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证券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
提出人民币的国际化,并不是某个很聪明的说法,而是中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而且全球增量部分的最大贡献来自于中国。尤其是增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货币完全是一个封闭的货币,这个现象是不可能持续的,所以它必然要走这条路。
应尽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有人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猴年马月的事,现在提出来太早了。我不这么认为。我承认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过去是财富积累,现在积累已经完成,我们要走向财富的转型。财富积累过程中是钱往中国流,财富转型是要寻求增值、保值,钱要往外面流,体现的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其中,最重要、最明显、战略上对中国意义最大的,就是人民币走向国际。
是五年、十年,还是二十年之路,这条路肯定是要走的,速度也是会加速的。在大的方向、前提下,我在港交所,我们在香港的发展一定要顺着这样一条战略主线往下布局。
当你是少年的,各个方面的缺陷很多。因此,批评中国股市目前的缺陷没有什么意义。这是必然的、自然的现象。前段时间读过一本书,时间概念有中国年、美国年、非洲年,比如说美国的一年,在中国可能就是几个月,冰岛等国家的一年在中国就是几个星期。
中国还在迅速发展,这一方面是可喜的,另一方面可忧的是:一个错误犯下去,一个决策失误,十年以后才看到结果、问题出现,慢慢再来改。这要求我们在决策中间的前瞻性特别强。回到过去二三十年,我们都不相信会发展得如此迅速。有时候外国朋友比中国人自己信心更足。
自由、高效情况下决策难度加大
我不是学经济的,基本上不懂经济。我以前对经济学家特别尊重,觉得他们智力极高,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有很大的自卑感,所以特别喜欢听格林斯潘每次的演讲,还有同行的经济学家我也去听。
然而,在这次经济危机之前,谁也没看不出来。前几天,鲍尔森在国会作证的时候也讲了:我们一点都没有看出来。我非常同情我们国家的决策者,这么多智囊,大家都在分析人民币要不要涨,要不要升值,升值以后出现什么后果,升值之后是不是泡沫击碎,是一下子跌到谷底还是泡沫增加?经济学家把所有数字分析都非常漂亮,同样聪明的经济学家用同样的数据、逻辑来分析,能够得出整个180度不同的结论。所以我认为这些不是研究宏观经济的人感觉到非常迷茫。
到底这是怎么回事?我也想不明白,但我感觉到这里面有一些问题,大家是不是要考虑到:中国国内的情况和国外的情况又完全不一样。金融海啸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在极其自由、效率极高的环境底下。就像大海一样,谁也不知道它的脾性。我可以这样理解,当效率极高的时候,稳定性就有问题了。全球化到了今天,创新到了今天,负债多到了今天,大家做判断很难了。
千万不要别人生病你吃药
我希望国内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要别人生病你吃药,别人头疼你吃胃药。我们的问题跟人家是一回事吗?是同样的基本原因吗?我觉得还不是。
目前国内的问题,还不是风险过高了,创新过度了。我们更大程度是效率没有到位,发展没有到位。在监管缺乏的情况之下,在负债太高的情况之下,在激励机制不对称的情况之下,在各方面过于复杂的情况之下,任由市场“开快车”,监管者在旁边睡着了,出事是必然的。但中国的车没那么快,还有,我们谁开车?是市场开车吗?无论流动性过快,贷款规模过大,是市场在做吗?开车的不是市场,风险不是我们所谈的风险,也许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风险更可控,开车的本身就不是市场,就是监管者,就是各级政府,就是决策当局。车开快了,停下来、慢下来就好了。实际上现在更大的问题是,到底车爬坡爬到顶了没有?觉得该刹车了,但怕刹得早了,车又回去了,又怕油门过猛。总的来说是决策风险,而不是市场规模的风险。市场力量在国内市场来说,相对还是比较薄弱的,并不是过于强大。
所以,我们希望分析的时候要有针对性。
来源: 搜狐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