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职场健康] [转帖]人生逆境

[复制链接] 19
回复
218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6-5-8 10:04: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个人都可能有环境不好,遭遇坎坷,工作辛苦的时候。说得严重一点,几乎可以
说,在我们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以前,就被注定了要背负起经历各种困难折磨的命运。
    但这并不是说,因此就该认定人间没有乐趣,或生命没有价值。我们虽然被注定了
要靠劳力、靠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虽然被注定了有七情六欲来品尝人间各种各样的
离合悲欢;但在另一方面,我们却有机会欣赏这有鸟语花香的世界,我们还有智慧可以
体味人间苦乐的真谛,我们也还有心情来领略人间的爱心、善良和同情是何等的珍贵。
总而言之,和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比起来,我们的收获是值得的。
    我常把人生比做一次旅行,辛劳和苦难算做是我们所不能不花的旅费。而在这一趟
旅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五色缤纷的经验。当我们痛苦的时候,可以当做那是我
们在旅途中的涉水跋山、走狭路、过险桥。而当我们快乐的时候,那是我们到达了风光
明媚的处所,卸下了行装,洗去了风尘,在欣赏留连。也正如旅行一样,不在某一处风
景区永远停留,而只能在驻足一阵之后,就又该背起行囊去寻觅另一处佳境。
    因此,人间的苦苦乐乐,我们都该把它看做理所当然。做生意顺利的时候,财源滚
滚而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是顺境。一旦遇上风险,逆境来临,就又要过一过节
衣缩食的苦日子,不够坚强的人当逆境来临时,就难免会匆匆结束这次旅行,提早承认
自己的失败;而假如我们够坚强,就该明白,我们就是为经历这些风险而来。
    做为一个像样的旅行家需要勇气,也唯有有勇气承担旅途风险的人才可以到达人生
的胜境,才可以领略到一般人所领略不到的“化险为夷”,“夜尽天明”,“腊尽春回”
等等的乐趣。因此,逢到逆境时,我们要忍一忍、熬一熬、再多拿出一分勇气和信心;
不要只看旅途的艰苦,而要把希望的灯光点亮,去照见那你所想要去的地方。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受到环境压力的时候;但在这时候,你与其悲伤流泪,就不如将
就自己既有的条件去慢慢耕耘,等一旦机会来临,自己也有了足够的条件去应付了,境
遇就好转了。许多事实使我相信,一个人的生活需要可以缩小到最小限度,而一样保持
乐天达观的心倩。只要你自己不让自己消沉灰颓,环境是不能把你怎样的。
    懂得旅行乐趣的人,往往对平坦好走、容易达到的地方没有兴趣,而偏偏喜欢去找
那些险峻的山,未开发的林,或没有人烟的岛。他们认为旅行的乐趣在于克服那些途中
的困难,在于到达别人所不易到达的地方,在于发现新的佳境。
    懂得人生的人也是一样,他们往往不喜欢平稳凡庸的生活,而有胆量去尝试一些困
难的、冒险的、但却有内容、有意义的生活。因为他们知道,当困难克服了,险境过去
了,他们才会尝到一些人生的真味,他们才会真正懂得人生的苦是怎样的苦法,乐又是
怎样的乐法,贫穷的滋味怎样,失恋的滋味如何,而他们最大的收获却往往是成功的快
乐。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谓“人上人”并不是一般功利的想法;
而是说,他可以在生活上比一般人较为豁达开通,眼光远大,做起事来可以得心应手。
如果我们从小就安安稳稳无风无浪的像花朵一样生活在暖房里,我们所见的天日就只有
那一点点,所能适应的温度也就只有那一点点,那还有什么意思呢?

