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曾经在《销售与市场》、EMKT发表过,当时已经是1年半前的事情了,想想时间过得真快。但是看了不少关于职业生涯回顾的帖子,忍不住还是想发出来了。当时是冲动写下来的,现在也冲动的再发上来。也许过段时间,我会再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也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来探讨吧。
做行动的侏儒还是思考的巨人?
——一个广告人的三年回顾
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看品牌几何论坛《闪懒网站旧文:被培训还是去掠夺?》的帖子有感而发。于是有了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大家的想法,只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我的广告生涯起步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年前,在大连寻觅工作的时候偶然进了一家规模很小的公司应聘做策划。不知水深水浅的我也就在招聘现场和老板的论辩中满怀豪气地开始了广告生涯(当然,我自然也认为我是验证了自己的能力,为应届毕业生证明了能力)。当时公司没有几个人(当然和现在的人数相比也少不了几个,但是对广告认知有质的不同),虽然代理一些知名客户,但是大多以做一些平面和印刷品广告和媒体代理为主,策略企划根本在公司的价值链条中属于附赠品的地位,当然,在现在的大连,很多公司的所谓“策划”也依然是免费的。公司的部门也不健全,我唯一的策划经理,一个女孩,本身就是文案出身,因前任策划离职后增补上去的,按当时流行的说法,职位自然就是大多数本土广告公司所认为的文案/策划人员,所作的策划大都是拷贝以往策划案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进去,递交客户的也是那种厚厚的本子(90%都是废话那种),当然更谈不上规范化的管理和正规的培训了。所以对于企盼被培训的新人而言,也许就是要彻底夭折了。
我入行的薪酬是620元。这个薪酬维持了三个月。相信比现在很多入行的新人都少了很多吧。
但是,过了没有多久,上面的策划经理因故离开了公司。我成了唯一的策划/文案。当然也可以说是有了自己的舞台,也许是个人性格的问题吧,我是学工商管理的,血脉里面始终有着那种对大企业正规管理和作业的渴望,所以我唯一希望做的就是能够改变我所在公司的局面,让策划回归正常,回归理性,恢复它本身在广告公司中的增值地位。也许是年轻气盛的原因吧,当时没有想象前行的难度,没有想象市场恶劣的外部环境,只想求索答案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自信的我并没有选择大多数毕业生流行的跳槽。于是,在大连一个不被人关注的角落,开始了自己求索广告的路程,当时公司唯一的两台pc,一台是创业时候的486机器,另一台是奔腾2,也就是当时唯一连接先进武器-互联网的作战工具,这也就是我当时唯一的平台。这台机器是借助电话线和网际大亨(modem)上网的,由于机器本身就不很强大,上网也就像牛一样的慢,而且是公用的,还要压缩办公费用,只能每天节省着上,借助于找资料的机会,疯狂地上A网(www.a.com.cn中华广告网),C网(www.cnad.com中国广告网)拜读前辈的帖子,逐渐了解什么是广告,什么是4A,可以说那个时候才第一次知道广告的水深水浅,才知道广告世界如此之大,渐渐迷上了广告和a网,成为两个网站论坛的忠实信徒。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A网和c网真是集中了一大批广告热血青年,讨论和学习的氛围是让人永远怀念的,痛楚、晃晃悠悠、凤正一帆、小马奔腾、勤修客、锦瑟无端等诸多前辈的帖子让我受益匪浅,大大的开拓和增加了视野和见识。跟大多数网络的热血青年一样,我开始了追求正确的广告观,规划自己做广告人-合格的广告人-做优秀的广告人之路。当然,后来A网适时把握商机出版了《真知灼见》和《真没想到》两本书,但现在想起来,在网上翻阅帖子,拜读思想的收获要远远高于看书,收集所得到的宝藏要远远丰厚的多。这也是我选择和当时很多广告人抱怨环境不好,氛围太差而只顾自怨自艾截然不同的两条路,也就算是我为自己做的入门培训。
就这样,一年的时光,我逐渐减少了自己的拷贝粘贴的策划字数,逐渐在方案中注入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尽管那些想法现在看起来是多么不成熟和幼稚,但在当时,每每有一点想法,真是让人兴奋不已,那种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一年以后,拜别了一些滥客户,公司接到了奥丽安娜豪华游轮的企划作业,也算是我真正检验自己的一个时刻,两天的熬夜苦战,在没跟客户完全沟通的时候,借助于当时公司老板的G3笔记本,我写了洋洋洒洒的长达55P的策划案,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想法不成熟,但整个方案除了10%的数据是来自于媒体和公共信息之外,其余的东东全部是我一个一个字敲出来的,不存在一点的拷贝和粘贴。之后,我和创意部的同事讲一些idea做成了执行稿,也许是我们的诚意和那个方案让客户有所触动,客户改变了对我们公司的看法,开始了长达一周的不断沟通碰撞,每天上午修改方案,下午到午夜在客户的住所修改方案,最终终于做出了令双方都相对满意的营销企划方案,有策略,有表现,有闪光点,有差异化思路。虽然最终由于客户原因,没有采用当时让大家兴奋不已所谓的big idea(集团总策划完全通过,被老总给暧昧过去了),但是那个时候却给了我一个策划人的自尊和信心,也让我看到了策划的价值和希望。这让我想起来一句话:没有真正滥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策划的广告人,客户在寻找广告公司之前,已经做好了付费的打算,只要物有所值,客户不会看不出来的。
