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风筝式督导(连载)

[复制链接] 8
回复
129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3-8-1 15:21: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序言
督导就像放风筝


督导即监督指导,它是一门管理学问。然而,很多管理者都为这门学问头痛。因为这是一门活学问,不是死学问。
督导之“活”,表现在分寸的拿捏上。
一个人行走在旷野之上,备感孤独,这时渴望有别的人出现。一旦有别的人出现,并迅速向你靠近时,欣喜之余你又可能产生危险感,担心这个人伤害你。这是人的正常心理。人在职场,也是这样的:如果长时间不被过问,员工会产生失落感,但被过问得太频繁,员工又会感到紧张,甚至认为你不信任他,这就不利于其能力的发挥。更糟糕的情形是,长时间不过问你的团队,团队就散了乱了失去了战斗力,于是,你发起运动式的“过问”,团队一下子变得谨小慎微,失去了创造性与活力,这就是通常说的“一放就乱,一抓就死”。
如何拿捏督导的分寸呢?
“风筝式督导”可以帮助你。放风筝,是分寸拿捏最形象的诠释。
风筝之所以上升,是因为扬力,而扬力来自于风力和牵引力。在这三种力量之下,风筝得以上升并平衡飞行。风力是外在条件,牵引力则是利用外在条件达到平稳飞行的手段。牵引力通过线来实现,并通过线的抽放来调节。如果说员工是风筝,那么,管理者就是放风筝的人,员工和管理者共同的目的,就是在天空中展示风采,创造一道亮丽的风险。
风筝在天上,放风筝的人在地上。这是距离的“分寸”。
提线传递的牵引力要适中。这是力度的“分寸”。
风筝与放风筝的人之间,有且仅有一线相连。这是“渠道”的分寸。
在职场,成功的督导工作,也需要把握上述三种分寸。与你的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要让下属产生孤独感,又不要产生危险感;督导力度适中,蜻蜓点水解决不了问题,越代俎代庖则不仅累死你还培养不了下属。至于渠道,不要花样百出,用指标考核就够了。
基于放风筝与督导的这种形象的关联,我们推出来“风筝式督导”,它是“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生动形象的故事,讲述了风筝式督的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和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并介绍了督导中的一些重要理念。
督导难不难?对很多管理者来说,是比较难的。
放风筝难不难?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很容易的,几岁的孩子都游刃有余。
“风筝式督导”将督导与放风筝结合起来讲述,将虚无的分寸拿捏具体为一些可操作的工具,从而解决管理者头痛的督导问题,让督导变得像放风筝一样容易!
“风筝式督导”已经在部分企业推行,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效果十明分明,理论和言法体系均已经较为完善,具备以图书的形式广泛传播的基础。这本书的问世,承载着出版社老师和编辑的辛勤劳动,同时,也需要管理实践与咨询界的呵护。
当督导就像放筝时,不仅容易,更是一种怡情的乐事。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管理工具,“风筝式督导”将和“轻模式”中的其他模块一样,给予管理者实实在在的帮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9
 楼主| 发表于 2013-8-19 11:40:21 | 只看该作者
第2章  放风筝的管理学家


    1.工作不顺,生活也会一团糟

在通常情况下,工作不顺利,生活也就会一团糟。
在升职之前,王经理通常可以准时下班,常常可以陪家人陪朋友,生活过得很闲适,甚至可以每个周末带着老婆孩子到不远的地方自驾游。
升职之后,生活完全乱了套。每天早出晚归,周末还得加班——周末通常都不休假,先是孩子提出抗议,接着老婆也深为不满,最后朋友也几乎把他晾在了一边。因为太疲惫,生活情趣大减,因为心里烦躁,失去了往日的平和,常常和人吵闹,对老婆孩子也失去了耐心,动不动就横眉冷对破口大嚷。
“你不再是我爸爸。”孩子说。
“你变成了恶魔。”老婆说。
“孩子,你怎么了?”父母说。
“你升官了,不和我们一起混了?”朋友说。
升职前,他的电话每天晚上九点准时关机。升职后,他的电话一天二十四小时开机。工厂里是三班倒,设备一有问题,就得找他。因为工作状况不好,老板和总经理也老是惦记着他。他的电话常常在深更半夜甚至凌晨响起,老婆不堪打扰,严重睡眠不足,最后两个人只好分居了。
升职了,薪水是涨了不少,可失去的,也不少啊。

