你觉得你已经尽职了,你再倒下,你才可以无悔。

比尔。盖茨是世界上捐款最多的人,他的遗愿里没有留下一分钱给后代,钱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一个钱对他来说没有意义的家伙,他的残缺在哪里呢。他在为实现他人生的最大价值而奋斗。而千千万万连饭都吃不饱的人,他们的梦想只是有一顿吃得饱的饭。


作者: gohome    时间: 2006-8-4 13:27
QUOTE:
以下是引用少天在2006-8-3 23:28:19的发言:

人生是看不破的,好象真理是没有绝对的。

人对幸福的判断很容易受到当时自己的生活状态的影响,所以幸福也是没有道理的。

梦想与现实也是在人的一生中不停交替更换的。看到了曙光,便追求了梦想,未来迷茫,便接受了现实。所以这些也是不用多想的。

用心体验眼前的点点滴滴才是对的。有阳光就有乌云,有白天就有黑夜,有快乐也有悲伤,自然,有圆满便无法避免残缺。

该发脾气硬压着修身养性,未必有益身心健康,呵呵,其实你已经很幸福了。

谢谢少天,我比较同意“人生是看不破的”
作者: 四禅天    时间: 2006-8-4 23:51

夜里收到扬子的信息,才看到了gohome这篇帖子

gohome的文字四禅天一直很喜欢,这篇文字也一样,虽然不知gohome在什么心境写下这些文字。看文字gohome应该有个10个月的女儿,这点倒和四禅天有了共同的语言,因为四禅天正有着13个月大的女儿,而且是两个呵呵!

gohome的问题好像自己已经回答了,成功和庸者本是两个词,倒是人常常被两个词包围了自己的心。

阿客琉斯是古希腊民族精神的一个代表,其一生都是满足个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与其默默无闻的死去,不如在光荣的冒险中获得巨大而短促的欢乐“

阿客琉斯是国王佩留斯和海神之女芯提斯的儿子,他的母亲曾提着他的双足将他浸在琝河中使他刀枪不入,争吵女神为了报复希腊,使得特洛依王子赢得了希腊美女海伦的爱情,引起希腊联邦的震怒,从而引发了特洛伊战争。这场战争历时10年死伤无数,众神也纷纷参与进来,这就是著名的众神之战。这场战争中阿客琉斯是希腊的主要战将,可是由于和主帅不和,阿客琉斯便不再出战,任凭自己的同胞死在特洛依人的刀剑之下,如果不是雅典娜阻止他几乎杀掉主帅。忘我的战斗精神,温厚善良的情感和个人尊严的敏感意识完全融入到一个性格当中,对荣誉的理解和追求是阿客琉斯性格的核心支点。

“阿客琉斯的出现是人类自我认识的漫长里程里的一个光辉路标”

无畏的性格和致命的弱点相统一,四禅天觉得神话总带有一定的隐谕,最终阿客琉斯被敌人射中脚后跟而死,希腊人在自己无敌无畏的英雄身上留下一个致命的弱点,也许正是人类对自己民族英雄的辨证认识。

“认识你自己,忠实于你自己”

四禅天近年主要要求在追求尽量的“知行合一”,很难但需要坚持,四禅天是欣赏入局呐喊的, 但要先养成"出局"的那份宽容, 才能将"入局"真正的做到位。看了很多朋友给gohome的回帖,道理都讲到了,生活更多剩下的事情倒是要“知行合一”了。

入夜很难很好的休息,四禅天多数也是为些繁复的俗事而烦恼,还好近年能有一些感觉,原来咒在心中。

gohome的文字更像剖析,讨论的倒也是“破执”,救人病苦外无事功,度人劫难外无佛理。大家都是这么寻常的起居着,隔网神交。无主体客体之分,有开心抒怀之乐,破些固执,添个角度。

这样的夜里喝着铁观音,读着这些意境中的文字。休养这一整天的疲乏,想来都是件很舒服的事情。


四禅天

2006/8/4 北京


作者: gohome    时间: 2006-8-5 13:37
QUOTE:
以下是引用四禅天在2006-8-4 23:51:29的发言:

夜里收到扬子的信息,才看到了gohome这篇帖子

gohome的文字四禅天一直很喜欢,这篇文字也一样,虽然不知gohome在什么心境写下这些文字。看文字gohome应该有个10个月的女儿,这点倒和四禅天有了共同的语言,因为四禅天正有着13个月大的女儿,而且是两个呵呵!

多谢四禅天兄的回复,以前凡是四禅兄的贴子必读,最近因工作缘故,也不知兄的近况,见谅。

我已有一个17个月的女儿,四禅天兄生的双胞胎女儿一定可很可爱吧。

人生就如一条抛物线,起点用的力量越大,抛得就越高,只是最后必定是要落地,很多人当然仍希望抛的这个过程够美妙,够高。阿客琉斯虽然死了,但我想他一定不会后悔当初的选择。

