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壹瓷舍 于 2017-3-14 17:54 编辑
都知道“一白遮百丑”。 那,黑呢?
天下乌鸦一般黑?
其实,黑很高级的诶。
黑在食物界是营养的标志,比如黑米,黑豆啦;比如,在服饰中它是永不过时的经典,“每个女孩都应该有件小黑裙”。
再比如,它代表了陶器制作的最高水准!4000多年前的蛋壳黑陶,以“高级黑”屹立手作陶器殿堂的鼻祖位置!
厚度不到1毫米,产于4000年前,手作而成。牛鼻!
非常薄 看到这个薄薄的陶片了吗?
在距今4千多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能做出这样薄的陶器了。
等等,距今4千多年前,是什么概念? 虽然那时已有少量铜器,制陶技术也日益成熟。但先祖们仍旧过着用石头当工具用的生活。所以,那时也被称为铜石并用的时代。
这么薄的陶片,厚度还不到1毫米,在几千年前,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插播一个知识点:蛋壳黑陶发现于山东龙山文化的墓葬中。当时已从慢轮制作转向了快轮,蛋壳黑陶就是在快轮中制作出来。即将泥料放在陶车旋轮上,借其快速转动的力量,用提拉的方式使之成形。接近现在的拉坯。
但是,后来可能由于青铜器的普及,这种黑陶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以至于我们在很长时间里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直到在近现代的考古发掘中,才知道原来有这样一个神奇的东西存在。
说它神奇, 原因大致有二: 神奇之一: 蛋壳陶的工具是以快轮制成。那要制成这么匀薄的器物,那得是要多么快的转速啊,在还是用石头作为工具的时代,令人惊叹,甚至有专家说,这时的快轮工具应该“是世界上最早、最精密的手工机械”。 神奇之二: 陶与瓷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吸水率。而蛋壳黑陶的吸水率已经达到了与瓷器相同的水平。不可思议! 极致黑 它的黑,是黑到骨子里的那种黑,以致于现代人都无法复原。哪怕是添加各种矿物、色料都无济于事。即使烧出黑色,也无法与它比拟。
直到有一天,人们发现这黑色并非是色料而生,而是出自于一种特殊的烧制方法——注水烟熏渗碳法。即在器物快要烧成时,要从窑顶慢慢灌水,使窑炉内的炭火熄灭,产生浓烟。浓烟颗粒再慢慢渗入陶器里,最终才得以烧出这么惊艳的黑色来。
这种黑色里有大量丰富的碳纤维,这种碳纤维与现在的极其类似。
如此牛鼻之作,直到1984年,才成功复制了第一个蛋壳黑陶杯。
文字:景德壹瓷编辑整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若侵权,可删
交个朋友吧 壹瓷相伴,人人都是生活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