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读书评论] 《字课图说》:中国最早的现代语文教科书

[复制链接] 0
回复
133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4-7-11 21:18: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识字读经,自古以来就是童蒙教育的重点。在中国古代,最主要的识字教材,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 文》。《三字经》为宋朝王应麟所编,《百家姓》亦成于宋朝,《千字文》则为南朝梁武帝时周兴嗣所纂。这些经典,合称为「三百千」,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到清中 晚期,都是儿童私塾教育的教材。到了清朝末年,受西洋教育思想的影响,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一些经济发达的地方,逐渐引进了西洋的教学理念,开始出现了 「新学堂」。《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正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澄衷蒙学堂」由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叶澄衷先生所创办。叶先生是宁波商团著名 的先驱和领袖,他很有经商天赋,头脑清醒,为人敦厚,被称为「首善之人」。在宁波商帮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人当如叶澄衷」。叶澄衷先后创办了三 所学校。第一所是一所不太正规的培养商业人才的机构,类似于今天的培训机构。第二所则是在他老家创办的叶氏义庄,帮助贫苦人家的孩子免费读书,像包玉刚、 邵逸夫都曾在这个学堂读过书。第三所就是澄衷蒙学堂,一八九八年创办于上海(即现在上海澄衷中学的前身),最早招生对象以宁波贫家子弟为主,后来纔逐渐演 变成为一所著名的私立学校。像胡适、竺可桢都曾是这个学堂的学生。马寅初、章太炎、陶行知、马君武、章士钊、林语堂、杜重远、陈鹤琴、章乃器、夏丐尊等都 曾在这里讲过学,蔡元培曾经做过该学堂的校长。
  一八九八年,澄衷学堂创办后的第一任校长刘树屏先生认为,传统的语文教材不利于新式学堂的教 学,于是结合儿童的心理,编辑了一套全新的儿童识字教材,也就是《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是书于一九〇一年出版,全书图文并茂,共收録了三二九一字,七六 二幅插图,由刘树屏先生亲自编撰,苏州吴子城绘图。该书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学校自编语文教材之一,更被胡适先生誉为「中国最早的语文教科书」。胡适、茅 盾、竺可桢、丰子恺、梁漱溟、李四光、夏衍、袁牧等文化名人,都是从这套书发蒙的。
  这套《字课图说》出版后,当时许多学堂纷纷效仿,成为当时小学学堂的通行教材。后来,国民时期刊行的《国民字课图说》以及许多民国时期的小学国文课本,都深受这套书的影响。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原书共计八册,本次出版合并为四册,原本是为小学生训蒙识字而作。第一册为凡例、类字和检字索引;第二册为卷一,收録天文地理、 自然现象、山川河岳等方面内容的字;第三、四册为卷二,收録各种人、事、物的名词;第五、六册为卷三,收録各种生活用词;第七八册为卷四,收録各种抽象的 词语。其编排的次序,可以说是非常契合儿童识字教育的规律的。
  书中之字均采用楷书大字,用反切法(反切法,即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 的方法。它是中国传统的注音方法,有时单称反或切。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 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注音,然后再详细解说每个字的本义。如第一个字——天,书中是这样说的:「他前切,至高无上曰天。天积气也,气包乎地,近地者 气浓,离地愈远则愈薄。以风雨表测之,高千尺,气轻三十之一;高万有六百尺,轻三之一;高万八千尺,轻二之一;高至三百余里而气尽,气尽则空,故曰天 空。」
  书中凡是名字、动字(词)还配有插图,如「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飞禽走兽、人物动态等」,非常精美,体现了文字和绘画的完美结合,而且让这本书的欣赏性和实用性得到大大加强。
  这本书的功能,如同一本小字典和一部百科全书,能够让小朋友认识汉字和各种人事物,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一部完美无缺的语文教材。
   值得说明的是,这本书里收録的字,全部是正体字(汉字简化第一次是在一九三五年,第二次是一九五六年)。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让孩子认识正体字很好的 入门教材,让孩子知道每个字的来源和本义,文字的变迁历史。为了方便现在的孩子阅读,我们这一次出版还把简化字和正体字排列在一起,让孩子们很快就能认识 书中的每一个字。
  汉字是一种智能的符号,她的音、形、韵是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汉字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人类早期文字, 都是象形文字,主要有三: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以及中华民族的汉字。前两者,经过历史的变迁,一般人已经无法看懂,只有考古学者能够 辨认了,更别谈传承和使用。唯有中华民族的方块汉字,经受住了各种文明的挑战,一直承传至今,成为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的文字,也是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
   这套《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时期,因此也有着特别的历史意义,对现在的语文教育,有着许多深刻的启发。我们不难看 到,即使在西风炽盛、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的清末民初时期,在那个时代的大师身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教育的光芒。例如,本书的编者刘树屏,就是光绪 十六年的三甲进士,从小接受的是私塾教育,读的是「四书五经」,但是,却编辑出了如此精彩绝伦的新式教材。可见,近代以来,一些人把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归结于中国传统教育的守旧和落后,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再如,许多民国时期的文化名人、国学大师、科学家等,他们自小接受的教育,其实都是传统的私塾教 育,而非新式教育。自民国以后,教育越来越现代化,而培养出来的大师级人才却逐渐减少,直到今天,许多人还在为「钱学森之问」在摸索答案,「为什么我们的 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实际上,中国古人在这一点上早有明示。中国最早的教育思想发端于《易经》的蒙卦,夫子在注解蒙卦时说:「蒙以养 正,圣功也。」童蒙教育,是教育的初始和发端,若无良好的童蒙教育,就如同一棵树苗,若是很小的时候长歪了,长大后就难以扶正了。因此,需要说明的是,对 儿童的童蒙教育,除了教其识字,更重要的是培养儿童的静、定功夫。因此,儿童在识字之后,接下来就是要读经。正如苏东坡所言:「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 子自知。」以圣贤的智慧,谆谆教诲禀性淳良的儿童,必将成就孩童一生的幸福和扎稳学圣学贤的根基。非常可惜的是,自清末民初的新式学堂开办之后,读经被逐 渐废止,即使我们看到的不少民国国文教材还有着深深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烙印。但是,读经对儿童心智和静定功夫的培养,是这些新式国文教材无法取代的。这一点是我们需要认识清楚的。
  前年,编者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偶遇这一套《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即欲将其影印出版,因因缘不成,拖延至今。今见 该书已出版宣纸本、影印本等,奈其成本甚高,价格不菲,非一般读者能飨之,故出版此平装本。愿有缘仁者,珍惜此殊胜因缘,共沐五千年象形文字的智慧之光,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中华文化之复兴尽己绵薄之力。(本文为重印《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之前言)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已经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当当网、卓越网、京东网也可登陆中华文化讲堂天猫店http://cgwxts.tmall.com购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