20
发表于 2006-5-9 19:55:44 | 只看该作者
[em01][em06]可以分享
19
 楼主| 发表于 2006-5-9 18:16:23 | 只看该作者
    一份豪纵,一份猖狂,一份不羁,一份敏细,加上一份无从捉摸的飘忽,就织成那
样一种令人系心的性格。我欣赏那种来去自如的我行我素,欣赏当谈话时,忽然提起与
话题全不相干的天外事;也欣赏那点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穷究不舍的兴致。
    对一切的才华,我都有一种发自光大的向慕。我沉迷海顿的音乐,那份欢乐感情与
幸福感,通过百年的岁月,带来对人生的颂赞。某钢琴家的一首短曲令我系念至今。柴
可夫斯基的胡桃钳,鲍洛汀的中央亚细亚旷原,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以至于电影《未终
之歌》里的音乐和爱情,都令我难忘。
    我爱放翁的诗,爱那份高傲——“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零落成泥碾做
尘,只有香如故”;我爱李白的豪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苏轼的旷
达——“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朱希真的潇洒——“免被花迷,不为酒
困,到处惺惺地”,“老屋穿空,幸有无遮蔽”;稼轩的超脱放逸——“都将今古无穷
事,放在愁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及“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
尘”。
    我也喜欢朋友C的性格。喜欢他那种年纪的读书人所特有的那份书卷气。那是未被
五四完全拦截掉,而又沐了近在身边的五四的、那么一种虽新实旧,虽旧而又极新的书
卷气,那种既拥有中国文人的种种特色,而又极其认真地探索过西方文学的书卷气。因
此,在举止上从容悠闲,在见解上超逸深透,在态度上却是朴实、含蓄,而又谦虚。
    才华有如一片肥沃的园地,种种可爱的性格是这片园地上的花朵。“唯大英雄能本
色”,猖狂、敏细、旷达、不羁、潇洒、放逸,以至于朴实与谦虚都是真性情的流露,
因此而引人激赏,惹人牵系,或可说是一种更广义、更真挚的感情的传递吧?
    时常,当我有什么事迟疑不决时,就打个电话问问朋友D。他会在电话那边把问题
条分缕析一番之后,为我下一个清清爽爽的决定。
    对朋友D,我有一份信赖。信赖他清晰冷静的思路,与诚恳认真的性格。他既不会
像现代一般人那样的自顾不暇,也不像另一些老于世故的人那般的圆滑虚伪。他不会乱
捧我的为人或做事,如果他认为某些地方不好,那是真的不好;因此如果他说好,我才
会相信他不是敷衍或客套。有时我有事情请他帮忙,如果他说“乐为之”,我就一定可
以相信他不会一面做,一面抱怨我剥夺了他的时间,因为如果他真是没有时间,他会告
诉我他忙。
    他并不善于处理事务。但是他那不善处理事务的建议也正可以使我放宽心情,相信
如果在事务上失败,在金钱上吃亏,你仍可感谢上帝给了你另外那厚厚一份,而不想向
上帝索讨得太多。
    我遇事容易激动,感情常常走在理智前面,因此徒增许多困扰。我就更喜欢有一些
像D君这样的朋友,冷静、坚定、能高瞻远瞩视野远阔,如同广播发射台的塔架;使我
也能学习尝试用他们那样冷静而坚定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辩论事理,而又始终使自己置
身事外,保持超然。
    有些朋友是在精神领域上相接近的、可以谈诗文,论音乐。讲人生悟境。另有些朋
友不是互相谈心的,那是另一种友谊,有另一种可爱可敬处。
    比如说,今年早春某天,读高中的老大忽然坚持要去山中露营。而他刚刚两天前还
在感冒发烧,我不允他去,他执意要去,说感冒已愈,不必过分小心,并且已经与同学
约好,不能失信。当下使我大感为难,无奈之下想起做医生的朋友E,拨了个电话给他,
问他要主意。他在电话那边立刻用坚决的语气说:
    “开玩笑!不能去!”
    于是,我把朋友E的决定告诉老大——医生的话当不是毫无根据,不能再说我过分
小心了吧?
    老大虽深怪E君多事,但却取消了原有的计划。
    能有几个人肯如此为你负责地下如此的决定呢?就因为现在乡愿式的人太多,人人
都知道为别人下决定是大难事,也是最不易讨好的事,因此我们日常多听到依违两可、
不负责任的话。直言诤谏,明知道会惹人不高兴的事,谁肯做呢?何况他是医生,以目
前把赚钱放在医德之上的风气来说,你得了肺炎,我才有生意可做呢!何必挨骂不讨好?