2.儿童节

明天是六一儿童节。王经理的孩子是个男孩,小学六年级,快十二岁了,进入初中,就不再过儿童节了。这最后一个儿童节,应该好好过一下。王经理决定,明天休假一天,何况明天是星期六。
他特别准时下班了,大约六点半时,他开车经过家对面的河滩地。那里的河滩地很开阔,有许多小朋友在放风筝,也有一些成年人在放,空中龙飞凤舞。卖风筝的小贩不少,一排排五颜六色的风筝在风中轻轻摆动,让他想起藏族地区挂在山坡上的经幡。
“明天陪儿子放风筝!”王经理心情忽然愉快起来。
回到家里,老婆和孩子很诧异,表情像是看到了外星人。
“怎么这样看着我?”他问。
“你今天下班太早,我还以为自己产生了幻觉!”孩子说。
“不是幻觉!儿子,过来我抱抱!”他说。
孩子没有动。
“我明天休假。”他很高兴地说。
孩子摇摇头:“我不信。”
“真的!我明天陪你放风筝,高兴不?”他说。
“真的?”儿子愣了几秒,突然跑过来,像猴子一样往他身上爬,“老爸真好!”
他听着儿子的话,心里酸酸的:唉,这经理当的……
儿童节这天,河滩上的人一下子增加了很多,许多孩子都是家长带着一起来玩的,空中的风筝几乎可以用“拥挤”来形容。
王经理带儿子选了一个老鹰风筝,然后找到一片稍微人少一点的地方,开始放风筝。
放风筝,王经理小时候是玩过的。一个人拉着线在前面跑,一个人托着风筝,跑的人跑出一定距离后,托风筝的人放开手,风筝就慢慢飞起来,随着风筝高度增加,跑的人慢慢放出手中的线。
理论上说是很简单,可实际上并不容易。这一天风力很弱,有相当一部分人没能把风筝放起来,或者没有放到足够的高度。孩子在前面跑,王经理托着风筝,可经历好几次,风筝都在几秒钟内就一头栽了下来。
孩子跑得汗水都出来了。
“再试。”王经理说。
可这节骨眼上,电话响起来了。一看,是部门里一个员工打来的。犹豫片刻,他还是接听了。
“王经理,三分厂一台铣床出了故障。”小陈在电话里说。
如果是平常,王经理会亲自去现场解决。可今天不成啊,他想了想说:“你先下去看看吧,看能否处理。”
挂了电话,王经理脑子里就老是想着铣床的事,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老爸,你专心点好不好!”儿子发现了他的状态,提出抗议。
他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努力将脑子里的铣床赶出去。可越是努力,风筝越是不听话。

3.风筝像人一样


“我们休息一下吧。”王经理对孩子说。
“好吧。反正你现在也不在状态!”儿子有些生气了。
父子俩并排坐在河滩上,看着满天的风筝,当看到飞得又高又平稳的风筝时,孩子便会由衷地赞叹一番,语气充满了羡慕。
“爸爸!长龙!快看长龙!”孩子突然大叫起来。
在离他们大约五百米开外,一条长龙风筝正在慢慢升起来,平平稳稳地升起。风筝几乎有三十米长,其他风筝一下子显得太渺小。
“风力这么小,这么长的风筝,怎么放得起来啊?”王经理说,像是问自己,又像是在问孩子。
“人家在专心放嘛。”儿子没好气地说。
这应该不只是专心那么简单。王经理心里想。他循着风筝望过去,是一位老人在放那风筝。老人选了一片人很少的地方。那里之所以人少,是因为在河滩的边缘,紧挨着一片建筑工地,不方便跑动。老人旁边还有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子。一会儿后,老人把风筝放到了差不多三百米高,超出了所有的风筝时,他把手中的线交到了孩子手中,自己则坐在地上,悠闲的看着满天的风筝。
“我们过去看看。”王经理提议。
“好的。我们去学习学习。”儿子说。
走近时,王经理觉得老人有些面熟,但怎么也想不起在哪见过。老人六十来岁,穿着一身运动装,但从神态、气质上看,都不是一个动动员出身,而像是一位知识分子。
“您好!先生。”王经理很客气地和老人打招呼。
“您好!”老人也很客气。
“您的风筝放得真好!”他赞叹道,诚恳地。
“还行吧。”
“您应该放很多年风筝了吧?”王经理想请教风筝方面的技能。
老人呵呵一笑,指着孩子说:“哪里有啊,我孙子六岁时,我开始放风筝,今年他才九岁。”
王经理的儿子已经和老人的孩子交谈起来了,看来谈得还不错,现在的孩子交际能力可真强。
“我想知道,这么大的风筝,怎么才能放上天?我一个小风筝,都飞不起来。”王经理说着,指了指自己那个躺在地上的风筝。
“哦,这个……风筝是有情绪的,你首先得了解这一点。”老人说。
“风筝有情绪?你是说像人一样?”
“是啊,风筝像人一样,有情绪,有喜怒哀乐,放风筝是一场交流,是一种管理,像人与人交流一样,像管理人一样。”
王经理一下子有点理解不过来,但他显然十分感兴趣。他想到了自己的工作,自己在管理上一团糟,不正是缺乏对员工喜怒哀乐的了解吗?
“先生,我们能详细交流一下吗?”王经理说。
“你感兴趣?你是做什么工作的?”老人问。
“我在一家企业做经理,我忽然觉得,放风筝的原理,或许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可是……”老人有些犹豫。
“不耽误你太久时间的。”王经理赶紧说。
“我今天的时间属于孙子,而且,我历来不在休息时间讨论工作。不如这样吧,我明天恰好有一堂课,是关于管理的,在课堂上,我会详细讲述放风筝的原理,我以私人名义邀请你参加。”老人说。
“那太好了!请问在哪里讲呢?”
“在光明财大讲演厅,你来时,说是我邀请的,就不用给门票了。我的名字叫卫理,说我名字就成。”
“卫理!”王经理惊诧得合不拢嘴。难怪自己觉得面熟,眼前就是当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卫理啊!他的照片,常常出现在财经杂志的封面上!真是太荣运了!
老人看到王经理的表情,微笑了一下:“你一定可以在课堂上找到你要的答案!把工作放一边去,今天,我们就尽情地放风筝吧!”
王经理抬起头,发现儿子已经把风筝放上天了,老人的孙子在一旁指点着他。

