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原创]低碳经济

[复制链接] 13
回复
3246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11-27 11:2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章:低碳建筑初印象[原创]

 

在成为奥巴马访中双方探讨的主要议题,国务院近日出台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50%的约束性目标以来,低碳概念越来越与普通百姓紧密联系起来。姑且不论中美ZF之间有何不为普通百姓所知的约定,更不论统计局的统计数字,也不管美国未来霸权的依存条件。单就减少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恶劣变化、保持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及为人类社会未来生活计,减少碳排放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fficeffice" />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显著降低的经济。随着国际社会的大力倡导和相关法规的出台,可以预见,低碳经济将是未来几十年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机会。

低碳经济可以从大力发展新能源上实施,减少污染和排放共举的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大力发展以风、太阳、生物为代表的新能源;改变交通工具的用能材料,推广新能源汽车,减少交通工具的污染排放;严格建筑节能法规,推广绿色建材的使用和建筑节能机电设备的应用,降低建筑中不可回收利用材料的使用量,居住和商业区域加大绿化覆盖率。

据了解,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相关建筑耗能已占全社会能耗的46%。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所以要真正实现碳排放目标,国家将会对建筑业耗能下大气力。“据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韦延年教授介绍:我国住宅建设用钢平均每平方米ffice:***arttags" />55公斤,比发达国家高出10%~25%,水泥用量为221.5公斤,每一立方米混凝土比发达国家要多消耗80公斤水泥。”实际上,用钢量高是因国外与国内建筑钢材强度不同,国外建筑用钢材强度普遍高于国内;水泥也是国内常用于住宅的水泥低于国外水泥标号,达到同样强度的混凝土水泥用量自然就多。这里仅作解释,不做延伸讨论。

低碳建筑也叫绿色建筑,是指的低排放、低污染、可循环的建筑。绿色建筑强调可持续性工程、水利用和能源效率,强调建筑对大气、材料、资源及室内环境质量的影响。故我们可以看到绿色建筑带来的好处:清洁室内空气、温暖舒适、节约资料,无疑这对每一位身居其中的人都是有益的。

可持续性是指建筑所用的材料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由于我国经济一直是高污染、高排放、劳动力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到现在沦为世界工厂。而没有对诸如新能源、资源回收等领域进行政策支持,导致现在的建筑业能耗大,单位产值低,总量傲视全球发达国家、实际质量(只居住品质)却位列发展中国家倒数。未来大力发展和使用绿色建材必然受到市场青睐。

水利用是指雨水、生活用水、污水的供应、收集、使用和排放。我国是水资源缺乏国家,加上工业企业的大量用水和对水质的破坏污染,致使这一方面任重道远,不重视水资源使用,不加大住宅用水的循环利用和有效排放,不进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即使再搞若干个南水北调、东水西调也无济于事。我们只是一个使用者,而不是一个占有者。我们不能庆幸我们这一代有水可用,更要为后代子孙的生活谋长远。

能源效率是指建筑节能,具体分为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和节能机电设备的应用。好的建筑不是改造环境而是能与环境和谐共处、融为一体。建筑节能材料方面有法规实施,并已纳入强制性标准。而这方面节能要求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节能材料种类也稀缺。积极引进和大力开发相关节能材料是进行有效节能的重要发展道路。节能机电设备的现状仍以国外的技术为主,国内在这方面有一定水平但差距仍比较大。所以加大研发力度和进行政策支持是机电设备行业实现“赶英超美”的有效措施。

绿色建筑所用材料以可循环利用、对地球环境负荷小、对人体健康无害为标准。四大建材有:水泥、钢材、木材、塑料。其中水泥和木材是无法回收利用的。所以加大钢材和塑料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新产品研发力度,寻取木材替代材料是传统四大建材进行绿色节能目标的首要任务。目前,门窗、管材、涂料、防水材料、保温隔热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塑料相关制品应用的越来越多,传统的镀锌钢管、铸铁管、钢窗、纸胎油毡已渐渐被淘汰。装饰装修材料应朝着多功能、高质量、无公害方向发展, 做到新颖、美观、实用、方便。

国外在这些方面的研发力度和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如:英国已研制出一种将聚苯乙烯废料变为人造木材的方法,其外观、强度及使用性能等方面均可与松木比美。芬兰在塑料垃圾的再生利用获得成功,并取得专利。此技术可将未经严格分类和清洗的塑料垃圾液化,生产沥青的替代品,用于铺设公路。产品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良好的伸缩性,比普通柏油更耐寒、耐震,造价低廉。现已进入大规模的试用阶段。所以绿色建材产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应重视并发展绿色建材的开发和推广。

   我们可以想象,一所由绿色建材组成的房子与周围满眼的草地、树木相映成趣,真正的实现鸟语花香。像一首歌里唱的:
我要一所大房子
有很大的落地窗户
阳光洒在地板上
也温暖了我的被子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2-4 15:41:17编辑过]
14
发表于 2010-5-13 14:19:3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真像一首歌里唱的:
我要一所大房子
有很大的落地窗户
阳光洒在地板上
也温暖了我的被子

 ......