    老大先是怨他,继而服他、敬他。这才是我的朋友,他的长辈。这才是真关心,不
顾自己被抱怨,而只想到你的安全。
    像这样的朋友,而且还不止一位。
    别看我平时常为别人分析问题,但轮到我自己有些生活上的实际事务须待解决时,
却常举棋不定。如女儿报考高中,某些学校要不要去考考看呢?有事要去高雄,是买坐
卧两用的观光号票,还是买对号车的卧铺票呢?请客的时候,怎样请才最省事呢?热水
器要哪一种呢?有朋友要搬到家里来住,可以不可以呢?
    诸如此类,只要我问到朋友F,他总会给你一个迅速而肯定的抉择。“你要带她去
考才对。”“对号卧铺好得多了。”“请吃蒙古烤肉算啦!”“买个电热水器吧!我家
用的那个牌子就好。”“谁要搬到你家里来住?女的呀?不行!”
    简单明了,连理由都不用说,就这么决定。我真的由衷感谢这种快刀斩乱麻式的决
断。就好像你原来置身在一个嘈杂混乱的场所,忽然有人把电钮一关,一切都在瞬间归
于宁静,使你立觉神清气爽。你发现,原来刚才的一番混乱只是一种幻觉,而你那认为
不可终日的烦心的问题,原来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即可解决。这种“有人为你负责”的轻
快心情,常伴随着无限的感动以俱来。
    不是吗?这年头,能有多少人肯如此真诚地、有担当地来为朋友决定问题呢?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5-9 18:14:12 | 只看该作者
    你说你很矛盾,一方面想要隐居,一方面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光耀的名人,受人注
目。你说:“想隐居是因为世界太浮华,想受人注目大概是因为自己有这份才情吧?”
    其实,你一点也不例外。林语堂博士就曾有名句,嘲笑自己“蜘踌闹市说隐居”。
    我也正如林博士所说,一年到头向往山林幽隐,却极少时间真的去看看山林,别说
在山林去居住了。
    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人们经常是一面喜欢幽隐,一面卷入繁华呢?
    我想,这就正是人的天性了!
    我们的天性有此两面。一面想要表达自己并得到别人的认可,一面想要摆脱这种无
形的催迫,而希望遗世独立以求得心灵的自由。
    事实上,我们无论有多高的才华与才干,如果这世界只剩了自己,也就证明不了自
己的价值,我们必须在人群之中,通过别人的评价,得到别人的接纳,才会显出个人的
价值。而这对个人价值的肯定,是每个人先天的需求。如果说,人生有什么意义,那么,
这一肯定,就是使人觉得有意义的力量之一。否则,穿衣吃饭,以终无年,岂不枉来一
世。
    我想,造物者一定在当初创造的时候,给了人类一种任务。它让我们彼此帮忙,各
自贡献所长,使大家能互相弥补,彼此照顾。卖菜的、送货的、收垃圾的,弥补艺术家
的虚无缥缈;艺术家弥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精神自由的渴求。商人帮忙艺术家去推
销他们的作品,使它能够普及;艺术家给商人心灵上的提升,也给商人带来金钱财富。
世上有喜欢烹调的人,有喜欢种菜的人,有喜欢操纵机器的人,有喜欢发明的人……各
式各样的人们,组成了社会,生活才可以顺畅安逸,不致发生问题。
    前几年,我去欧洲旅行,一进伦敦市区,未见想象中英伦街道之美,反而触目皆是
堆积如山的垃圾袋,排在家家户户的门前,原来那一阵,倒垃圾的工人闹罢工,硬是不
把垃圾车出动。高贵的英伦仕女们变成最束手无策的一群。因此,格外使人想到,在这
社会上,没有准比谁更高一级,而只有谁能付出自己所会做的一份去使别人得到什么好
处。能有这一份付出,而得到别人欢迎的人,就是受到接纳,肯定了他生存的价值的人。
    我们“蜘踌闹市”的原因,就是在寻求这份肯定。因此所谓的人世,它基本的动机,
其实是在要求“付出”。当他有收获的时候,所得到的无论是钱或是名,都是一种被肯
定的象征。这就会使我们觉得快乐,觉得不白活,也觉得安全。
    所以,入世并不是虚莱,也并不违背我们所向往的超然于世俗之外的那另一种完成。
    幽隐是另一种找到自己,面对自己的方式,单是在人群中得到肯定,往往并不能使
我们觉得满足。我们还时常需要有机会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并且有机会冷眼旁观,独
立思考。事实也是如此,在人群中,我们往往不太有机会静下来思想;也不太有机会使
自己继续的充实,未免有点担心自己会失去了独特的价值,因而也失去了被人接纳与认
可的条件。因此,认真说来,要求幽隐的基本动机也是在于对自己个人价值的要求肯定,
要求稳固,为免在人群中失去了有所贡献的能力,才希望“退而结网”。
    这两者,在基本出发点上并不矛盾,是不是?
