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息谷-管理人的网上家园

[公告]质管工作中的“六种浪费”

[复制链接] 5
回复
139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09-6-27 09:04: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质管工作中的“六种浪费”

质量管理工作中浪费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等待的浪费


    等待就是闲着没事,等着下一个工作的来临,这种浪费是毋庸置疑的。造成等待的原因通常有:作业不平衡、安排不当、停工待料、品质不良等。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等待浪费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等待上级的指示。上级不安排工作就坐等,上级不指示就不执行,上级不询问就不汇报,上级不检查就拖着办。
    等待外部的回复。我已与你联系过了,静待回音,什么时候回复不是我能决定的,延误工作的责任应该由对方负责,我只能等。
    等待下级的汇报。任务虽已布置,但是没有检查,没有监督。不主动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是被动地听下级的汇报,没有核实,然后做决定或向上级汇报,瞒天过海没有可信度,出了问题,责任往下级身上一推。
    等待生产现场的联系。较严重的等待是生产现场对于技术、品质、资材等部门服务、指导、指示、供应的等待,严重影响生产现场工作的及时解决。
    上述情况,在工作中是大量存在的,这种缺乏工作责任心、主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满足现状、消极怠工的情况引发的浪费所造成的危害更大,危害企业的正常运行。
     

 协调不力的浪费


    质量管理中相互配合、协调不力,造成工作停滞浪费主要有下述几种情况:
    工作进程的协调不力。某项工作在两个部门间协调不力、交接不清,工作进度受到影响,相互之间不主动联系。
    领导指示的贯彻协调不力。对公司领导的工作指示和部长会议及相关会议布置的工作没有传达、内部没有有效的协调组织落实,致使公司的要求在本部门停滞,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形成工作盲区。
    信息传递的协调不力。信息在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手中停滞,使应该得到这些信息的相关部门掌握不到,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不能准确及时决策,造成较大的浪费。 
    协调不力是管理工作中最大的浪费之一,它使组织不能形成凝聚力,缺乏团队意识、协调精神,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
      

无序的浪费


    缺乏明确的质量规章、制度、流程,工作中容易产生混乱,这是人所周知的。但是如果有令不行、有章不循,按个人的意愿行事造成的无序浪费,更是非常糟糕的事。
    质量管理人员素质低下造成的无序。素质低下、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都造成工作的无序。应该承担某项工作的质管人员,以不会干等为理由,堂而皇之地拒绝承担该项工作,更是一种无序的浪费。       
    有章不循造成的无序。随心所欲,把公司的质量规章制度当成他人的守则,没有自律、不以身作则,威信下降,不按制度进行管理考核造成无章无序的管理,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互攀比,影响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
      

失职的浪费


    失职的浪费是质量管理中的最大浪费,责任心不强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应付。顾名思义,应付就是工作虽然干了,但是不主动、不认真,敷衍搪塞了事,不是追求最好的结果,从而缺乏实际效果,这种浪费在工作中是经常见到的。在许多已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中,许多应该日常进行的质量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认真去做,不重视日常规范管理,缺乏基础工作,监督审核前突击进行表面工作,来应付监督审核,则实际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失职的浪费主要是责任心不强、素质低下和工作质量差等失误造成的,但管理考核及职责的不明确使其没有受到制约和监督。
      

低效的浪费


    低效的含义包括:
    工作的低效率或者无效率。相对于质量管理工作的高效率而言,低效率造成的隐性浪费是非常大的;原来只要一个人承担的工作,需要两个以上人员来完成;应该按计划完成的任务反复拖期。
    错误的工作,是一种负效率。没有一次把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浪费,应该正确完成的工作被做错,会出现返工、重做、纠正等浪费,甚至影响到整体。如果是高效率地完成了错误的工作,则损失更大。更可怕的是,这种错误在某种程度上是被允许的,会被以各种各样的原因、理由来掩盖住,从而反复发生,造成类似的浪费。
      

质量管理成本的浪费


    质量管理成本是企业质量成本构成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必须依“理”行事,“理”在企业质量管理中具体指“目标、指标、计划”,通过确立计划、执行计划、考核计划、改善计划,可以最直观地涉及有形成本概念和浪费现象。
    计划编制无依据。公司没有下达指标,部门无法编制自身的工作目标。公司的目标、指标下达后却不知道怎么分解。部门领导没有告诉做什么工作,不知编制计划。综合部门不催不报计划或忘记申报计划,没有日常工作的积累和统计基础,没有定额标准无法编制计划等。没有计划工作概念,没有长远工作规划,工作随想随做,为完成综合计划部门的要求临时“拍脑子”,上报的计划缺乏可执行性、漏洞百出,需要计划综合部门另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分析和查找错误,重新修改和调整,造成极大的浪费。
    计划查核不认真。计划考核反正由公司的统一部门进行,日常我就不用再进行比照了。计划出现了偏差,理由要么是计划报大了,要么是计划漏报了,而没有从问题的现象出发,认真分析形成的原因,以及下一步的纠正措施。
    计划处置完善不到位。计划执行情况由于没有认真地分析,自然无法了解和掌握计划进度和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即便通过别的部门发现了问题,也不检讨反省、客观地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而找出改善措施,而是一味强调理由,推卸责任。

6
发表于 2010-1-18 16:22:17 | 只看该作者
这些与产品质量不太靠边,但单位要搞好质量 ,却非常靠谱。
5
发表于 2009-7-8 16:36:06 | 只看该作者
前面几个项目是属于质量管理吗?个人不认同
4
发表于 2009-7-8 11:57:00 | 只看该作者

现的中国企业也应该改改了,多学习一下好的东西了。

板凳
发表于 2009-7-2 15:16:09 | 只看该作者
哎  要是早能看到这些 估计工作也好做多了。谢谢
沙发
发表于 2009-6-28 14:09:35 | 只看该作者

嗯,楼主说的这些,我实际遇到过一些确实如此啊。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