那个策划案最终换来的是客户的尊重和全盘合作,虽然没有单独的策划费,但在那个时候对于自己也是一个宽慰,一个鼓励,也给我注入了对策略企划的执著追求,对自己和同事近乎苛刻的企划要求,这在当时也算难能可贵了,也为公司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从那个时候开始,公司将全案代理作为发展的一个方向。
同年9月,有机会和正规运作的上海某公关公司合作,感受到了正规的作业标准和作业模式,实践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专业化规范化的力量,于是我努力将规范化和专业化语言和行为规范作为对自己的要求。于是,大连业内也开始有了**公司很4A的说法。
同年11月,受感于公司老板的魄力和做大公司的勇气,我们破天荒地在大连西郊度假村,尝试性地做了3天封闭式培训。由于没有培训经验,大多以自己的知识结构为主,而且公司员工事前动员不够,不是很成功,但也算开了我们公司的先河。
同年12月,参与一汽大众辽鲁区域活动策划的竞标,经过两轮提案,终于成功拿下了这个活动的代理,于是大连汽车市场的开篇之作:《新奥迪、新起点、新征程》奥迪汽车知识大奖赛活动诞生了,整个活动维持了将近一个月,采用三大媒体联动,最终在大连电视台《大赢家》栏目收尾,这个活动作的很成功,在销量和市场影响力上都取得了不俗的表现,并且最终在一汽大众成都年会上得到表彰,经销商和区域经理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表扬。回想当时策划方案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太多的去参考以往其他汽车品牌做过的活动方案,只是想脚踏实地地去调研,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而得到了消费者汽车知识的匮乏和对汽车这种奢侈品的渴望,才作出了差异化的活动方案。通过这次活动的全程代理,我充分地意识到:一个好的活动策划实际上就是建立在对市场的理解,对消费者的良好洞察基础上诞生的,广告如此,策略企划也是如此。
第二年初,带着策划部唯一的同事奔向上海,以学习的心态参加台湾中国时报主办,国际广告协办的华文广告新鲜人特训营,虽然7天的密集培训和参观让我用了近半年的时间消化,但是整个培训却给了我对广告全新的认知和感觉,孙大伟、杨舸、金定海、陈俊良、劳双恩等广告前辈的风范,参观jwt上海和伟太广告所体验到的team团队运作和规范流程等等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好广告,什么是优秀广告人。现在每一次翻起当年培训的讲稿,都有一次全新的认识。我也开始试图为公司导入规范化的运作和作业流程,为公司谋划长远的未来。这是我迄今三年广告生涯唯一的一次正规培训。我觉得这次培训我收获更多的不是知识,而是思路和视野。所谓“你能看到的有多远,你能得到的成就就有多高”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这一年,公司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变化,策略前所未有的贯穿在广告运作的始终。
这一年的6月,我带领的创意组在做好策略的前提下做的4个创意稿卖了7万元。这个客户成了公司的固定客户。现在看起来,稿子本身不是很理想,稿子卖了多少钱也不重要。但是当时创作的艰苦和过程却成了整个team成员回味无穷的精神财富。团队精神和作业成了大家所信奉的原则和方向。
2004年,公司进入了全新的发展轨道,年初我搞了为期十天的春季全员培训,公司的团队注入并充满了活力,10几个团队成员对2004充满了信心。相信2004,所有为广告而奋斗的人都会有好的开端。
转眼之间,再有一个星期。就是我毕业步入广告生涯的第四个年头。三年来,我一直在这家本土公司,没有频繁的跳槽,只有脚踏实地的前行。没有4A的光环和经历,从不奢侈优秀,但愿首先做到合格。我所在的公司,也由原来的小型广告公司成长为本地略有影响和规模的综合性广告公司,这一切,有赖于我们辛苦奋斗在广告前线的勇士和公司老总做事情的魄力和决心,我们和很多奋斗在本土广告界的朋友一样,一起坚信并守望中国本土广告的明天。
与三年前业界蔓延的勤勉踏实之风相比,现在的a网和c网变化很大,很多时候成了很多广告人尤其是新人发泄不满的根据地,充斥着对老板、对业界、对客户失望、不满、抱怨。很多人对那些“为了廉价工资工作而又无出头之日的广告人”以及“那些为求温饱而被迫工作的无家可归的人士或帖子”表示同情,同时把那些雇主、客户、广告业骂得体无完肤。