知行合一印证了简单的事,如何能够不厌的去实践,即如我前面所说,一友不管刮风下雨,均到大海游泳,我想这是我需要放下烦心去静思的目标之一,多谢四禅天兄的指点。

想不到四禅天兄也喜欢喝铁观音,潮汕人喝工夫茶其实便是修身养性常用的方法,老辈曾用炭火煮水泡茶,到我辈有的改用酒精灯,有的直接用电热水壶烧水,快速烧开的水倒入壶中,茶叶翻滚,茶味也极快融水,茶色也极好,只可惜入口稍涩,若是换成酒精灯,好象香气又浓一点,若是换成炭火,回复原始,则味更全,且留香齿间。

在这个纷杂快速的社会,若又是不懂得如何停留再走,人的平衡便容易就受到打破,免疫力也会下降,这便是四禅天兄想了解的写此贴的心情,我是希望有时能够静下来思索,学一些好的观点,去掉自己的一些老茧。

再次多谢各位对此贴的关注,并提出许多有探讨意义的观点。


作者: 小狗的骨头    时间: 2006-8-6 18:16

这两天有点工作,趁此机会,也养了养神,平缓了一下心境........

gohome兄提的那些对佛学的疑惑,要么涉及的太深,要么有点玄幻,我即没做到,也没看到,不好妄语,实在是见笑了......

为兄准备了一个帖子,能对佛学有个大概的认识:

http://www.21manager.com/dispbbs.asp?boardid=149&id=88345

您所说的"所谓有缘者自然便能入道,那不传播如何发现有缘者"深感认同,所以我一直感慨网络的传播力量,搜索技术的方便性,是它们让我有机会去寻找我所需要的知识与学问,解决我人生的疑惑!

呵呵,记得近2年前,回复四禅天先生在佛学版发表的帖子,我曾说道:您的方向,亦是我的方向,如今已经入门,要向更深的方向发展了,近日一直和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斗争,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体悟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义理,但还是没发现到底是哪不对劲,如今已明了还是老毛病作祟,还越藏越深,得时时关照它了,感谢gohome,扬子,四禅天!人生路上,有家人们陪着,感觉很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7 8:38:16编辑过]

作者: 山野毛虫    时间: 2006-8-7 10:54

自己表扬一下自己做得还不错. 认真体会过这样一句话,"悲伤是人生的一种权利,它来之不易,也值得我们永远珍惜",世间安得双全法,残缺也是一种美,值得我们去珍视.


作者: gohome    时间: 2006-8-8 09:53

已阅骨头兄推荐的贴子,感觉有所悟,但仍是难以对佛有全新的认识,可能他提的只是一些简单的观点,而没有较详细的论述吧,这对于已经入佛的人,或许能够大彻大悟,但对佛没有深入了解了人,看起来反而象只是在宣扬佛法的好处。

感谢骨头兄,家园正因为有这种温馨的氛围,才得以让大家均能够畅谈。


作者: gohome    时间: 2006-8-8 09:57
QUOTE:
以下是引用山野毛虫在2006-8-7 10:54:40的发言:

自己表扬一下自己做得还不错. 认真体会过这样一句话,"悲伤是人生的一种权利,它来之不易,也值得我们永远珍惜",世间安得双全法,残缺也是一种美,值得我们去珍视.

虫兄也来了,或许接受残缺好象具有一点阿Q精神,但这是现实,反过来说,接受现实也好似让自己变成了生活的强者。
作者: 小狗的骨头    时间: 2006-8-8 10:20

恩,确实如此,当初我也是抱着"审问,慎思,明辩"的态度进去一探究竟,现在我敢肯定那都是事实

其实gohome兄还可以向四禅天先生确认一下,其在家园blog所写禅定,禅动之理,甚是精辟.....


作者: gohome    时间: 2007-7-10 18:41

重读此贴,感触颇深,大家回复时都抱着12分精神,回复的内容均异常认真,家园能有此氛围,真是不容易啊。

此贴肯定是需要久久保留的了.


作者: 小狗的骨头    时间: 2007-7-11 16:57
呵呵,回味良久,gohome兄真是心思细腻........
作者: 我想我做    时间: 2007-7-13 09:53
世间事岂能尽如人愿? 每个人的不如意和如意十之八九都是因果和合.
作者: lmrabbit12    时间: 2007-7-13 20:16
生活还是平淡好,生活本来就是酸甜苦辣组成的,但是我们不应该消极,我们应该要乐观积极向上。
作者: 咖啡的旋律    时间: 2009-6-13 10:24

文字真好!


作者: 咖啡的旋律    时间: 2009-6-13 10:24

文字真好!


作者: 咖啡的旋律    时间: 2009-6-13 10:25

文字真好!


作者: 咖啡的旋律    时间: 2009-6-13 10:25

文字真好!


作者: 咖啡的旋律    时间: 2009-6-13 10:26

文字真好!


作者: 咖啡的旋律    时间: 2009-6-13 10:27

文字真好!


作者: 咖啡的旋律    时间: 2009-6-13 10:27

文字真好!


作者: 咖啡的旋律    时间: 2009-6-13 10:28

文字真好!


作者: 咖啡的旋律    时间: 2009-6-13 10:28

文字真好!


作者: 咖啡的旋律    时间: 2009-6-13 10:29

文字真好!


作者: 咖啡的旋律    时间: 2009-6-13 10:30

文字真好!


作者: 咖啡的旋律    时间: 2009-6-13 10:30

文字真好!


作者: 咖啡的旋律    时间: 2009-6-13 10:31

文字真好!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