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书虫劳谦 于 2014-9-2 21:08 编辑
谢谢,骑兵兄的勉励,您提的问题很深刻:
但不得不接受现实, 也许对你们来说减轻文化素质差异的最简单方式是选择合适的人,选择有数学建模思路的人而不是常见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的论点。但合式的人并不是那么多, 还是要自己培养。在细节中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的改变。但面对中国的市场环境,您怎么在工作中应对呢?
中国是个浮躁而无信仰的社会,是一个竞底的社会,但同时又是一个抓住机会的社会,管理的目的不是完美,机会比完美更重要, 想抓住机会就要容忍速度带来的适度混乱,您有碰到这样的问题吗?您怎么应对的。
”书虫“另一篇帖子中有类似观点论述,在这里特分享一下:
《一位CEO的忧虑》一文节选
底下照片是来自B公司2014年会前的一次集体拓展活动(从质量经理的微信分享而来),似乎已诠释出跨部门协作中的一些共性问题?
这“鼓式颠球”的妙处,就是将临时团队合作中过程中,其组织模式的“效率与效益”通过合作达到最大化。期间临时组建的队员为了同一个目标(颠球最持久与次数最大化),必须在短时间内通过彼此学习以达到动作、节奏的高度融合、协同状态。每个个体必须由内而外地去融入团队,面对这个上下跳动的网球,团队要解决的不是去控制“鼓与网球系统”的本身,而是这个系统面临的复杂性(包括个体的差异,周边地形、环境风向等)。在这个游戏里,大伙的合理分工可以提高效率,但由于是“面对面的目视化分工”管理,它不会造成彼此间信息的不对称,相互间完全可以根据对方队员的动作来修正自己的动作幅度,使网球仍能在鼓面上作有节奏地跳动(从信息到反应是由外而内--由内而外),以这类合作比起公司里跨部门间的合作要有先天优势,因为在企业里,由于很多工作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开展的,所以人们只能依靠“制度”来保障分工与合作带来的好处。
这个游戏还告诉我们,“管理”所追求的不是去“改变人”---因为在这游戏的短时间且临时组合模式中,尝试改变绝不是易事。“管理”真正要做的是接受每个个体的本来面貌,充分挖掘他们的优点,并快速加以优化利用。
当然这个游戏,队员在对球的上下幅度与律动节奏干预上,同样应验了戴明漏斗实验原理,切不可对制程系统发生过度干预。
“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让组织去适应人,适应每一个个体原来的样子。这也是“书虫”对这个游戏最本质的思考。
至于您提到的管理完美的追求,”书虫“以为应该在实践中多考虑平衡,管理者一定要有一个好心态,管理的目的绝不是”完美“,管理的真谛就是如何将”资源“或”知识“尽快转化成”价值“或”效益“。管理过程中出现适度混乱其实很正常,因为”乱“所以要先”理“后”管“,用老子的话讲就是”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