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谈到“儒生”,脑子里立刻闪现的便是那翩翩雅士,有教养有文化,忧国忧民,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由此而衍生的所谓“儒商”自然是一帮有别于暴发户的有档次的出于高层的商人代表。
因此,从小我便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儒商”,用头脑赚钱,然后用这些钱帮助更多的人。我一直为自己的理想而自豪。
偶然看到《读者》上一篇有关sohu总裁张朝阳的报道,看到他对“儒商”的诠释,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他说:“我一直有一个观念,那就是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儒商,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因为我去美国接受了这种平等的、没有官本位观念的概念。中国的儒商因为受到中国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对于一些冠冕堂皇的大目标比较关注,相比之下,我比较崇尚美国电脑大亨比尔·盖茨的追求,他说:“我这辈子没有什么要求,我的要求就是想要让每个人的桌面上有一台电脑。”这其实是很崇高的理想,这样他就可以形成百年老店,这样他就可以屹立不倒。
而在中国,儒商稍微做出了大一点的成就,他们马上就会想到政治上的、文化上的、忧国忧民上的事情,最后,他作决定的时候观念都可能模糊了。他在作很多决策的时候就开始头脑发热,从而变得不会去务实,不会去瞄准一件产品让它长期地发展,不考虑自己的产品真正能够为市场带来什么,这其实就是中国儒商自我发展的一种局限性。
至于我自己的目标,其实很简单:我最终希望公司能够在华尔街上市,我的心愿是要把它变成更大的品牌。”
是啊!中国人和美国人想事情的方式的确有很大不同,我们往往认为美国人很蠢,一条巷子通到底,不懂得转弯,不知道圆滑,但是美国人做事情的目标很明确,我做生意,要的就是赚钱,要的就是通过服务市场为自己带来利润。至于回报社会,至于忧国忧民,这些纯属个人,和生意无关,美国人不会把生意和其他事情混为一谈。
我觉得这种说法真的值得我们思考,做生意一定要目标明确,不要被旁支细节所骚扰,不要头脑发热,记住:business is busin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