    既然幽隐的内在动机并不完全是逃避,而很可能是“以退为进”的另一种求取被别
人肯定,也被自己肯定的方式,那就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的了。
    竹林七贤至今传名,他们也是在用隐遁的方式来求取至少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而他
们的特立独行,也使世人用另一种心情接纳。因为他们代表了人们时或也会有的一种对
遗世独立的神往。
    事实上,“遗世独立”也只要神往一下,就足能产生“清燥热,止烦渴”之效了。
谁能真的在“遗世独立”呢?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寄给梦想”的,内容就是写我自己想去七星山外买地造屋去
幽隐,但最后却醒悟,自己根本不可能到那儿去住。大概这一境界也只是“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而已吧?
    能满足这份遁世之念的,大概还是旅行。我常觉得旅行就是在摆脱口常琐务的牵绊,
就是最好的方法在找到自己,面对自己,而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心情,来
回顾自己奔波其中的这世界。旅行是不消极的,但它有“逃离”的作用。这旅行,最好
是一个人走,当实在不能一个人走的时候,也至少是参加一个谈得来的团体,让大家一
致同心的“逃离”现实一段时间。这是很好的一种治疗;也是很有效的一种“充实”。
能有机会重新整理自己,辨认方向,了解人间世界。然后,你将发现,它会使你非常想
要回到原先你所厌倦的那个日常的、繁嚣的、机械的、平淡的或浮华的世界,去为别人
做事,也接受无数的别人,直接间接,为你所做的服务。

17
 楼主| 发表于 2006-5-9 18:13:17 | 只看该作者
    你说你很矛盾,一方面想要隐居,一方面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光耀的名人,受人注
目。你说:“想隐居是因为世界太浮华,想受人注目大概是因为自己有这份才情吧?”
    其实,你一点也不例外。林语堂博士就曾有名句,嘲笑自己“蜘踌闹市说隐居”。
    我也正如林博士所说,一年到头向往山林幽隐,却极少时间真的去看看山林,别说
在山林去居住了。
    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人们经常是一面喜欢幽隐,一面卷入繁华呢?
    我想,这就正是人的天性了!
