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离世界有多远?
身处汽车行业,常常会想这样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通常包含了两层主要含义:其一、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其二、中国汽车业和世界汽车业融合的程度。
答案在一天天变化着。尤其是入世一年半以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之快令全世界都感到震惊。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汽 车市场,跨国汽车巨头们纷纷调整战略部署,开足马力驶入中国。以合资项目而论,没有哪个跨国汽车公司会放弃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发展的市场扩张机会。如今,不仅仅是主宰世界汽车业格局的“6+3”系统,即通用、福特、丰田、戴-克、大众、雷诺-日产六大跨国汽车集团与PSA、宝马、本田三家独立汽车企业,只要在全球汽车生产排行榜上数得上一点名号的汽车巨子们,能来的都来了。
“狼”来了,学会“与狼共舞”才能生存发展。市场是残酷的,固步自封就会被淘汰,中国汽车业的精英们勇敢地走上了与跨国巨头们同台竞技的舞台。东风-日产、一汽-丰田、北汽-现代、华晨-宝马、重汽-沃尔沃……,随着一桩桩合资项目的进展,中国汽车业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回想起一年半以前,我国刚刚加入WTO,很多人担心随着跨国汽车巨头的进入,中国汽车业将会因为受到巨大的冲击而无所适从,甚至是风雨飘尧前景暗淡。那个时候,关于中国汽车业到底应该选择“韩国模式”还是“巴西模式”之类的探讨不绝于耳,对于跨国公司的进入充满忧虑——— 担心进口车会抢占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担心民族汽车企业在对外合资合作的过程中会沦为他人的附庸。
这种担心当然不无道理,落后的现实我们必须面对。但是没有与世界的融合,就没有中国汽车业的快速发展。何况我们不仅要发展,而且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用最短的时间去跨越别人100年来走过的路。单靠自身的力量去做到这些显然是不现实的,其他行业(如家电业)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与跨国公司们的合资合作,中国汽车业才能完成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事实胜于雄辩。在过去的一年半之中,那些悲观的预测没有应验,在与跨国汽车巨子们博奕的过程中,中国汽车业成功地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2002年我国累计生产汽车325.12万辆,同比增长38.49%;销售汽车324.81万辆,同比增长36.65%。今年1月至5月,即使是在受到SARS病毒的疯狂袭击的同时,中国汽车产业仍然保持了很高的增长速度:生产累计完成173.38万辆,同比增长33.91%;销售累计完成167.75万辆,同比增长31.46%。
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融入世界汽车以“6+3”为主导的产业竞争大格局之中。
经历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不断探索,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汽车市场的“井喷”就是明证。如何抓住当前国内汽车市场迅速扩容的时机,利用好外力尽快提高自身实力,从而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依旧是中国汽车业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同时,对于业界一直存在着的很多欠缺之处,比如自主开发能力,比如发展民族品牌,比如拓展国际市场,等等,更是不能视而不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9-16 14:56:05编辑过] |