 

那建筑就不会是低碳的!!!

13
发表于 2010-3-6 19:29:2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楼上

12
发表于 2010-2-1 11:11:01 | 只看该作者
添加上媒体的补充,才感到有点意思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1 10:18:45 | 只看该作者

为期十天的会议在期盼中开启,在失望中结束;

最终结果是:没有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各国摆出自己的无奈,同时不加审视的指责他国;

理应权利属于承担义务的人,现在拥有权利的往往不承担责任,承担责任的,却往往没有权利;

如此一干人等都是盼望着对方做出自己期待的承诺...大会轰轰烈烈却没有实质性成果也就不足为奇;

低碳经济,就全球来说,任重而道远!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9 22:39:37 | 只看该作者

千名示威者冲进会场揭示的是大国的霸权和不负责任;

叫的最响的往往是在行动上最不积极的,这让我想起战争年代在冲锋陷阵的时候,当头的会对手下的兵说,给老子上,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以失败告终;

问题的本身不是问题,有问题的往往是讨论和解决问题的人;

倘若把人类福祉列为第一位,那么气候大会讨论的一切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如各国扯虎皮做大旗,以维系局部利益为目的,那么电影2012中人类社会的灾难将迟早到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6 08:49:54 | 只看该作者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硝烟弥漫,

强权大国霸权维系自身利益,弱小国家难得一见的空前团结和勇敢;

在发达国家不买账的态度下,中国开始寻求认同,意识变得清醒,团结一帮难兄难弟对抗霸权;

那个充胖子的毛病却总也改不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0:08:43 | 只看该作者

王石的关于低碳建筑不准备,很被动---

 

“气候快车”上的讲演场

  “从布鲁塞尔到哥本哈根,全程需要12个小时。其间主办方安排了紧凑的新闻发布会、演讲和专访。”王石接受CBN记者专访时称,在他看来,开通这样的列车是一种向大众输送环保意识的方式。他建议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作同样的尝试——鼓励国人坐火车而不是飞机,以减少碳排放。

  在这趟列车上,王石和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作为中国代表,获得了主办方安排的半个小时作演讲和接受采访,两人的演讲主题都与绿色建筑相关。

  “当我提到万科住宅产业化的关键节点技术申请了专利,但同行仍可以免费使用时,西方记者十分困惑。”王石说。

  “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节能本来就是全行业的事。在日本,国家制定规定,但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标准。如果房地产企业不自行投入研究自己的标准,就只能挂靠在某个大房企旗下。这就出现了技术的垄断。在中国,我们希望能避免重复开发。另外,本来就是要全行业规模化地施行才有可能取得高效。”王石对CBN记者说。

  环保“三步走”

  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火爆,但“这种态势可以持续多久?谁也说不准”,王石称。他从尝试住宅产业化之初,就已经想得很明白:市场好的时候有钱投入研发,总比市场不好时还要承担环保任务要理想得多。

  王石设想的是“三步走”。

  “精装修必然是‘绿色住宅’的第一步。中国有80%的商品住宅都是毛坯房,自行装修的毛坯房比精装修住宅每套平均多排放2吨二氧化碳。如果全国售出600万套商品房,其中80%是毛坯房,将产生1000多万吨二氧化碳。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王石说。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房地产商做精装修房会占用资金、拉长工期,所以并不情愿提高精装修率。

  王石称,万科将在今年实现旗下商品住宅项目80%的精装修率,明年可能“消灭”毛坯房。

  第二步便是在行内颇受争议的“住宅产业化”。王石称,万科目前的住宅产业化率已达到15%,明年准备达到30%,到2014年可能全部实现产业化生产。

  第三步是,在住宅产业化基础上开发绿色建筑,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甚至垃圾发电,以最大程度地开发替代能源。

  “光伏发电已经快速铺开。去年万科所造小区中,光伏发电能力还只有1万千瓦时,今年这个数字是10万千瓦时,明年可以达到90万千瓦时,到2012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40万千瓦时。”

  而风力发电、垃圾发电及潮汐发电仍在试验阶段,要到2011年才能敲定具体计划。例如,万科在深圳开发一个小岛,为了实现零排放,将使用潮汐发电。

  如果上述计划得到切实推行,到2014年,万科的住宅项目中将有5%~8%采用替代能源。目前看来,企业可承受的最高极限为15%,其中的不确定因素是国家政策和石油价格的走向。

  建筑节能改造的成本与机遇

  根据中国政府已经提出的减排计划,如果房地产必须参与其内,那么还有一个新问题将比新建环保建筑更棘手。

  “已建好的房子,如果无法做到节能,就必将进行大规模改造。其中,企业需要获得适当的补贴,自己也需要投入改造成本,而业主则可能成为加入改造的第三方。”王石提出了“3个1/3”的理论。

