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外企上市须符6个条件 谁将成为上市公司第1家

[复制链接] 1
回复
105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3-5-9 15: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外企争上市谁是第一家

  有消息称日资控股宁波东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发行A股申请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

  据安邦资讯披露,由日资控股的宁波东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行A股申请已获得了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拟发行4500万股新股,募集资金约4亿元。同时,另外两家外商投资企业———上海斯米克建筑陶瓷和浙江上虞的国祥制冷的上市申请也已进入最后审核阶段。

  此消息已被数位证券业高层人士证实。这意味着,不日之内,沪、深两市将出现一只甚至数只“洋”公司股票。

  宁波东睦为何抢先?

  外商投资企业(包括中外合资、外商独资、跨国公司等)国内直接上市一事,发端于2000年,此后一度热至沸点,当时,多位政府高层人士曾公开表示支持,一系列相关政策紧凑出台。多家势大财巨的知名合资企业比如联合利华、东亚银行、柯达、统一、康师傅、旺旺等企业曾对此跃跃欲试。外界普遍判定,领风气之先者必定出自于这些名门之中。

  不料,在长达一年多的沉寂之后,却爆出冷门,抢得头彩的是一个毫不出名的企业。

  由此,一个疑问自然而发:宁波东睦凭什么?

  宁波东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公司?

  据网页介绍,该公司净资产1.1亿元,总资产超过4亿元,产品为轿车、摩托车、冰箱和空调压缩机、电动工具、家用电器等所用的零配件,部分出口日本、美国和欧洲,是中国最大的粉末冶金机械零件制造商之一。

  宁波东睦的前身是宁波东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1995年引入日本睦特殊金属株式会社,变更为中外合资企业。在2001年10月完成股份制改造,改制后,睦特殊金属株式会社占股60%。

  一个清楚的事实是,宁波东睦只是一个中小型制造企业。而相形之下,宁波东睦的外资老板则更名不见经传。

  宁波东睦正式向证监会提交IPO申请的时间是2002年12月,其申请在今年3月底被证监会发审委高票通过。“因为是小盘股,一般不会因节奏考虑而被有意搁置,所以,宁波东睦成为首只外企股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当然要排除以前因为政策考虑所发的闽灿坤和深大通。”业内人士说。

  从上述调查来看,宁波东睦不仅在资质、名气方面较联合利华或是旺旺等企业逊色,而且在上市运作的时间上也并不占先。那么,是不是因为主承销商的手段格外“高超”呢?

  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负责宁波东睦上市的主承销商名叫“国联证券”,它的总部位于江苏无锡,注册资金不过10亿元,在行业内资历甚浅。

  一个平凡的企业加上一个无名的券商干成了一件足以在中国证券史上留下一笔的大事。这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人士看来,原因有三:一是宁波东睦盘子较小,且资产结构和股权关系相对简明,所以程序走起来比较便捷;二是公司合资运作多年,已为人所了解;最重要的是,这家公司业务也是其大股东的最主体业务,不会因原材料、技术、专利以及商标等事发生跨境纠葛,“这让人比较放心”。

  实际上,如果将上海斯米克公司和浙江国祥与宁波东睦放在一起作对比,在前述的三点上,三者呈现惊人相似的风貌。

  外企上市开锣竞跑?

  宁波东睦成功“入围”一声开场锣,由此成功上市的外企会不会人潮涌动呢?对于这个问题,市场观察人士的判断大不一致。

  乐观派看来,外企上市已大门洞开,宁波东睦就是一个实证,只待时日,中国上市公司便会出现不少“洋面孔”。

  “从2000年各政府要员的公开表态,到2002年3月19日正式实施的《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外企上市的通路已被清理得畅通无阻。”一位证券业人士说。

  据其透露,全国目前有20多家证券公司在运作外企上市业务,其中像南方、广发、国信、大鹏等券商的业务都已经进入了收官阶段。

  而谨慎论者认为,外企上市的门的确开了,然而却只开了一道门缝,宁波东睦、上海斯米克以及浙江国祥等毫不出名的中小企业的抢先,恰恰表露了管理层的谨慎态度。

  “对于中国首次公开上市外企这样的事,其在各方面的巨大影响,相信所有的人都知道,不少大型的国际企业很早就表达了想在国内上市的意向和行动,但管理者最终却将机会给了无名的宁波东睦,这里面很能说明问题。”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说。

  “只有外企大盘股出现在中国股市,中国股市大门才算真正打开。”他说。据一位原证监会工作人员透露,外企与国内企业的上市程序是有所差别的,其不同之处是,在证监会内部设有一个国际业务领导小组,外企上市的申请除一般程序,还必须经由此小组审核。

