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她们是工作中的精灵,她们是生活中的可爱,她们有自己的信仰,她们有一颗善良的心;我尊重有信仰的人,很珍贵!
嘉宾:钟声悠扬&deeplin 【意.信仰】 在我们的脑海中,有一个精神的寄托,我们把这个寄托于“佛”,就像我们要向上帝祷告我们的过失一样,然后把肩上的重负卸掉,这就是信仰吗?什么才是信仰呢? 钟声悠扬: 人生重要的不是犯错误之后去祈祷和弥补,而是要防范错误的发生,能不犯错是最好的。 信仰是什么呢?宣化上人的宗旨: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我觉得这就是我的信仰,照着这六条去做,就是正确的人生。 deeplin: 给你五个字“信、愿、解、行、证”。“学佛是开智慧,只有通佛法才能通达一切事理。世出世法都建立在信心上。信了之后要求解,解能帮助信。一般学佛人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就相信,这是迷信。然后通过理解,理解是正信;解了之后要去做,一定要落实、实践,把解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此时的信是真信。这个信心不是从解生的,是从自己的生活行为中证实的,这是真信,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得佛法的受用,就得生活的美满,这就是证果。” 无我利他,我想这是佛的一种境界,主张的是淡化自我,周全对方,并且可以用行动去做.虽然我们是凡人,不能完全做到,但是也会尽力去做的.现在强调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和谐组织的建建设,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通过一种模式落实在实践中去? deeplin: “经典多读多思惟,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依教奉行。佛在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一定做到;教我们不可以做的,决定不违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给社会作好样子,这是住真实慧。”我们很多同修通过早晚功课日日提醒自己亲近佛法,按照佛的要求去做。
个人并不很了解佛学,但是听别人谈起时感觉很清新,请问:在接触佛学前是什么样子?接触佛学后感觉有什么样的变化? 钟声悠扬: 当然是从不好变成比较好了,呵呵呵。欢迎您来看看我的文章《在路上》记录了种种变化。 deeplin: 学佛之前是凡夫,接触佛法后仍是凡夫。每个人具真如本性,就好像一块玉石,根器不同展现的样子不同。根器好的,就如一块裸玉,很容易看出他的成色。根器差的,是层层沙土包裹的璞玉,好像原石拍卖会上没破开之前人们要赌那块石头到底是不是好玉。接触佛法,就好像知道那快石头是上好的玉石,但是外面裹着的沙土需要用各种办法一点点消除。勤奋用功的(精进的)除得快一点,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工具的,除得快一点。 佛法是一个行为(身行、心行)的指南,用这套指南去除自己身上的贪、嗔、痴、慢,成就已否只看是否落实到行动中。我们的习气就像装酒的酒瓶,即使酒已倒尽,酒味却不尽,须历时很久。通过早晚功课,日日提醒念念修行,相信终有一日功成名就。 接触佛法后感觉开始明理了,开始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一部佛经,道理很深很深。
我感觉自己现在生活的就很幸福,有没有必要学习佛学?佛学究竟能够带给我们什么? 钟声悠扬: 我想问您,您的幸福真实与否?长久与否?或者说有没有您还没有预想到的不幸福,比如死亡?佛学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就是真实的,恒久的,任何意外都不会改变的幸福。只要是这个世界上的众生,都应该学佛,而且是绝对必要。 deeplin: 摘选一段“雍正皇帝上谕”:“夫佛氏之五戒十善。导人于善也。吾儒之五常百行。六经本是济俗。若性灵真要。则以佛经为指南。如率土之民。皆淳此化。则吾坐致太平矣。何尚之对曰。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持十善。则百人和睦。持此风教。以周寰区。则编户亿千。仁人百万。而能行一善。则去一恶。去一恶。则息一刑。一刑息于家。万刑息于国。洵乎可以垂拱坐致太平矣。斯言也。盖以劝善者。治天下之要道也。而佛教之化贪吝。诱贤良。其旨亦本于此。苟信而从之。洵可以型方训俗。而为致君泽民之大助。其任意诋毁。妄捏为杨墨之道之论者。皆未见颜色。失平之瞽说也。特谕。”中国历史上佛教盛行的时代都是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 学佛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修好人天道获得“幸福家庭,美满人生”,在无常中保持相对稳定的有常,得到实际功德利益。自问在这个无常的世界中甚至天灾人祸频至的世界中,我们真能一直很幸福吗? 自己幸福,还可以 “渡化他人”帮助别人也幸福,就是行菩萨道,可以追求出三界了生死了。再可以成为法身大士初发心的菩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