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风格的典范,不管是在学术研究或者实务经验的探索,长久以来都是大家急于寻找与了解的共通议题。不过在最近一期的“哈佛管理评论”收录的文章里,国外的专家学者却提出不一样的观点与看法,认为其实领导风格是没有既定的样式与模式的,更近一步的指出,企图想要透过揣摩或模仿任何一位成功领导者的性格、行为模式或是价值观的呈现,进而提升组织的效能,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乍听之下,还真有点让人错愕与惋惜,原来这些经验是没办法成功移植的。不过也有一个好消息,成功的领导者都有一个共通特性,就是自觉力。透过不断自省的步骤,时时刻刻鞭策自己为下一步做好准备与因应策略,是这些成功的领导者,所具备的重要能力条件。 商业周刊1002期特别针对被誉为最伟大的CEO-Jack Welch作了一系列的报导,字里行间透露出这位伟大的领导者,对于他的工作的执着与责任的担当,Welch如何让奇异从30亿美元的市值,成长至近5,000亿美元。员工人数从10万人增长至32万人。Welch自己表示,把最多的时间(约60%-70%)用来找寻优秀的人才,好让在奇异工作的优秀人才得以被发觉、培养、训练与茁壮,有好的人才,组织的竞争力自然得以被提升。笔者的经验不足以评断这样一位优秀CEO的做为,不过再这样的案例分享中,却可以从中发现,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对于本身自省力的实践,了解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之后,即着手实现与力行。 老板应该对于人才的搜寻保持永远的执着,若将时间拉回三国鼎立的时代,枭雄曹操下求才令,广邀天下贤能人士为其效命,刘备也因为三顾茅庐,在诸葛亮协助下,得以三分天下。三国的历史可以视之为一场人才争夺的战争,哪一位君主拥有最多的人才,方能结束这三分天下的局面。由此不难观察,从古至今,不管在哪种时代背景,成功的领导人的确拥有一项共通的特性-“把人才当资产”。 如果说,领导的典范还需要更多学理与研究检验来证实典范的存在,那想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说卓越领导的模式暂时无法揣摩与模仿,那倒不如透过观察的方式来了解;当经营企业的过程里遇到与优秀的领导者处理方式相同的问题,透过学习的方式,帮助自己建立一套属于自己产业与组织架构的领导模式,带领着大家往正确的方向前去。如果CEO是船长,那总需要一群优秀的船员来协助航程里所需的一切动力,最近一期的商业周刊报导,各大公司的老总普遍只花费16%的时间,处理人才的问题,显见企业领导人并未花费很多心力来寻找维持企业竞争力的人才。或许可以藉由许多优秀领导者对于人才寻找的观点,让老板从“会看报表的Super Sealer”变成重视人才,将人力视为资产的领导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11 13:56:0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