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与中国相比,我们太老,太累,太饱!
2005/09/07 07:09 稿件来源: 明镜周刊
15年前,中国和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还相差1万多亿美元;15年后的今天,两国的差距却只有几千亿美元了。中国就像位“奥运巨人”,更高、更快、更远地飞速发展。而德国与中国相比,已经太老、太累、太饱。
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但并不是廉价的代名词。中国有用之不尽的专业人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是德国的10倍,工程师的数量也是德国的5倍。中国对未来重要学科的资助金额,每年递增幅度为10%,比任何国家都高。现在,已有很多国际大型企业将研发设计室迁移到中国。德国的制造业和高科技曾经名列前茅,而现在德国的企业界却一片死气沉沉,5%的企业倒闭,很多企业迁往东欧和中国。
在中国,人们最怕别人说自己“停滞不前”,因此人人都在“如饥似渴地学习”。23岁的孟白(音)是上海大众的一名技术员。除了在工厂跟着工程师学习,他晚上还去补习学校参加外语培训,节假日又要为取得各种证书忙乎。他说:“中国人才济济,只有学得越多,成功的机会才越大。”就连中国政府官员也求知若渴。每年,各级政府都会派人到欧美进修“取经”,然后回国实践。而德国一些掌握在私人手中的家族企业结构老化、缺乏创新意识却又不肯放手。在德国,改革几乎已经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德国,人们可以原谅失败者,因为他能去领失业金等补助。“而在中国,10次里只许失败一次”。李剑旭(音)的浙江金马(音)手表零件公司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例子,他的公司在手表王国瑞士建立了工厂。而德国人一直生活在沾沾自喜的封闭世界里,到现在感到危机了,却显得力不从心。
中国的发展或许还会遇到一些挫折,但是有巨大的潜力,关键是社会是否稳定,改革是否能顺利进行。虽然德国人在办事效率和知识结构上目前还优于中国人,但谁又能保证5年以后,情况还会如此呢。在新一届德国大选竞选中,施罗德、梅克尔都指出,德国应该像中国一样发展。(摘自8月29日《明镜》周刊,原题为“与中国相比,我们太老,太累,太饱”,青木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