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让中国人更加清醒(一) 即将过去的2008年,带给我们中国人许多的惊喜,也给我们留下了太深刻的记忆。红红火火的北京奥运会刚刚圆满收官,空前惨烈的金融海啸又将欢乐的中国带入了一个30年来从未遇到过的危局之中。尽管我们在这场危机中还有着几多的幸运,例如,我们的金融体制尚未完全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之中,因而这场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冲击不像对西方发达国家那样直接和巨大。而且由于中国改革开放所积累起来的雄厚国力,使得中国在抗御金融风暴的能力上被国际舆论所一致看好,中国的外汇储备、中国银行业的健康程度、中国的利率及银行准备金率的调整空间,都是西方大国所无法与之相比的。但是,即便如此,这场危机还是给予中国经济和中国百姓的生活以空前的影响和冲击。其影响的力度和深度,可能我们会严重估计不足,显然这是值得我们更加清醒面对和深入反思的。 关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在权威主流媒体上得到的有关这场危机的消息,更多的是有关国外的客观情况,可见危机状况前所未有。而关于我们国内情况的报道,大都是有关如何坚定信心、积极应对的励志教育,尽管在这些报道的字里行间,我们也能感受到危机之严重。但总的感觉是,我们普通人对这场危机的严重性也许估计得远远不够。为了避免造成民众心理的过于恐慌,我们的媒体报道更多地是进行积极、鼓舞士气的宣传。而在事实上,这场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打击,是极为严重的。在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带,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地,以外贸拉动的经济结构正在面临一场灭顶之灾,尽管少数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能够在危机面前屹立不倒、坦然应对,而更多的出口加工型企业面对如此严重的出口下滑局面却一筹莫展,工厂大批倒闭,员工大批失业,集中无奈返乡的农民工使四川、贵州、陕西、陕西、安徽等地承受着不堪安置的重负。 这场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其实刚刚开始显现,更为严重的情况也许还在后面,既然我们的金融体系与美国的金融市场有着一道严密的防火墙,为何美国的金融危机却导致中国的实体经济受到如此严重的影响呢?道理很简单,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场世界性金融海啸袭来的时候,要想独善其身是断然不可能的。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链条中,金融与实体经济中的紧密联系日益紧密,美国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其经济遭遇到如此严重的毁坏,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呈现严重的衰退局面,各种需求全面萎缩,其与中国的贸易规模又如何能够维持呢?由此看来,是畸形冒进的出口性经济发展模式,使中国经济陷入了如此严重的深渊。由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特点,经济发展速度如果低于8%,势必导致严重的社会就业状况失衡,从而可能酿成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局面的形成。在如此严重的局势面前,我国政府不惜一下投入四万亿的财力,全力启动投资市场,以拉动内需,努力抵消因外贸萎缩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负面影响。 基本的经济常识告诉我们,通过加大投资力度来启动内需市场,其效果不可能立马显现,一定是有个滞后效应的。比如,国家近几年内将投入五万亿巨资用于铁路建设,而铁路建设对国内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是逐渐显露出来的,恐怕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拉动作用不可能非常直接。从一定意义上,我们对这场危机的应对的确很被动,而造成这一被动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过去片面地注重经济增长速度了,出口外向型经济见效最快,当然最能引起各级官员们的重视了,而对于那些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建设及生态环境建设则重视不足。现在危机来临了,来的如此惨烈,如此猝不及防,经济发展模式方面的先天不足,使我们必须付出惨痛的代价。但愿我们的各级政府能够通过这场危机的教训,深刻反省我们以往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重大失误,不要当危机过去就又好了伤疤忘了疼啊。 在应对这场危机的过程中,我们独有的举国体制的确有着十分明显、重要的优势,国家统一号令,各地无条件服从、行动迅速,国家的四万亿立马引出各个地方的十几万亿。但是,这是否又会造成新一轮的投资大跃进,投资增长之下却掩盖了我们经济发展模式的急功近利的致命弊端呢?这也许就是举国体制的一个局限和负面效用吧,如果能够在此次抵御这场严重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切实吸取以往的教训,防微杜渐,真正改变我们以往急功近利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注重国内市场与外贸经济的平衡发展,注重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生。那一定会使这场危机带给我们的阵痛降到最低,使危机过后的中国,拥有更加健康良性的发展。 金融海啸在给我们上课(下) 第三课: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组合运用。面对空前的金融海啸,各国政府均各显其能,纷纷打出各种救市牌,令人眼花缭乱。其中,风暴的中心——美国政府的举措最为世界所关注,先是从去年次贷危机开始就实行了一系列降息的货币策略,试图通过减轻美国消费者的贷款负担,不致还不起购房按揭,从而导致银行的坏账加剧。然而,危机却愈演愈烈,自今年九月雷曼兄弟公司破产之后,住房信贷领域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了更为惨烈、搏击面更为广泛的金融海啸。美国政府不惜制定了庞大的总额打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由美国财政部亲自担纲,通过向金融系统注资、收购银行坏账等手段,挽救濒临危局的美国金融系统。