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细微之处见真功夫:王璞Vs张伟俊

[复制链接] 14
回复
276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4-6-4 14:4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次跟苗祥波兄聊天,谈到职位评估的因素时,自己一不小心冒出“责任心”,就苗兄当场“纠错”,虽是口误,一直耿耿于怀:还是基本功不扎实。后来跟柳春鸣先生沟通时,谈到咨询顾问的核心能力,当时我说了三个方面,柳先生后来补充说,他认为最核心的能力,是精确界定范围的能力,这里包括界定客户的问题,包括界定概念的范围。

诚哉斯言。2000年的时候,公司几位资深的同事曾经在公司内部掀起“整风”运动,目的就是要基本统一大家对于“战略”、“流程”等概念的认识。当时会议室里经常吵的不可开交,不过经过这翻折腾,大家在项目当中的讨论效率明显得到提高。

然而现在各种概念漫天飞舞,不论是管理学者、咨询顾问还是企业的老板,都满口“核心竞争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尤其显得重要。在这个时候,真正牛人,倒不是那些能够谈出很多新概念的人,而是在一些基本的问题上不犯错误的人。

对于咨询顾问,就更是如此。面对求知识若渴的民营企业,几乎个个咨询公司的老板在做了一些项目,掌握了一些理论/理念以后,都能够口若悬河,侃侃而谈,而且能够谈的老板“跳起来”。

但是,目前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领域,都充斥着大量似是而非的观点。有些东西,如果不做深究的话,还真不能发现它的错误。今天早晨读到一篇老新闻,说一种蘑菇看起来很漂亮,其实都是用工业**粉漂白的。很多概念也都是如此,往往看起来很是漂亮,但是禁不住细细考量。

好象铺垫太长了一些,言归正传。闲来晃悠,在上海人才的网站上下载到上海人才董事总经理张伟俊先生和北大纵横总裁王璞先生在广东“南方财富论坛”上的对话,主题是关于人力资源的。中间围绕HR经理的角色和作用、中国企业老板在用人理念和方法上的不足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对话,总体看来,张先生要略胜一筹。

本来关于几个话题,围绕两位老师的观点都想做些叙述,想来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可能会去下载来看,因此就拣最重要的第一个话题来说了。

主持人抛出的第一个话题是,HR经理的角色和作用。相信这个问题很多朋友也都思考过,随着所谓“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概念的提出,HR也逐渐被赋予看似神圣但实际不能承受的责任。人力资源部经理到底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和作用?她/他在工作当中到底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

王老师谈到HR经理的角色和作用时,首先提出的观点是,HR应该具备优秀的预测能力。说到HR经理应该熟悉业务,说着说着就有些“脱缰”,谈到HR经理应该具有非常强的预测能力,要熟悉业务,甚至要熟悉公司的演变等等。

也许是意识到这个观点有些问题,王老师以自己公司的例子来说明他对HR应该具备预测能力的理解,但是并没有能够增强多少说服力,反而有些负面的作用:HR经理能够预测到业务在SARS之后获得怎样的变化?HR经理能够预测人才在未来10年内对公司的价值?很难。

张老师以比较委婉的方式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批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的公司当中,HR能够做到你刚才说的这些吗?”王老师认为,“应该说,他(HR)目前做的不如我。”张老师进而谈到:上海人才已经意识到,自己的HR做不了这些工作,很多HR的工作是总经理亲自做的,或者说总经理在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大的HR。因为有很多重要人才的招聘,都需要总经理亲自参与。像对业务的预测等等,要让HR经理具备这样的能力,很不现实。

对于这个问题,显然张老师的认识更为深刻,也更为现实。当然,“VS”、“略胜一筹”等等,都是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算不得什么,木人没有资格也没有兴趣去评价什么。张老师被誉为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面旗帜,在人力资源这个领域,张老师略胜一筹也在情理之中。

看对话给我两点启发,一是如标题所示,细微之处见真功夫,真正的高手,在很多真正关键或者细小的地方,是不会犯错的,这种功夫,恐怕值得所有做咨询的朋友一同修炼;二是真正海龟高手,的确要牛过土鳖,这个可能是臆断了,不过对于管理这块,那些熟悉掌握西方理论并洞悉其不足,将之与中国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海龟,的确很值得本土咨询顾问好好学习。

15
发表于 2008-12-29 13:04:50 | 只看该作者

近期和张老师合作,过程中深感其对物质方面的谈定,而且对品质的认真程度的确不是一般老师或者顾问能够比较的。

或许淡定来自于曾经的辉煌,也有一些得失吧。

今年和明年是企业比较难熬的日子,张老师的领导力课程和总裁的一对一服务课程更加能体现出其含金量!

