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也,故可以与之生,可以与之死,而不畏危。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远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直、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也。
将听吾之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之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勢,以佐以外。勢者,因利而製权也。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離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戰而廟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本篇是摘抄自孙子兵法,由于本人新手不会上传,请兄弟们指教!
谋攻第三 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 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 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①□②,具器械,三 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 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 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 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 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 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 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 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
上面的大哥
军形第四
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
,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
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
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
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
,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
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
,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我在帮你发一篇。
欢迎光临 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https://bbs.21manager.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