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月赚1倍 易方达“操盘手”江作良
基金经理是市场上的一个独特的人群,不仅因为他们的指尖操控着上亿资金的进出,还因为这个群体整体上罩着一层神秘的光环,很少抛头露面。江作良就是其中的一个。
也许是机缘巧合,当然也得益于公司的推荐,使记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了这位易方达基金公司投资部总经理,一个被称为屡屡能从市场中赚到钱的人。
"自营没交过学费"
1993年年底,27岁的广东人江作良从上海财大硕士毕业进入广发证券,1994年底开始做自营,到2001年转战易方达。江作良在此期间除了有一年做研发外都是做自营操盘。原广发证券的董事长陈云贤博士对他的评价是 自营)"没交过学费"。
事实上,在见到江作良之前的两年,记者就已经对他的"战绩"耳熟能详了。
1996年年初的时候,证券市场很低迷,大多数人都不看好这一年的行情。但江作良"有个预感",他在四川长虹和深发展7元多时建仓,大量吃进。此后这两只龙头股带领大盘一路上扬,而这两只个股最后股价都翻了几番。
1999年5·19行情爆发,大盘井喷,广发证券踏空。当时江作良在研发中心,他提了一个关键性的建议:买基金。此后,各路基金争相上扬,基本从1元多左右扶摇直上到2元多,验证了他的这种判断。
2000年的春节行情中,江作良把主要注意力放在科技股上,清华同方他做了两轮,都是一个月赚1倍。
2001年年初,江作良赴易方达履新之前,基本上把广发的股票都清了,换成了基金。回过头来看,基金是2001年股市中唯一能赚钱的板块。
2001年3月,江作良开始到位于广州天河北的一座写字楼顶层的办公室上班,那里是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总部,江作良任公司投资部的总经理,主管"科"字头系列基金的投资。
2001年中国股市达到顶峰,随后步入漫漫熊途。当时的江作良显然对处在2200点的大盘下一步走向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定下今后买股票的原则是要符合双低:即低价、低市盈率,并且股票的流通性要好,要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再做一次事后诸葛式的评论,这一原则无疑被证明是正确的。从2001年7月易方达基金募集设立,到现今(2003年4月),大盘从2200点一浪浪地下跌,跌到1500点左右,跌去近三分之一,而"科"字系列的4只封闭式基金净值表现稳定,目前均在面值以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江作良亲自操刀的易方达平稳增长(开放式)基金。因为有随时随地被赎回的压力,开放式基金的操作难度比封闭式基金要大得多,要有大量现金储备,持有股票流通性要非常好,简单地说,开放式基金的投资是必须"买了就得涨"。2002年易方达平稳增长募集设立时,大盘是1680点,到2003年3月底,大盘跌至1500点时,易方达平稳增长每基金单位已是1.02元,比同期募集的另一只开放式基金高出6分钱。
每天读两小时"报告"
手中掌控着几十亿、上百亿元资金进出的江作良,其办公室大概不到10平米,两面墙的书柜里没有文集,没有丛书,事实上很难看到一本书,同时也没有任何装饰品,譬如证券界人士钟爱的华尔街铜牛之类。占了两面墙的书柜里只有一些文件夹和大摞大摞的研究报告。惟一一本书是本白皮的十六大文件汇编,放在办公桌摊开的研究报告上面,
江作良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他不像是搞证券的,尤其不像操盘手,他太随和,没有城府,也不爱打探消息。记者和他长谈两个小时,他也只是接了两个电话。
"我做股票主要看基本面。"江作良反复强调,他一贯坚持长线看好中国市场,认为宏观经济前景广阔。中国改革开放的前20年,不仅培养了大批的企业家,同时市场经济的意识深深植根在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企业也在法制化框架下逐渐规范。接下去中国经济会进入一个成长期,尤其"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的将来影响深远。
江作良认为,从微观层面看,大众消费现在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增长阶段,买车、买房的人日渐增多,这种消费层次的提升对经济的拉动是非常强劲的。对基金经理来讲,关键是"我们买的企业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成长性"。
江作良说,易方达选股首先要看行业的成长性,从高速成长的行业中选拔行业龙头股。选招商银行就是用的这个原则。他说,现在国内银行收入主要局限在存贷差,而国外银行业务有三大块:一块是存贷差,一块是消费信贷,另外一块是中间业务。中国的银行业务收入来源只有国外的三分之一,发展空间是很大的,特别是消费信贷。中国的GDP增速强劲,如果国外有这样一个增速,银行股一定抢手。
江作良很看好电力板块。他断言,两年之内全国电力短缺状况不会改变,估计今年五六月份的时候会出现全国性缺电,有可能电价也会发生改变,过去超额发电一般电价很低,江作良估计今年超发部分电价会上扬,电价有市场化的趋势。
其他像盐田港、中联重科、上海机场……,江作良谈起持仓的股票,总是神采飞扬。
至于他凭什么来判断行业的前景和个股的质地,江作良想了想说:"我每天都要看两个小时的研究报告,每篇研究员写的报告我都看,大概是同行中看报告最多的了。当然,关键是自己有没有深入独立的思考和见解,这个才最重要。要超前、提前发掘到投资价值,不是说说那么容易,这个和对问题的判断能力有关,而道理讲起来总是很简单的。"江作良得意地笑笑。
追求简单而快乐
江作良是个简单快乐而且坦诚的人,尽管他的同事说他 做股票)"越做头发越少",但你还是可以从他的眉宇间看出内在的坦然和安逸。
说江作良神色安逸不是指他的工作。人们都知道,做股票不仅要稳和准,还要快和狠。股市行情瞬息万变,而扛着几十上百亿资金的基金经理的工作氛围是绝对称不上安逸的。江作良的一位同事回忆,去年11月初,市场因利好出现过一波小反弹。当时江作良掌控的基金仓位较轻,突如其来的反弹让江作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走来踱去。如果判断为一次技术性小反弹,杀进去就是被套;如果是中级以上的反弹,踏空或许意味几千万甚或上亿的收益在指尖流逝。江作良关在房间里走了一个中午,最后他大喊一声:"老子不买了!"
记者询问江作良这件事的细节,他不愿多谈,作为基金经理,因市场的动荡而殚精竭虑地思考,虽不是时时发生,却也是屡屡发生的。但江作良仍是一个快乐的人。
以广东人的标准来讲,江作良仍属偏瘦,就是说,心宽体不胖。"过去每到周末,喜欢找些哥们儿到家里,大家一起打扑克牌玩‘拖拉机’,现在这种熬夜费神的娱乐都不干了,现在周末我只去打高尔夫,可以让我放松,而且运动量不如网球、羽毛球大,适合我。"
尽管工作压力大,身体也不是倍儿棒,但江作良仍坦荡而快乐。我们见面没聊上5分钟,他已是盘膝而坐言笑晏晏了。江作良说,做股票是工作,对他来讲更是乐趣和爱好。
江作良是个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人。记者向他的同事了解情况时,许多人都笑着提到他的三不变,即皮带、皮鞋和手表多年不换。他对自己现在的工作、生活很满意,他认为对他来讲,再多的钱也只是个数字。谈到钱,江作良想起曾有人提出以每股2元钱的"好处",让他接手400万股股票。"这种事我怎么会做?"江作良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我压根就没有那种想法,根本就不求那种东西,也犯不着做那种事。"(记者 沈光)
资本周刊(2003年4月25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