尽管经过种种努力,这个计划总算获得了美国国会的通过,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情况仍很严峻。这一幕幕西方政府的救市场景,真实地让我们见识了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功夫。有媒体说,美国也在学习社会主义的那一套,寄希望于国家干预来挽救危机。看来,即便是完全的市场经济社会,必要的国家干预手段也是需要的。 然而,在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组合运用上,使我们印象更为深刻的还是我国政府的救市应急举措。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我国的物价指数持续走高,通货膨胀的危险在日益贴近我们的身边。为此,我国政府实行了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然而,风云突变,由于世界性的金融风暴严重打击了中国外贸出口这一经济增长的支柱,使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出现了出现逆转的严重危险。为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定和适度增长,中央政府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四次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银行准备金率,向市场发出了扩大内需、释放流动性的积极信号。其中最近一次的利率调整更是达到了1.08个百分点,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则为1到2个百分点。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迅速做出了在近两年内增加四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力度前所未有。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加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大大提振了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和全国民众战胜危机保增长的信心和决心,也显示了中国政府日益成熟的操控宏观经济的能力及强大的国家经济实力。 第四课:举国体制的利与弊。在这场与世界性金融海啸的抗争中,中国显示了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从未有过的突出实力和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称为是最为耀眼的明星和“救世主”了。由于我们中国实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举国体制的强大优势。因而在危机面前,中央政府在集中国家财力、统一国家资源的调配、号令各个地方政府实现高度一致等方面,都有着美国等西方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和条件。当国家的四万亿扩大投资、振兴经济计划提出之后,各省市纷纷提出了本地的相应计划,总额高达十几万亿,规模之大、热情之高、行动之快,令西方咋舌。但也有一种声音提醒,要防止新一轮投资大跃进,以致形成项目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环境的浪费与损害。的确,我们的举国体制同样是把双刃剑,既有迅速集中资源的优势,也有极易造成盲目跟风攀比的弊端。好在,近期国家发改委等有关权威部门已经就此进行警示,采取坚决措施,严防在这次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工作中,出现各种盲目性弊端。这一段,的确很关心我们政府在危机面前的相应对策,毕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在这场空前的危机面前,政府的每一次出牌,都事关我们这些小企业和寻常百姓的安危冷暖啊。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当家人的确越来越显现出大国领袖的风范,在各种应对局面的举措中,能够切实审时度势、从善若流,的确给了国人很大的信心。 第五课:危机中的生存智慧。在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站在风浪的前沿力挽狂澜的,当然是那些领袖级的大人物。但在危机面前,每个人都不能单纯地充当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哪怕你的身份再普通,也不能在危机到来的时候,完全消极地冷眼观瞧看热闹。既然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况且目前中国已经紧密地融入了全球化经济之中,能否安然地度过这场危机,其实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联。尽管在国家层面上,我们有政府可以依靠,但在我们能够发挥作用的小环境中,每个人的作用都是不能忽视的。比如在企业中,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比平日里更加珍惜自己的职位,更加努力地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更加积极地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和职业技能,从而保持最良好的职业竞技状态。这样,即便自己所在的行业和企业直接受到危机的负面影响,出现裁员减人的情况时,也不会致使自己的工作权力被这场危机无情地剥夺掉。同时,既然危机是世界性的,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超级大国的人们都在节衣缩食、量入为出了。我们这些中国的消费者,是否也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家庭理财计划怎样更加优化,各种开销怎样做到更加合理。我们常说,危机意味着危险和机会,因此在危机面前,能够安然度过危险,就为自己保留了赢得机会的那个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个人的确应该努力学习一些危机之下的生存智慧,这大概是这场危机给予我们每个人的一份礼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