  监管新命题

  4月22日记者拨通了一位证监会官员的电话,他拒绝对此作任何表态,却就另外一些敏感问题发表了看法———“这只代表个人观点”。

  他说:“外企上市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个趋势下,国内的证券监管正面临一些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以及引进外资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这些问题包括:其一,对于外企上市该使用的法律法规问题。

  其二是外企上市后的信息披露。“在国内,我们的证券监管部门可以很轻松地稽查,但对于外企,不太可能跨境而为,只能通过中介机构———比如发确认函,但风险无疑加大。”

  其三是关联交易识别问题,对比国内企业,外企上市公司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股东与股东之间,其关系可能要复杂隐蔽得多。

  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他呼吁应该让所有的人来参与其中出谋划策。(杨敏)

  外企上市须符合六个条件

  外商投资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要符合六个条件:

  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成立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二要成为国内注册的外商投资公司。

  三要有持续3年盈利的业绩。

  四要按照有关资产重组的规定上市。有关规定正在制定中,其目的是防止出现剥离上市和捆绑上市现象的出现。

  五是拟上市公司要经过一年的上市辅导期。

  六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3-5-13 09:53:00 | 只看该作者
沪、深两市将出现一只甚至数只“洋”公司股票  

  
  拔得头筹者并非知名外企,而是股权关系相对简明的小公司

  据多家媒体披露,由日资控股的宁波东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行A股申请已获得了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拟发行4500万股新股,募集资金约4亿元。同时,另外两家外商投资企业———上海斯米克建筑陶瓷和浙江上虞的国祥制冷的上市申请也已进入最后审核阶段。

  此消息已被数位证券业高层人士证实。这意味着,不日之内,沪、深两市将出现一只甚至数只“洋”公司股票。

  宁波东睦为何抢先?

  外商投资企业国内直接上市一事,发端于2000年,此后一度热至沸点,当时,多位政府高层人士曾公开表示支持,一系列相关政策紧凑出台。多家势大财巨的知名合资企业比如联合利华、东亚银行、柯达、统一、康师傅、旺旺等企业曾对此跃跃欲试。外界普遍判定,领风气之先者必定出自于这些名门之中。

  不料,在长达一年多的沉寂之后,却爆出冷门,抢得头彩的是一个毫不出名的企业。

  宁波东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公司?

  据介绍,该公司净资产1.1亿元,总资产超过4亿元,产品为轿车、摩托车、冰箱和空调压缩机、电动工具、家用电器等所用的零配件,部分出口日、美和欧洲。

  宁波东睦的前身是宁波东睦粉末冶金有限公司,1995年引入日本睦特殊金属株式会社,变更为中外合资企业。在2001年10月完成股份制改造,改制后,睦特殊金属株式会社占股60%。

  宁波东睦正式向证监会提交IPO申请的时间是2002年12月,其申请在今年3月底被证监会发审委高票通过。

  从上述情况来看,宁波东睦不仅在资质、名气方面较联合利华或是旺旺等企业逊色,而且在上市运作的时间上也并不占先。据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负责宁波东睦上市的主承销商名叫“国联证券”,它的总部位于江苏无锡,注册资金不过10亿元,在行业内资历甚浅。

  一个平凡的企业加上一个无名的券商干成了一件足以在中国证券史上留下一笔的大事。这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人士看来,原因有三:一是宁波东睦盘子较小,且资产结构和股权关系相对简明,所以程序走起来比较便捷;二是公司合资运作多年,已为人所了解;最重要的是,这家公司业务也是其大股东的最主体业务,不会因原材料、技术、专利以及商标等事发生跨境纠葛。

  实际上,如果将上海斯米克公司和浙江国祥与宁波东睦放在一起作对比,在前述的三点上,三者呈现惊人相似的风貌。

  外企上市门户已开

  宁波东睦成功“入围”一声开场锣,由此成功上市的外企会不会人潮涌动呢?对于这个问题,市场观察人士的判断大不一致。

  乐观派看来,外企上市已大门洞开,宁波东睦就是一个实证,只待时日,中国上市公司便会出现不少“洋面孔”。

  一位证券业人士透露,全国目前有20多家证券公司在运作外企上市业务,其中像南方、广发、国信、大鹏等券商的业务都已经进入了收官阶段。

  而谨慎论者认为,外企上市的门的确开了,然而却只开了一道门缝,宁波东睦、上海斯米克以及浙江国祥等毫不出名的中小企业的抢先,恰恰表露了管理层的谨慎态度。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