8
发表于 2013-8-18 19:10:00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很有道理
7
发表于 2013-8-18 00:18:2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文章贴近实战,很精辟,期待后文
6
发表于 2013-8-17 13:39:43 | 只看该作者
不错。顶起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0:17:55 | 只看该作者
4.信任,工作却偏离了方向

王经理和一位资深经理人交流了信任问题,他意识到了信任的重要性。但是,如何信任,他并没有理解透彻。他简单地认为:少管,就是是信任。
他管得少了,员工们对他的评价反倒更高了。他比以前更轻松了,找到了做领导的感觉,认为自己掌握了管理的秘诀。
然而,好景不长。半个月后,更糟糕的情形出现了:部门所有工作都出了问题,要么被拖延着根本没做,要么在做但进度严重滞后,要么质量打了很大的折扣,要么执行方向发生了严重偏差。
倒底是怎么了?管得多了,叫不信任,管得少了,却又乱了。

5.优秀员工总是悄悄地离开

上任的第四个月月初,总经理找王经理做了一次深度谈话。
这次谈话的内容,重点并不是指出王经理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关于管理不足的谈话,已经进行过多次了——这次谈话的重点,是关于人才流失问题。
王经理上任以来,部门人员进出率迅速提升,八个老员工,走了四个,其中三个一直是非常优秀的。虽然补充的五个新员工也不错,但部门整体员工水平明显下降了。
“这是怎么回事?”总经理问。
王经理说不出个所以然。三个月里,他的确多次批评过员工,有时批评方式和语言不恰当,甚至伤害了员工。但是,对于那三个优秀员工,几乎就没有批评过。这三个员工的工作,也出了一些状况,但王经理只是和颜悦色地提醒了一下。
总经理和他谈了几个小时,也告诉了他许多管人的道理,但他始终没有找到答案:他们为什么离开。就薪水和福利而言,部门的薪水和福利不比其他部门差,工作环境不错,工作强度也不算大。
过了一些日子,王经理无意中听到员工的一点点谈话。有一位员工说:“在王经理手下,做得不好要挨批评,做得好则要被忽视。”
这句话,让王经理找到了一点头绪。的确,做得好的员工,他几乎就没有关注过。
   

