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战略成本管理

[复制链接] 22
回复
658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5-8-11 08:2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本管理的发展变化源于企业制造环境的变化以及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而后两者又起因于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国内外市场上大多数产品供过于求,造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2)产品需求多样化,顾客对产品质量也日益苛求;(3)国际间分工合作日趋密切,竞争也趋于激烈残酷;(4)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蔚然成风。以上外部环境的变化既要求企业的制造环境有别于往昔,也要求对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创新。

  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链分析

价值链是一系列由各种纽带联接起来的相互依存的创造价值的活动集合。也就是说,价值链并不是独立活动的汇集,而是相互依存的活动构成的一个系统。价值链分析主要是分析从原材料供应商起直至最终产品消费者的相关活动的整合,是从战略角度分析如何控制成本。按其分析角度又分为行业价值链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1.行业价值链分析;

2.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

3.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

(二)战略定位

战略定位是指企业在赖以生存的市场上如何选择竞争武器以对抗竞争者。在战略管理中,首先应分析企业的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和市场份额等,然后确定其应采取的战略。具体到财力上要加大投入,在定价上要不惜牺牲短期现金流量来换取市场占有宰的扩大,在成本管理上则要努力确定明确的战略,是以产品差异战略取胜,还是以成本领先战略取胜。

成本领先战略可以通过规模生产,追求曲线效应,严格控制成本等方法来实现;而产品差异战略则可通过培养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以优良的顾客服务,改进产品设计等方法来实现。

(三)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动因是指引起产品成本发生的原因。从价值链的角度看,每一个创造价值的活动都有一组独特的成本动因,它用来解释创造价值活动的成本。因此,每一项价值创造活动都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来源。战略成本管理所强调的成本动因可以分为结构性成本动因和执行性成本动因两大类。结构性成本动因是指决定组织基础经济结构的成本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规模;范围;经验;技术;多样性。

执行性成本动因是指与企业执行作业程序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凝聚力;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能力运用;产品结构;联结关系。

与作业性成本动因(材料、人工等)相比,结构性成本动因与执行性成本动因都是更高层次上的成本动因,而且很多是非量化的动因,但其对产品成本的影响更大、更持久,因而也更应予以重视。在企业基础经济结构既定的条件下,通过执行性成本动因分析,可以提高产生各种执行性成本动因的能动性,并优化它们之间的组合,从而使价值链活动达到最佳效果;而对于结构性成本动因,未必总是愈多愈好,如单纯扩大企业规模,或运用高新技术,对于管理水平有限的企业而言,未必是好事。总之,企业要取得战略成本优势,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1.控制成本动因;

2.重新组合价值链活动。

我国企业应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的理念,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模式。战略成本管理的实质是寻求成本优势,研究和推行战略成本管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战略成本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竞争的必然结果。成本是决定企业产品或劳务在竞争中能否取得份额以及占有多少份额的关键因素,而影响成本的核心是企业的战略成本,而非传统的经营成本。

2.战略成本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和完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必然要求。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从而正确地选择企业的经营战略,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以加强成本管理的关系,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3.战略成本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更新成本管理的观念。在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不可否认,在成本管理中,节约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它不是唯一的手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文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以此实现成本效益原则。企业采用何种成本战略,取决于企业整体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成本管理必须为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服务。

4.战略成本管理是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战略的工具。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与应用,与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辨证统一关系,它促使企业统筹兼顾,以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以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并努力改变企业自身状况,以减少环境对企业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战略目标。

23
发表于 2010-1-13 16:17:45 | 只看该作者
[em59]
22
发表于 2009-6-14 23:53:38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
21
发表于 2005-12-30 17:02:3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就是本人底子太薄,一时半会还消化不了,需要慢慢消化。
20
发表于 2005-12-22 15:31:05 | 只看该作者
确实不错的分析
19
发表于 2005-11-3 14:11:09 | 只看该作者
各位老兄的论点真精辟,愚弟告谢了!
18
发表于 2005-11-3 13:45:54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的讨论很热烈,愚弟受益匪浅,谢谢啦!
17
发表于 2005-11-1 09:47:09 | 只看该作者

