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产品及项目都被营销的今天,电影也不例外,踏上了追逐影响力的征途。电影营销策划,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好莱坞,已经非常成熟,但是在中国,还处于刚刚兴起的阶段。于是,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电影营销策划的商业化色彩变得越来越浓,而一些传统的,由西方国家电影发展进程衍变而来的套路,也在被不断地上演着。
套路一:广告比情节本身更惹人注意
2010年,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如同一匹黑马,掀起了植入式电影营销的高潮,让人们真正意识到了植入式营销的厉害所在。在影片阵容十分强大的同时,赞助商阵容也十分强大。电影中,产品植入痕迹明显,仅看得出来的就有8个品牌之多,更别提暗藏在边边角角的。原先一部电影想赚钱,可以有票房收入、贴片广告、海外发行、音像版权、电影频道网络媒体播映权、电影后产品开发等N种渠道,不过,在盗版市场风靡,电影后产品hold不住的现在,广告植入便成了中国电影最有效的赚钱途径之一。这之后,植入式电影营销被应用于各种模式各种形式的电影之中,《非诚勿扰》及《唐山大地震》更是把这一手段推向顶峰,两片广告植入收益已经成为片方非常稳固的收益来源。植入营销再也不是秘密,而是公开的秘密,广告商看重电影投广告也因此换了一种更加时髦的方式。
套路二:运用文化的力量炒作
最近,电影《鸿门宴》火热上映,票房人气急剧攀升。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电影营销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在国家十二五纲要大力倡导并推动文化发展的情景之下,电影营销策划更是个个都想沾上文化的边。从《赤壁》到《战国》,从《孔子》到《梅兰芳》,国人熟悉的历史情结,被众多大腕明星在华丽唯美的场景下重新上演,的确很吸引人。但是这些电影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借助文化背景炒作的同时,也不断借助电影本身炒作。从炒演员到换角风波到预算超支再到火灾,众多电影都在这些观众热议的话题中未映先火。这让我们为中国电影营销人捏一把汗。当观众们已熟悉这些恶俗的炒作把戏时,更加轻松愉快的炒作营销,趣味营销,历史事件营销,也许才是文化炒作的真正出路。
套路三:整合营销嫁接电影
电影营销除了前期营销,荧幕营销以外,非荧幕营销也是一个手段。一个电影,非荧幕营销不成功,就不能算真正的成功。电影《喜洋洋与灰太狼》,堪称是中国卡通电影营销的一个典范。你经常可以看到,当《喜羊羊与灰太狼》电影系列上映的时候,大人与小孩这种“N+1”模式同时出现在电影院的场景。与其说《喜羊羊与灰太狼》攻占的是儿童心智,不如说它就是在用另一个方法攻占成人市场。电影的周边产品小到扇子文具,大到服装鞋帽、毛绒公仔,当孩子在看完卡通片又看到少儿频道播出的电影预告片时,我想,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去电影院看电影,尽管这只是把动画片搬上大荧幕而已。喜洋洋的整合营销做得红红火火,真可谓是360度全面发力。也因此成为了继《麦兜响当当》之后,中国动漫产业的又一转折点。
中国电影的发展形势十分良好,并且已有了很长的历史与时间积淀。但是中国的电影营销却一直处于邯郸学步的状态之中,口碑好,不意味着票房好,希望中国的电影营销可以走出这个误区,从实际出发,从电影本身的成本,回报考虑,创作出更加有效的电影营销方案,而不是只搏观众一笑这么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