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条特大的新闻怔住了很多人:1月12日,GOOGLE的首席法律顾问在其官方博客中宣称:GOOGLE正在评估退出中国市场的事宜,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GOOGLE近期遭到了有组织、有预谋的高技术攻击,知识产权遭窃;二是GOOGL不满于GOOGLE.CN的搜索结果需要审查,认为不符合新闻自由的精神。 咋听起来,这两条理由无懈可击,一个是技术层面的不可为,一个是精神层面的不可违,很是符合美国公司的基本价值观念。但细细玩味与分析,本人认为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品牌营销事件,手笔非常大、冒险系数也非常高,但并不是GOOGLE玩不起的游戏,GOOGLE在准备玩此游戏的时候,已经策划好了后面的退路,而这一退路不至于真正的全面退出中国市场。具体理由如下:
一、谷歌进入中国市场已经经年,虽然有过诸多的不适应,但毕竟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开拓期,熟谙中国市场的特点,即将进入“收获期”。 特别是在李开复的领导下,一系列针对中国市场的个性化产品很受中国网民的欢迎,如谷歌拼音、谷歌音乐、谷歌地图等。从常理来说,在投入巨大并且已经走上上升通道的情况下,全面后撤,使得前期投资全部成为“沉没成本”,这一点是不符合最起码的经商之道的!何况还有地球人都看得出的全球最大网民规模的不断膨胀的新的需求作为支撑的趋势呢!
二、GOOGLE的真正问题在于要想拓展一些完全不同于百度的新的产品与服务,势必要触犯现有政策乃至法律方面的底线,换句话说,她在一定程度上是在与中国意识形态中的某些原则或者潜在规则发生冲突,这个才是她的棘手所在。 与商场对手竞争讲究的是策略与方法以及先人一步的执行力;但与政府的对抗是无法正面进行的,只有采用“哀兵策略”,通过大规模的民意表达来间接发生作用。而今天的互联网时代,这种大规模的集中民意表达已经成为可能。当GOOGLE争取到某种新的“自由度”的时候,她的创新空间将会大大增强!
三、细心的人都会注意到,百度在与GOOGLE的竞争中,打的最多的就是“民族牌”,这一点在关键时刻,在中国网民中是颇为有效的。虽然这些年来百度做过的蠢事比谷歌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在一次次的“民族”旗号的号召下,都能够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她的市场占有率一度高达七成以上。谷歌在自身还没有足够多与足够好的本地化产品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与高扬民族主义的百度相抗衡的。而今天,她的市场人气已经聚集到足够的强度,网民的认同度也已足够高昂,在这种情势下,摊派决战的时机到了。谷歌认识到,对抗民族主义的最好办法就是借助于网民自身中崛起的国际主义意识与思维。这次事件在笔者看来是一次巨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的全球总动员。从网易等有影响媒体被迫关闭所有的评论就不难看出:这种动员是成功的,支持她的网民人数与规模已经足够让人震撼了。
四、谷歌的“不作恶”(Don't be Evil)的价值观与中国政府近来一直收紧的网络审查的政策之间其实还是有着较大交集空间的,这也是两者最终可以谈判的缓冲地带,而且这一地带的大小会因为解读方式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弹性空间,不至于没有缓冲地带而硬触致死。 “不作恶”可以解释为公司经营中主观方面不采取违反法律与有悖主流道德的做法,也可以解释成客观的结果不能违法基本的风俗民情,后面这种解读方式正是中国政府更加强调的。谷歌主张的“新闻自由”总的没有错,但如果这种主张的客观结果触犯了当地人群的道德底线,其实也是一种“作恶”,是不符合谷歌一贯的价值追求的。因而,从这一层面来讲,谷歌在中国的妥协是有理念依据的。
五、最后,从我个人角度及周围不少朋友的使用经验来说,对比谷歌与百度,我发现谷歌在简约化、专业化与长线化方面都应该在百度之上,因而更加值得信赖。 对于“百度知道”的创意,本人深表敬意,但对于赤裸裸的“百度竞价”排名,我从直觉上就非常的反感。曾经一度经常使用百度,但近两年已经极少用她了(除了“知道”)。我说这些的意思是说,到今天,谷歌已经成功的在中国市场上培育了一大批非常忠实的用户,这是公司的无价之宝,谷歌管理层不会不明白发展一个新用户与维系一个老用户之间巨大的金钱成本与时间成本的差别。毕竟,谷歌是一家公司,不大可能违背基本的商业准则去做本来完全不属于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情。
基本结论是:谷歌可能会运用其忠实网民的巨大力量,在中国政府基本的政策框架范围内,最大程度地争取自己的发展空间。短期内也许会有一些比较极端的做法,但对中国市场的长期策略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更不会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让我们看到真实的,就是优秀的?