14
发表于 2004-7-3 21:00:01 | 只看该作者
王先生没有见过面,但是张兄倒是有机会讨教过,鄙以为张兄的心理学功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但是张兄也不可太傲气,对后生也不可太。。。。。。。
13
发表于 2004-6-17 09:11:28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少天在2004-6-9 14:57:23的发言:

我站在咨询圈外,总觉得咨询顾问水平确实很高,例如家园此版块还有战略版的一帮常客,中国几个出名的咨询公司还是不错的,比起麦、罗等有差距,但没有想的那么大。

小弟战略咨询圈子里面,感觉差距还是很大的。

框架上不好比较,看起来差不多,但严谨上差别就太大了。

细节上最能体现出积累,这方面差距是最明显的。事实上国外的咨询公司之间差别也不小阿。

12
发表于 2004-6-12 10:49:2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joery在2004-6-7 12:27:21的发言: 企业生命周期在哪里可以看到(我是新人,请大家多多帮助),我很想多看看咨询类的文章,最近在看中信出版社的一些书:)

你要是碰到产业生命周期的东东,麻烦通知我一声。我们可以交流心得。

11
 楼主| 发表于 2004-6-9 17:53:33 | 只看该作者

ricky_yang 兄好大的口气。

木人在目前几位斑竹当中道行最浅,以前看了句话感觉很有道理,“读书再多只能算博学,实践得来的感悟才算是智慧”,所以时常在这里谈谈日常实践当中的两三事,边走边想吧。

囿于所见所学,肯定会有认识肤浅的地方,呵呵,绝对不能代表斑竹们的平均水平。事实上几位老兄有的在行业内浸淫多年,有的做过十几年的老板,对管理对咨询的认识,要比木人深刻的多很多。

少天兄很久没在咨询版露面了,先问个好。“顾问看问题容易钻牛角尖,做学问做的无法用开阔的胸怀去看待经营、去看待市场,这样吹毛求疵当然无法解决真正的核心问题。”今天下午刚去跟客户做基于项目建议书的沟通,感觉在操作项目的过程中,这对于很多顾问来说,是个很难解决的矛盾。

改天重新发个帖子,说说这个话题。

10
发表于 2004-6-9 14:57:23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到点子上了。

我公司也聘请咨询公司来做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业务,但不令人满意。除了公司内容纳不少国内行业高手(国内行业龙头)对咨询公司真实能力表示怀疑之外,还有就是这帮顾问看问题容易钻牛角尖,做学问做的无法用开阔的胸怀去看待经营、去看待市场,这样吹毛求疵当然无法解决真正的核心问题。

不过,这家公司的总经理确实高人一筹,毕竟他也算是企业家,不至于乱来流行与不流行的理论,没有他的一些真实见解,甚至将无法完成合作。

我站在咨询圈外,总觉得咨询顾问水平确实很高,例如家园此版块还有战略版的一帮常客,中国几个出名的咨询公司还是不错的,比起麦、罗等有差距,但没有想的那么大。

9
发表于 2004-6-8 15:13:43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好久不来,感觉咨询专栏的版主们都清醒好多啦,进步啦!

纵观国内咨询界,其实还是有几家在踏踏实实做事的,当然,咨询企业毕竟事业企业,他面临生存问题。当其他民营企业在四处求医问药的时候,许多咨询公司都在为温饱而奋斗!

对于咨询公司的创办人,他首先是个企业家,然后才是个咨询师!这与呆在“5大”里的咨询师不是一个概念的!多一些宽容吧!咨询公司首先是一个企业,然后才是一个咨询公司!

当然,本人十分厌恶一些世俗的做法:将一些简单、清晰的概念重新包装,改头换面的欺骗人们!这倒是我们因该注意的问题,不信,大家可以列举一些目前在国内培训市场上热门的概念讨论一下,剥去伪装就 不剩啥东西啦!

[em01][em14][em13][em16][em16][em16][em09]
8
发表于 2004-6-7 12:27:21 | 只看该作者
企业生命周期在哪里可以看到(我是新人,请大家多多帮助),我很想多看看咨询类的文章,最近在看中信出版社的一些书:)
7
 楼主| 发表于 2004-6-6 21:02:33 | 只看该作者
lzl548兄实践经验丰富,若真是有所感,不妨写篇文章跟我们大家分享分享。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