4
 楼主| 发表于 2013-8-17 10:17:35 | 只看该作者
3.指导成了不信任

王经理是一个做事很细致的人,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
管理是需要授权的,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势必做不好管理工作。这样做,不仅管理者自己累,被管理者也累,工作思路和进度常常被打乱。
王经理上任不久,员工对他的这种风格就有了怨言。大胆一点的员工,会半开玩笑对他说:“领导,你太辛苦啦,这些小事,交给我们就是啦。”胆小一点的员工,什么也不说,经理你要过问,你就亲自来做,我乐得做旁观者。
渐渐地,部门上上下下,就王经理一个人最忙了,很多员工没事做。
事无巨细亲自过问,已经严重影响了王经理的工作。糟糕的是,他还有一个严重的缺点:对别人做的事,都不怎么放心。
因为不放心,便总是要去指导员工该如何如何做。员工的工作,当然需要管理者指导,但事事都去指导,指导得太频繁,就成了打扰或干扰了。
受打扰或干扰的员工,在心中还会产生一种念头:经理不信任我!这种念头对员工的伤害相当大。如果说管理者对下属的情感分四个层次:忽视、平淡、喜欢、信任,那么,信任是最高层次的,它超过喜欢。只有当一个员工感受到被信任时,他才会激情满怀地工作,才可能全身心地工作。
“你这是明摆着不信任我嘛!如此不信任,还用我干嘛?”有一天,一位员工终于忍不住冲他嚷起来。
王经理心里也很委屈:我这不是一片好心吗?还不是怕你工作出偏差嘛?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8-3 10:36:28 | 只看该作者
第1章  新经理的苦恼

   
    1.升职了

A公司是一家有四千多员工的中型企业,生产销售建筑机械和石油机械。前几年,市场销售不错,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没有暴露出来。近年,市场疲软,许多问题一下子暴露出来了。
为了强化管理,老板提拔了一批年轻干部。
王小云是被提拔者之一。他被提拔为设备部经理,不是因为他管理水平有多强,而是因为他业绩突出。被提拔之前,他是设备部一名技术主管,在设备管理方面做得不错。老板把原来的设备经理调到了一个分厂做厂长,提拔王小云顶替了经理位置。
升职是一件高兴的事情,王小云兴奋了好几天,走起路来,都比原来更有精神了。
可几天过后,他的苦恼也来了:因为管理不当,他和下属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他试图改善管理。先是买来一大堆管理方面的书籍,没日没夜的地阅读、消化,然后应用。但几乎没有效果。然后,他又去向多位职业经理人请教管理艺术,也向管理学教授们请教,建议倒是得到不少,但效果并不明显。
他意识到,自己必须改变现在这种状况,否则不出两个月,部门就会一团糟,到时,他首先会面临着“下课”。好不容易升上来了,再跌下去,跌倒的可不仅仅是面子,还有信心和他在老板心目中的“定位”——老板可能会认为他不适合做经理,永远也不会再提拔他了。

    2.下属竟然不知道该做什么

上任以来,已经发生过多次这样的情形了:明明清清楚楚地下达了指令,下属却竟然不知道该做什么。
“小张,给我做一份公司设备分析报告。”有一天,王小云——我们现在该称他王经理——对小张说。
小张答应了,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交给了他。效率挺高的嘛,他当时还有点高兴。但慢慢看下去时,他失望了,甚至很生气。
王经理想要的分析报告是这样的:公司有多少设备,原值多少,折旧多少,净值多少,运行状况是怎样的,使用年限分别是怎样的,哪些需要更换,更换的投入产出分析等等全方位的信息。但小张交来的,只是一份设备明细清单而已!
“你没有要求这么多信息啊?”小张感到很委屈。
王经理觉得小张说得有道理,事前他交待得不详细。于是,他把信息方面的要求说了一遍,让小张重新去做。
然而,几天后,小张交来的报告,还是令他失望之极。虽然分析范围扩大了,信息更全面了。但无论条理还是数据的准确性,都达不到要求。
失望之余,王经理只好亲自来做这一份报告,加班加点足足忙乎了一个星期。
还有一件事情让王经理记忆深刻,那就是让小李做设备供应商调查的事。
公司准备采购几台空压机,王经理让小李调查一下供应商信息。吸取以前的教训,这次,他特别详细地说了信息范围:供应商规模、公司性质、经营年限、产品价格、交货期、付款方式、其他使用者的评价等。
几天后,小李的成果交来了:一大叠纸,差不多上百页!小李先是打开多家供应商的官方网站,然后把相关网页复制下来,再打印出来。
看到这么一堆“信息”,王经理简直哭笑不得。他当即批评了小李,但小李显然不接受他的批评,接下来的工作总是带着情绪去实施。
王经理很苦恼:到哪去找到一点就通、一说就心领神会的员工呢?他认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员工,前任经理在时,他总能很快领会经理的意思,并且做出来的工作总是符合经理的意图。
沙发
发表于 2013-8-2 07:19:21 | 只看该作者
督导就像放风筝,很有点意思!!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