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一直到年老,都无法使那些不求上进的懒虫做点正经的工作,也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长久而耐心地想感动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的员工。更没有人想到,自己在享受老板工资的时候,在享受客户佣金的时候是否心安理得,是否自己真的就尽了自己的能力?更有很多人,在哀怨本土广告界没有真正的广告公司、没有真正的广告人的同时,却忘记了这些广告欠发达地区本身就是自己广告生涯开始的机会,忘记了自己本身就是这个地区的广告人之一,没有这些机会,这些舞台,也许自己这辈子也无法触摸广告的脉搏,繁荣中国广告是每个广告人应尽的义务。在四处游荡、谩骂、诋毁、抱怨、发泄、讽刺的时候,却没有想着自己是否能将这时间潜心创作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
很多本土广告人更多的是迷恋4A的光环,以进入4A为荣,为资本。进入本土一个发展中公司就抱怨待遇不行、福利不行、老板剥削、客户滥和差、公司运作不正规、没有培训,并将这些作为自己没有前进的理由和籍口。但是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的是很多进入4A的广告人并没有什么成就,而很多没有进入4A,甚至没有本土大公司经历的广告人做的异常优秀。
与此同时,很多广告人看到优秀的作品,要么啧啧赞叹,奉为神明,俯身仰视之;要么一定要追本溯源,一定要治个抄袭之作;或者几度讽刺,一定要批个体无完肤才酣畅淋漓。很少有人会去考虑创作人背后的艰辛,成功后面付出的辛酸和汗水,做广告人辛苦,做好的广告更辛苦,最既叫好又卖座的广告更是多年功力的集中体现,“厚积薄发”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每个人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坚毅、自信、敬业、拼搏。他们不会因为老板不在公司就看小说,上网聊天泡mm、或者做着与工作不相称的事情,他们更不会因为下班铃响就停止工作,彻底解放。借用《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中的一段话:“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文明,就是为了焦心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远过程。这种人不论要求任何事物都会获得。他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以及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都会受到欢迎。” 这种人,成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中国地大物博,不可能所有的广告人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总有拓荒者和垦荒者。我所佩服的是那些在广告欠发达地区成长为优秀广告人的人,“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他们比别人付出多过十倍的艰辛,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抗争、在业内充斥的抱怨前止步,最终在别人观望和抱怨声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他们才是中国本土广告未来发展的脊梁。
回到闪懒网站的旧文:《被培训还是去掠夺》上去,培训并不是一个广告人成长的必然条件,没有培训也不是一个人失败的借口。中国广告的发展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向上、坚毅、百折不挠、自信、拼搏和敬业精神,对工作负责的同时就是对自己负责,通过工作,我们获得的绝不仅仅是工资和福利待遇,更是自身无比宝贵的资产和财富!
态度决定一切!中国广告的发展首先需要的是更多的反省和深思,我们需要的首先是合格的广告人,然后才是优秀的广告人,只有合格才能做到优秀。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是我从也三年最深的体会。
仅以此文与诸位网友共勉,如能引发本土广告人求真务实之风,实为吾辈之幸!谢谢阅读!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希望大家尊重本人,未经本人同意不要随意转载本文,谢谢!
寒风踏雪于2004年2月27日凌晨於大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成管理、广告、营销、品牌运作之大器,整日醉心“武”学,终不能自拔。为人稳重,以真诚为立足之本,赖功力为生存之源,兼具北方人之粗犷豪放,又融汇南方人之细心善学,尤善谈判沟通之道,致力管理广告营销,沐凛冽之风自省于身,品冰雪之寒励志于心,谓之“寒风踏雪”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1 11:11:5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