    我们的天性有此两面。一面想要表达自己并得到别人的认可,一面想要摆脱这种无
形的催迫,而希望遗世独立以求得心灵的自由。
    事实上,我们无论有多高的才华与才干,如果这世界只剩了自己,也就证明不了自
己的价值,我们必须在人群之中,通过别人的评价,得到别人的接纳,才会显出个人的
价值。而这对个人价值的肯定,是每个人先天的需求。如果说,人生有什么意义,那么,
这一肯定,就是使人觉得有意义的力量之一。否则,穿衣吃饭,以终无年,岂不枉来一
世。
    我想,造物者一定在当初创造的时候,给了人类一种任务。它让我们彼此帮忙,各
自贡献所长,使大家能互相弥补,彼此照顾。卖菜的、送货的、收垃圾的,弥补艺术家
的虚无缥缈;艺术家弥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精神自由的渴求。商人帮忙艺术家去推
销他们的作品,使它能够普及;艺术家给商人心灵上的提升,也给商人带来金钱财富。
世上有喜欢烹调的人,有喜欢种菜的人,有喜欢操纵机器的人,有喜欢发明的人……各
式各样的人们,组成了社会,生活才可以顺畅安逸,不致发生问题。
    前几年,我去欧洲旅行,一进伦敦市区,未见想象中英伦街道之美,反而触目皆是
堆积如山的垃圾袋,排在家家户户的门前,原来那一阵,倒垃圾的工人闹罢工,硬是不
把垃圾车出动。高贵的英伦仕女们变成最束手无策的一群。因此,格外使人想到,在这
社会上,没有准比谁更高一级,而只有谁能付出自己所会做的一份去使别人得到什么好
处。能有这一份付出,而得到别人欢迎的人,就是受到接纳,肯定了他生存的价值的人。
    我们“蜘踌闹市”的原因,就是在寻求这份肯定。因此所谓的人世,它基本的动机,
其实是在要求“付出”。当他有收获的时候,所得到的无论是钱或是名,都是一种被肯
定的象征。这就会使我们觉得快乐,觉得不白活,也觉得安全。
    所以,入世并不是虚莱,也并不违背我们所向往的超然于世俗之外的那另一种完成。
    幽隐是另一种找到自己,面对自己的方式,单是在人群中得到肯定,往往并不能使
我们觉得满足。我们还时常需要有机会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并且有机会冷眼旁观,独
立思考。事实也是如此,在人群中,我们往往不太有机会静下来思想;也不太有机会使
自己继续的充实,未免有点担心自己会失去了独特的价值,因而也失去了被人接纳与认
可的条件。因此,认真说来,要求幽隐的基本动机也是在于对自己个人价值的要求肯定,
要求稳固,为免在人群中失去了有所贡献的能力,才希望“退而结网”。
    这两者,在基本出发点上并不矛盾,是不是?
    既然幽隐的内在动机并不完全是逃避,而很可能是“以退为进”的另一种求取被别
人肯定,也被自己肯定的方式,那就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的了。
    竹林七贤至今传名,他们也是在用隐遁的方式来求取至少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而他
们的特立独行,也使世人用另一种心情接纳。因为他们代表了人们时或也会有的一种对
遗世独立的神往。
    事实上,“遗世独立”也只要神往一下,就足能产生“清燥热,止烦渴”之效了。
谁能真的在“遗世独立”呢?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寄给梦想”的,内容就是写我自己想去七星山外买地造屋去
幽隐,但最后却醒悟,自己根本不可能到那儿去住。大概这一境界也只是“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而已吧?
    能满足这份遁世之念的,大概还是旅行。我常觉得旅行就是在摆脱口常琐务的牵绊,
就是最好的方法在找到自己,面对自己,而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心情,来
回顾自己奔波其中的这世界。旅行是不消极的,但它有“逃离”的作用。这旅行,最好
是一个人走,当实在不能一个人走的时候,也至少是参加一个谈得来的团体,让大家一
致同心的“逃离”现实一段时间。这是很好的一种治疗;也是很有效的一种“充实”。
能有机会重新整理自己,辨认方向,了解人间世界。然后,你将发现,它会使你非常想
要回到原先你所厌倦的那个日常的、繁嚣的、机械的、平淡的或浮华的世界,去为别人
做事,也接受无数的别人,直接间接,为你所做的服务。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5-9 18:11:0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你问,年轻一代和上一代的生活态度有什么最大的不同,我会回答你说:
