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内外失衡带来今天的困难,对策当着眼标本兼治 中国经济近来出现的困难并非是由美国金融危机这一外生原因造成的。事实上,近年来人们愈来愈被中国经济日趋严重的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所困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撰文,提出上述观点。他进一步解释说,所谓的内部失衡,是指储蓄率和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而外部失衡,则是指国际收支的盈余过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剧增。
吴敬琏在文章中详细阐述了上述内、外部失衡生成的历史原因。并指出,改革开放以后,用投资拉动增长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得到改变,但是维持了相当长时间
的高增长,而没有出现上个世纪50年代出现过的严重问题,是得益于在对外开放中采用了一些东亚国家和地区战后实行的出口导向政策,用出口需求来弥补的内需
的不足。 但是,正如所有采用出口导向政策的国家和地区那样,中国在成功地执行了这种政策十多年以后,就出现了外汇收入的大量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剧的问题。
在升值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采取入市干预的办法,大量收购外汇,来抑制人民币升值。目前的国家外汇储备超过1.9万亿美元。为了收购这么多的外
汇,中国人民银行大致上发行了15万亿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大致形成了70万亿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吴敬琏认为,由于货币超发和流动性泛滥,使中国的金融体
系中也有大量虚拟资产泡沫。股市和房市价格双双飙升。 吴敬琏表示,等到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各种矛盾都同时暴露出来,就使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显得特别复杂。 吴敬琏就这次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中国应该采取的因应措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吴敬琏认为,金融海啸对中国经济形成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美元资产贬值,或美国公司回救母公司使美元回流,都会使中国金融体系中的虚拟资产突
然消失,使流动性过剩转眼间变成流动性短缺;中国经济的出口依存度高达35%,当其他国家特别是占中国出口20%左右的美国市场出现衰退,出口企业就会受
到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做过一个分析,他们认为,美国的增长率如果下降1%,中国的出口就会下降4个百分点。 对于中国应该采取的因应措施,吴敬琏表示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去分析应当采取的对策。
短期对策是:对内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努力保持市场不至于崩溃。在货币政策方面,在流动性极度短缺的情况下,为防止金融系统崩溃适当放
松可能是必要的。但是也要防止过度放松,可以考虑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加以补充。此外,还应当用一些不需要注入货币和增加市场需求的办法来活跃经济。 对外则是
,“覆巢之下无完卵”,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各国在稳定世界经济上有共同的利益,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通力协作,同舟共济,共度时艰。 长期对策是:对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为这是造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根本原因。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经济中的一些由资源过度耗费造成的问题,对于环境造成的问题,由于投资率过高、消费不足所造成的问题,以至于金融体系的问题都解决不了。
对外则是,对于世界金融体系,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改变“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形成的由不受约束的美元所主导的金融体系,建立一个新的世界金融体系,
目前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应当对这些做法的利弊得失做深入研究,进行讨论和协商。最低限度的要求是,要给美元的发行套上笼头,置于某种国际监管之下。
在文章的最后部分,吴敬琏提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为何十几年没有实现的主要问题在于,实现这一转变存在体制性的障碍,其中最重要的障碍,就是各级
政府仍然掌握了过大的资源配置权力,使政府官员能够运用这种配置权力,投入大量土地、资本等资源来营造所谓“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政绩目标。 吴敬琏认为,中国要转变自己的经济发展方式,有赖于改革的推进。经济改革、民主法治的建立。这一系列的改革决定了能不能使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有一个根本的转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