  他认为,假如这一资金来源的设想能实现,那么前景十分乐观,因为这意味着业主在承担部分成本后,可能只需要5年时间便可收回改造成本,但若成本全部由业主承担,成本回收的时间可能拉长到10年甚至更久。

  “早准备,早主动;不准备,很被动”。这是王石的逻辑。

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14:25:30 | 只看该作者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于12月7-18日召开,此次会议召开的背景: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将于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这将导致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也因为这个原因,本次会议被喻为 “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气候变化谈判的目的是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方就一直为此努力,并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公约》是气候变化谈判的总体框架,《议定书》则是第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气候法案。

    《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在第一承诺期 (2008年至2012年)内的减排指标。2007年,各方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签署了“巴厘路线图”,期望能在路线图指引下走向今年12月的哥本哈根会议,为《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发达国家减排等问题做出新安排。

    2008年以来,各方已经举行了9轮会谈,但在发达国家中期减排目标和用于帮助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两个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分歧较大。关于中期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家2020年应当在1990年的水平上至少减排40%。目前只有挪威予以承诺,而欧盟仅提出减排20%到30%,日本提出减排25%,美国则只承诺4%左右,且这个目标尚未在美国国会获得通过。

6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5:40:16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关注的家人少,但我还是继续关注低碳,今天世界上传来了消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东道主丹麦提出一份气候草案,要求2050年减少全球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把2020年作为碳排放的顶峰年。草案遭到了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强烈质疑。据悉,由中国、印度、南非、巴西制定的草案已在本周三提交给联合国。

 

中国广播网12月4日报道 随着印度昨天正式宣布2020年减排标准,以中印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对垒正式形成,同时,双方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昨天宣布,印度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20-25%。与中国类似,印度也公布了一个范围,并且同样采用碳强度标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昨天表示,我们理解印度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处境,对于印度根据本国国情及自身能力采取适应和适当减排的举措,我们会予以支持。

带小学生去哥本哈根

印度议会昨天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激烈辩论,主题就是印度应该在哥本哈根大会上持何种立场。

拉梅什在议会发表了长达65分钟的演讲,他强硬表态称,印度永远不会承认有约束性的绝对减排承诺,也不会同意设定碳排放顶峰年份。“有些国家一直试图让发展中国家宣布排放顶峰年份,我们不会签署这样的协议,这是不可接受的,这是两个不可谈判的立场,我们不会有任何妥协。”他强调,印度可以很灵活,但不能在基本的国家利益上让步。

他表示,如果印度获得国际资金和技术帮助,印度将接受国际社会对于其减排努力的验证。他声称,现在是印度该展现一种可替代的增长方式的时候了。而为了保证代表性,他将带2名小学生和2名大学生前往哥本哈根。“这将展现印度为下一代做事的严肃性。”

拉梅什还宣布了一系列具体措施:2011年12月前,所有车辆都将符合高效燃油标准,全新的绿色示范建筑,制定能源保护法案以让工业领域有能效认证等等。

秦刚昨天则表示,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中国和印度没有承担约束性减排指标的义务。中国和印度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有着相同的主张、相同的关切、相同的要求。我们都要求发达国家履行承诺,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原则,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率先大幅减排,同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及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同时,中方也愿意和印方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

中国版草案周三已提交

事实上,印度的强硬态度也代表了发展中国家声音。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前,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大国拒绝了丹麦草案所提出的在2050年把世界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至一半的要求。目前发展中国家仍然在为维护自己的经济发展权利而做出努力,并要求富国在制定全球减排目标前做出更大的努力减少排放。

上周,会议东道主丹麦提出一份气候草案,要求2050年减少全球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并把2020年作为碳排放的顶峰年。草案遭到了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强烈质疑。南非首席气候问题谈判代表阿尔夫·威尔斯表示:“我们不能同意在2050年将排放量减少一半,因为这意味着剩下的份额将由发展中国家来完成。”他还明确表示,如果工业化国家继续增加他们的碳排放量,那么发展中国家有可能会改变目前的温和立场。

据一位研究该文件内容的欧洲外交官透露,丹麦提出的气候问题草案中为新兴国家划出了“红线”。他表示,新兴国家不能接受的底线是,全球在2020年达到碳排放顶峰,并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50%排放量。此外发展中国家还指出,发达国家应该为他们两百年的工业化时期和大量使用矿物燃料负责。

据悉,由中国、印度、南非、巴西制定的草案已在周三提交给联合国。

 

秦刚称,中国、印度、南非、巴西这几个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有着相同的处境、相同的立场和相同的要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要履行各自的责任,特别是发达国家应履行承诺,承担中期减排限制性指标,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机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及能力建设方面的支持。

他指出,哥本哈根会议能否成功,在于能不能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能不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能不能坚持“巴厘路线图”,推动公约全面、有效、可持续的实施。如果背离上述原则,迟迟不履行承诺,那么哥本哈根会议形势不容乐观。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