    “年轻一代相信开源,上一代的相信节流。”
    相信开源的年轻一代,花钱很勇敢,因为他们知道,唯有花钱才可以赚钱。
    年长的一代花钱很小心,因为他们总记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
物力维艰”。
    年轻一代把买东西的包装纸、塑胶袋立刻扔掉,免得给蟑螂老鼠做窝。
    年长一代把每一个纸袋都折好存着,连绳子和橡皮筋都一条一条存放整齐,以备小
时之需。
    年轻一代打开冰箱,如有果汁就决不喝白开水。
    年长一代把果汁存在冰箱,存到罐于都生锈了,还舍不得喝,说是“留着招待客
人”。
    年轻一代如果手上有3万块钱,他会再去东找西凑,凑成10万块,买部车子来开,
因为他们相信车子可以帮他们缩短本钱与盈利之间的距离,把钱留在手上只会贬值。
    年长一代如果手上有3万块钱,他会把它存在银行去生息,或买些金条来保值。因
为他们还是相信,现款和黄金比较真实。
    年轻一代把买来的东西立刻用掉,因为他们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好的产品应市。
    年长一代把买来的东西存在壁橱里,因为他们相信家里东西存得越多,才越是“富
裕”。
    年轻一代喜欢买新产品,因为他们相信科技是一天比一天在进步,今年的一定比去
年的多些优点。
    年长一代喜欢老牌子,因为他们觉得老牌子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货真价实。
    年轻一代把能用的赶快用掉,把不用的赶快扔掉,好使家里宽敞清爽。
    年长一代把能用的省着用,把不用的存着,以为可以留给子孙用。
    年轻一代不怕借钱,因为他们知道货币不断地在贬值,借钱无论做什么生意都合算,
越有钱的人越懂得借债。
    年长一代就怕负债,因为他们总觉得唯有穷人才去找人家借钱。
    于是,常见一家中的年轻人,一有机会就往外扔东西,老人家一看见,就往回捡。
    年轻人把老人家买回来的东西卖掉,因为“这东西已经增值。趁着它还没被新产品
所取代,卖了以后,可以用这钱再去买更可增值的东西”。
    老人家把10年前的电视机还当宝贝的爱惜,眼看着年轻人把他从国外带回来而老舍
不得用的彩色Zenith卖掉,把Nikon也卖掉,去买录影机。而这录影机买回来之后,也
不会长久存留,不久还是会趁着有好价钱的时候卖掉,去买另外的什么新产品。
    老人家珍藏东西是为了省钱。年轻人不珍藏东西是为了货畅其流,可以赚钱。
    老人家不舍得买东西是为了省钱。
    年轻人舍得买东西是为了可以赚钱。
    东西在年轻人心中既没有保存价值,也没有感情价值,它只有钱的价值。
    东西在老人家心中既有保存价值,也有感情价值,他们不大想把有感情的东西拿去
换钱。
    于是,老一代的生活过得形同一潭止水,一切杂物都聚在那里而缺少流通。
    年轻一代的生活过得如同下山的急流,响亮奔腾,却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有时候,
我会发现,年轻人为了太会运用金钱,而需要更多的金钱去运用。总免不了要向上一代
商量借贷。又因为他们太会借贷,而总是背着一大堆债务和利息,不断地要四下张罗轧
头寸,好到处去偿还。
    老一代,1万块钱可以过两个月。如有急需,银行总还有点存款,手上的金镯子也
可以换钱。家里有的是日积月累存下来的肥皂、牙膏、洗洁剂、被套与床单,还有世代
相传的丸散膏丹等等成药来为自己保健。使那些如同热锅蚂蚁般不断地用钱买东西,再
不断地把东西变钱,不断地借钱,又不断地赚钱还债的子孙们觉得奇怪,怎么人的生活
可以那样的简单?
15
发表于 2006-5-9 16:58:37 | 只看该作者
儒家孟子
14
发表于 2006-5-9 16:57:37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不错,如果人能做到那么豁达,那还真不容易,我想离圣人也不远俩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5-9 12:07:26 | 只看该作者

恩~你是不是平时就没事~天天上线啊!!!

12
发表于 2006-5-9 09:56:12 | 只看该作者

是庄子还是孟子说的我好真记不得了?

知道的赐教下.

------------------------

   一起交流交流呵~~~~

   的确是孟子老人家说的,但"孔孟孔孟"人们常将孟子和孔子联在一起,想想也知道孟子老人家是哪家的了,嘻嘻~~~`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