人们为什么要穿上衣服?不单单是御寒,不单单是漂亮。
如果自由是绝对的,只要愿意,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裸奔,别人也可以毫无限制的窥探别人隐******私,可现实世界,我们不能接受裸奔!我们也不允许别人窥探我们的隐******私!
政府过滤黄色信息和反动信息(比如东 突、藏 独等)是完全必要的!
09年伊朗在外部压力下,内部出现了暴力分裂的苗头——这当然要归功于某些Twitter网络手段的使用。与此相对的是,75事件后,中国对这一方面的管制,有效的制止的谣言的传播——谷歌要求凌驾于中国法律之上的信息过滤真正的就那么单纯?假设它是单纯的,难道能比在战争中误杀的平民更让希拉里与奥巴马更心痛?再次看看现在在国内网络充斥不绝的阴暗面、色情、攻击政府言论,地域之争,真的就是为自由人权而呐喊那么简单?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也许在靡靡靡之音中,战争真的离我们很近!
让美国式的自由见鬼去吧!让美国的走狗们见鬼去吧!
谷歌在印度真是个守印度法律的好孩子。
有读者怀疑,上文说到谷歌的印度丑事。好在有另一读者把链接给端了上来。这个是在印度时报(India Times)上报道的,因为贴不了链接,就在timesofindia.indiatimes上面查一下吧。
报道是2008年5月18。大概在2007年10月,这个叫做Orkut的社交网站,有人贴了一个贴子,骂了关于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女士的脏话。结果被一位叫做Amol Bhokare的好事分子看到了,于是向警察报案。
因为这个网站是谷歌的,所以警察首先要求谷歌把这个发帖者的互联网地址给他们。于是以维护全世界个人
隐******私、号称保护第三世界国家人民言论自由的谷歌,就是那个以“不作恶”为虎皮,但是却和以“专作恶”为旗帜的中情局,同床共眠的谷歌,非常温
顺的遵守了印度法律,把资料交给了警察。
当然这个资料里面,有这个地址,还有就是人家的邮箱rahulvaidindia@gmail.com也就成为不保密的信息了。有了这些资料,印度警察非常轻松地就把这个22岁的IT民工,叫做Rahul Krishnakumar Vaid的给抓起来了,多谢谷歌。
小伙子如果定罪,有可能蹲5年。
在德国,如果你用google,会看到这样一段话:
Note:
You have selected the least restrictive filter for your results. Images
not compliant with German law will still be filtered. You may, however,
see some images that you consider inappropriate for minors. If minors
are using your browser we suggest enabling strict filtering.
注意:你选择的是最少限制的筛子。不符合德国法律的图片将仍然会被筛选掉。你也许会见到一些图像,会认为儿童不宜。如果是未成年儿童用你的浏览器,我们建议你用更严格的筛子。
看来谷歌是德国法律也要遵守的。
只有中国法律,看来谷歌是不当一回事。
关于谷歌对Chinese people的搜索提示,有不少读者在为谷歌辩护,认为不是谷歌的恶意。可是如果谷歌在没有真凭实据的证据下面,就敢说中国政府在黑他们的“人权分子(其实是藏 独分子)”的邮箱,那么俺们是不是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
就是要让大量的中国人,尤其是美国的华人看到这个。
如果这个词汇是African American people,或者 Jewish People,看你敢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