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兄台无需如此大动肝火,动怒往往令人失去足够的理智,观点也难免因此变得偏激。 看完此帖,深深体会到兄台的不忿,但对其中若干观点不太苟同,现列举如下,以供各位批评指正: 1、 中国进口哪类原油(或成品油)是由下游产业需求决定的,而并非由国家发改委或石油垄断集团决定的。目前我国的重化工业进程搞得热火朝天,各种与油气相关的下游产业对油气需求日益高涨,其中对高硫原油的需求本身就比较高(这是因为粗放型工业对原油质地要求不是太高);何况自0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节节攀升,原油质地多元化本身就属于一种降低进口成本的途径之一。所以,对理性企业而言,此举情有可原。 2、 成品油走私问题,本人不清楚是走私进口还是走私出口,暂且不谈。但即时是走私进口,也不一定代表国际成品油价格低于国内价格,造成这个现象的因素是很复杂的。事实上,国内油价调整滞后于国际市场(大概1个月),这往往造成国内油价定价过于透明。比如(仅仅是举例,数据不一定正确):06年1月份国际油价由70元/桶提高至80元/桶,但国内由于调整滞后,仍然停留在70元左右水平;突然有一天,由于种种原因,国际石油市场出现了“2月石油价格有望进一步抬高85元/桶”的信号或者预期,鉴于这种预期,不少国内商家(通常是小型、分散的商家而非垄断集团)就觉得——如果我现在冒险走私进口石油,价格是80元/桶,虽然比国内价格高不少,但一旦我这个时候进口了,等国际油价2月达到了85元/桶、国家相继调节国内价格后,经倒卖就能大赚一笔。于是,走私进口现象出现了,海关叫嚣了。 3、 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公司不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而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俗称“中石油”的那个。另外,中国石油企业并非长期亏损,而是油价高企而国内石油价格倒挂未能解决以来,炼油行业一段时间内出现全行业亏损。中石化掌握了国家大部分炼油资源,其炼油板块出现巨亏也实属正常,这也是其开始优化进口原油结构,增加重硫原油的原因之一;而中石油垄断了国内绝大部分石油开采资源,在油价高企而开采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开采业挣的钱多得一塌糊涂,成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挣钱的公司”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4、 上游垄断下游竞争的问题,在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确存在,而且相当严重。但作为稀缺资源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石油业坚持国家绝对控股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是有必要的一面,尤其是胡温上台后,对特大型国企的重新整合力度逐步加强,为的也是在加入WTO适应期后市场的全面敞开未雨绸缪。国内的油气,乃至整个资源行业,最大的问题依然是价格倒挂的问题。尽早进行定价机制改革,使国内价格逐步对接国际市场,才是最终解决之道。 有点饿了,废话到此结束,暂且搁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