赞同6楼所言,“究竟是差异化取胜,还是成本最低取胜,是两种不同战略。”,格兰仕执行的就是“总成本领先战略”,也可以说执行到位了,但听说去年亏很多钱,因为“总成本领先战略”往往是与规模扩张联系在一起的,而全球微波炉市场已经进入低增长阶段,所以格兰仕已经无路可走,这是迫使它进入空调等相关多元化领域的根本原因(差异化很难在短期内支撑起格兰仕目前的规模)。

从这个角度讲,即使对一家大公司来讲,战略也是分阶段性的。

16
发表于 2005-10-18 11:52:48 | 只看该作者
一一!

Rgang,对于战略和战术,其实在任何一个企业没有存在与否的严格界定和划分,因为小型企业由于本身的资金实力或者生产能力外部的市场条件以及管理者的目标投放点,往往它们运作的行为都是以较短期间的目标利润作为它们的经营目标。而集团型的公司至少会以自己的全局以及长期的利润为根本。

插播一下:中国有一段留洋史,话说清末清政府派出了很多官员和学者去英法留学,同期日本也同样派了很多官员和学者去英法留学,而当时清政府所派去的官员都是学习西方高超的机械技术,学习造枪炮的技术,所以那时的北洋水师很强,而日本当时派去的学者和官员学习的却是西方的哲学和管理理念........

我不知道我的类比和引用得不得当,但里面的意思希望有人能明白,一个没有一套长期发展的经营和管理理念的实体(个人或者政府)是不可能强大,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大部分都很能把目光投放在长期的利润目标点上,不但因为他们的管理和经营意识上没有开窍,更大的原因是他们本身的资金实力并不能经历起长时间的消耗。所以跟一个小型企业谈一个超过10年的短期战略规划可能都是没有太多的意义的。当然如果一个有魄力和有远见的经营者,他必然有自己的远见,从小型企业开始累计资本,并制定短期(1~3年)的战术,3~5年的规划,10年以上的战略,剔除所有的外部大经济环境的压力,小企业是否能成长发展到10年后适用他逐步修改完善的战略体系呢?

而单一行业,应该说是在这一行业中企业没有能够利用自己的资金实力控制上野和下野的产业,达到产业一体化前,企业本身还要和众多的同线对手竞争,战略对他也未免摊子太大?!

累!~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士兵还是先要战场中活下来?使用兵器的技巧
当士兵成了排长,他就要让正个team活下来,团队作战,
排到连 连到营 营到团。。。最后到军。。也是有时间的。

跟士兵谈战略?有点太虚。。。

以上。。。。

我只会瞎扯。。
15
发表于 2005-10-17 15:39:21 | 只看该作者

没注意白衣兄在这上面的论述,迟至今日才发现,自责!!

对于白衣兄认为的“小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大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论点,我有我自己的体会:无论什么发展阶段的企业,均应该有战略性指导原则,即战略思路。个体经营的独资企业,也有一个往后企业该怎么办的问题,这些问题尽管层次不一,但是还是属于战略层面上的问题,只不过是否有规模性、系统性、层次性罢了。因此,我倒以为,初级阶段的企业战略,其发展规划的要害在于通过什么途径壮大,这是最重要的;具备扩张能力的企业的发展规划,显然要把将来的总的蓝图勾勒出来,更是战略思想的体现,只不过比起初级阶段的规划,更加具有深远意义。

最后兄又有“行业之战,是战术;混业之战,是战略”的论点,俺也有一点点的不同意见。

行业之战固然体现了企业之间的行业竞争,属于战术层面无疑。混业之战,我就有一些思考:在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过程中,混业经营也许是战略性的战术选择吧?

期待兄能够继续争论!我等着接球。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